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读书苦,也不苦

以下文章选自《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读书苦,也不苦
 
年少时,以为读书学习,是天底下最苦的差事。
 
长大后才明白,读书是世间最公平、最好走的路。
 
为什么要读书
 
宋真宗赵恒曾作《劝学诗》,诗中写道: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意思是说,读书可以使人做高官,获厚禄,娶美眷,住大屋。
 
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宋真宗说的倒也实在。
 
现代人也是如此,从小入学,无论是为了做学问、拿文凭、谋职位,都免不了一番苦读。
 
不过,等到了一定的境界,读书就不再是为了应付外界的需求,而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
 
杨绛曾在《读书苦乐》中写道:
 
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入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
 
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就高明,和他对质。
 
这既是读书的好处!此中乐趣,不足为外人道也。
 
读书苦,也不苦
 
读书苦吗?苦,也不苦。
 
读书学习,钻研学问,当然要下苦功夫。
 
可若是与世间其他的苦处相比,读书的苦,又是一种难得的福。
 
读书的苦,是沉闷枯燥,是在别人到处玩耍的时候,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而生活的苦,是在泥里打滚,在人前应酬,比起干干净净坐在书桌前,哪个更苦?
 
年少时吃读书的苦,就是为了将来少吃些生活的苦。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只储蓄罐,你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打包还给你。
 
要相信,你吃过的苦,读过的书,总有一天会铺成脚下的路。
 
读书,永远不怕晚
 
人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唯有读书可以贯穿始终。
 
《颜氏家训》有言: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意思是,人年幼时读书学习,就像清晨的天空升起了太阳;等到上了年纪才想起读书学习,就好比燃起蜡烛在黑夜中前行。
 
可即便是这样,比起那些终身不读书,睁着眼睛却什么也看不见的人,还是要强许多。
 
西汉名臣朱买臣,出身贫寒,家里一贫如洗,以砍柴为生。
 
他年近四十,不治产业,唯好读书,经常一边担着柴火,一边手不释卷,高声诵读。甚至,在妻子因嫌弃而离他而去之后,也没有中断。
 
《周易》有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后来,朱买臣有机会面见汉武帝,并当场向汉武帝讲解《春秋》、《楚辞》。
 
汉武帝对他极为赏识,任命他为中大夫,后累官至会稽太守、丞相长史。
 
《呻吟语》: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
 
有志于学,发奋读书,什么时候都不晚。
 
贫也好,老也好,都不可悲,可悲的是虚度一生,未能尽己之性,就此被黄沙湮没,被岁月掩埋,被历史尘封!
 
杜甫《柏学士茅屋》: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读书苦,苦一阵子;不读书,苦一辈子。唯累过,方知闲。唯苦过,方知甜。
 
来源:抱蒲堂
 
往期经典回顾
 
)
 
瞬间|言情|花絮|推荐|感悟|分享|益言|悦读
 
阅读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
 
编辑:易明玉
 
审核:丁海晖
 
更多精彩内容
 
请扫描二维码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