青春悦读|英雄赞歌——《高山下的花环》读书心得

以下文章选自《中央民族歌舞团》
 
为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中央民族歌舞团将在线上推出“青春悦读”系列读书专栏。文以成卷,书以载道,阅读如同横渡时间大海的帆船,也是青年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充实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本栏目将分享青年职工所读、所学、所思,引导广大青年阅读经典,开拓视野,树立远大理想,激发青年职工读书学习的兴趣,营造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书目为《高山下的花环》,分享人郭宋诗媛。
 
2020年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暴发并迅速蔓延,病毒猖狂冷酷,一批批白衣战士们义无反顾冲到最前线,穿梭在生与死的边缘,用生命守护生命,以生命书写担当,履行着救死扶伤和服务人民的双重天职,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其中有个特殊的身影,她就是《高山下的花环》主人公梁三喜的原型之一——一级战斗英雄张大权的女儿张艳,她随医疗队支援湖北武汉,像父亲一样冲锋在第一线。基于此,我又重读了小说《高山下的花环》。
 
《高山下的花环》创作于1982年,作者是我国军旅作家李存葆。小说取材于对越自卫还击战,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歌颂了英雄的解放军战士为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宁赴汤蹈火,不惜流血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崇高的爱国情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之一。著名文学评论家冯牧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一部充溢着崇高的革命情愫,能够提高和净化人们思想境界的作品。一部真实地挖掘和再现我们英雄战士身上所赋有的那种瑰丽而又宝贵的精神品质的作品。”
 
掩卷回味,我竟然像一个天真少年读者那样流下了眼泪,为它度过了一个心情激荡的不眠之夜……
 
 故事发生在1979年,高干子弟赵蒙生凭借母亲的关系,怀着曲线调动回城市的目地,临时下放到某九连任指导员;九连连长梁三喜的妻子玉秀即将分娩,获准回家探亲,他为了让新来的指导员熟悉连队情况,一再推迟归期,而赵蒙生却整日为调动的事奔波忙碌,不安于位。不久,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连队接到紧急命令奔赴前线参战,梁三喜失去了探亲的机会。在激烈残酷的战争中,一个个战友为国捐躯,为了掩护赵蒙生,梁三喜不幸中弹牺牲,在他的衣袋里发现一张染着鲜血的欠账单。赵蒙生经过战火的洗礼,从一个心灵上的逃兵转变为刚强的战士。接到三喜牺牲的噩耗,七十多岁的母亲梁大娘和妻子玉秀抱着还在吃奶的孩子来部队奔丧。为了偿还三喜欠下的债务,梁大娘节省到苛刻的地步,省下部队发的路费,能走路就不坐汽车,能吃从老家带来的干饼就不买饭,用双脚一步一步翻山越岭走到部队。忍受着异常的艰辛和难过,依然拿出用抚恤金和卖猪凑的钱还清了三喜的借款。读到这里,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多么伟大的母亲——默默承受着丧子之痛,深明大义,善良得让人心酸,朴实得让人心疼!夕阳下,赵蒙生与战友们含着热泪,列队向烈士的母亲和妻子致以最崇高的军礼,在他们身后的高山下,是整齐地排列着的烈士的墓碑,花环面向着迎风飘扬的国旗,烈士浩气长存……
 
 整部小说的格调雄浑悲壮,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耐人寻味:忠于职守、身先士卒的连长梁三喜;豪爽大度、正直敢当的副连长靳开来;雷厉风行、一身正气的雷军长;隐瞒身份、胸怀大志的雷军长独子“小北京”……他们舍生忘死,用青春和生命诠释着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祖国无私奉献的赤诚之心。
 
(张艳精心护理患者,来源:军报记者微信)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英雄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始终把祖国的荣辱兴衰和人民的幸福安宁放在第一位。用血肉之躯和凛然无畏的气概,为我们筑起一道不可侵犯的长城。他们是国家的脊梁,是人民的守护神。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中国。
 
无论小说里的英雄还是现实中的榜样,都鼓舞着我,给我力量,催我奋进。作为民歌大家庭的一名新成员,我很荣幸参加了舞剧《天之路》的演出,剧中青藏铁路建设者们和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立志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尽职尽责,团结同志,刻苦训练,继承发扬民歌的优良传统,把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奉献给人民,做平凡世界里不平凡的人。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向英雄们致敬!
 
END
 
来源:共青团委
 
文/郭宋诗媛
 
图/郭宋诗媛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