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体彩品书香”读书感悟分享(3)重拾生活的仪式感——再读《吃主儿》有感
以下文章选自《山东体彩》
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读书,读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涵养。一本好书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启迪智慧。
近期,山东体彩开展了“书香体彩品书香”活动,大力倡导读书求知、读书明理、读书成才之风。让我们共品体彩书香,从书籍中汲取力量、历练自己,用文字照亮心灵、点亮未来。
重拾生活的仪式感
——再读《吃主儿》有感
淄博分中心 席文超
《吃主儿》这本书是当年做美食编辑时,主编尤为推荐的一本书,除了对本书的作者王敦煌先生文化名门出身的敬仰外,书中文字透出的烟火气也足以驱散当时初入社会的我们身上的那些不踏实的浮夸色彩。今年年初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从家中翻出了当年的看过的这本书,重新读来,另有一番风味。
在《吃主儿》这本书中,王敦煌先生娓娓道来的是父亲、玉爷和张奶奶一日三餐的琐碎生活,这生活中有的是老北京的风情和旗人生活的侧面,虽然也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组成的生活片段,却又不是一地鸡毛的杂乱和应付,每一个日子在他们手中都透着雍容、精致、情趣儿和艺术。就如作者所说:“吃主儿”不但要会吃,哪些菜可以同吃,哪些菜不可同席入馔,吃鱼怎么吐刺,吃蟹怎么剥壳;还得会做,知道怎么做才能有最好的美味;也要会买,知道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什么总分做什么菜最好;对于“吃主儿”来说,他不会道听途说,不会人云亦云,不会先入为主,不会糟践东西……这不是普通的一个厨师或者单纯的一个美食家之类的人物所能达到的了,他不需要职业的素养,但要有充分的生活的情趣。
读王先生的文字,不像我们看《养生堂》一类的电视节目那般要正儿八经搬把小椅子拿个小本子来记下事物的相生相克,知识就像教科书一样的条条框框。反而是饶有兴味地看着玉爷和张奶奶在过日子,日子细腻绵长,也刻刻分明:早上各色早点,或者简单的就着茶水咬烧饼;挑寿抻的面,还有各色炸酱;也有西餐,也有各个节令的午点和茶果;有天然冰的无电冰箱,也有可以申请专利的自制烤箱……诸如此类的种种,在这本不是一本菜谱的书中,我们还可以学到从采买到烹饪中的诸多道道儿。这是一家子把过日子当正经营生来干的人,相比之下,我们的日子看起来却敷衍多了。
都说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快到了我们似乎一直在疲于追赶。还记得儿时每每到春夏或者秋冬的换季,母亲起码都会给家里换上不同厚薄的窗帘,从窗帘中透过的光线都可以看到被过滤得那么清晰的四季。现在,我们却好像紧张忙碌得连坐下来好好吃一顿饭都不行。我们的饭桌上充斥着各色的手机信息,我们无暇顾及餐具的精美与否,甚至是食物的悦目与否。我们没有品味,只有饕餮。
但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的生活摁下了暂停键,那段时间大家被动地彻底回归家庭,没有外界事物的滋扰,生活回到中心,诸多生活中的小细节也开始被重视起来,一日三餐也开始变得有趣味。虽然那会儿我们没法及时获得更多的新鲜食材,但就手头所有的物什儿都做了最大的创新,出现了一段人人都是烹饪高手的时期。大家在被限制了行动的档口,生活的仪式感反而越发强烈了。而随着疫情的逐渐褪去,是不是又回到了原来的日子中,还是真的有些人能够变更了生活的节奏,把节拍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懂得将看似无用的点缀布满生活的角落,让生活的仪式感由心而生。
再读《吃主儿》,便是如此,让我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
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读书,读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涵养。一本好书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启迪智慧。
近期,山东体彩开展了“书香体彩品书香”活动,大力倡导读书求知、读书明理、读书成才之风。让我们共品体彩书香,从书籍中汲取力量、历练自己,用文字照亮心灵、点亮未来。
重拾生活的仪式感
——再读《吃主儿》有感
淄博分中心 席文超
《吃主儿》这本书是当年做美食编辑时,主编尤为推荐的一本书,除了对本书的作者王敦煌先生文化名门出身的敬仰外,书中文字透出的烟火气也足以驱散当时初入社会的我们身上的那些不踏实的浮夸色彩。今年年初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从家中翻出了当年的看过的这本书,重新读来,另有一番风味。
在《吃主儿》这本书中,王敦煌先生娓娓道来的是父亲、玉爷和张奶奶一日三餐的琐碎生活,这生活中有的是老北京的风情和旗人生活的侧面,虽然也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组成的生活片段,却又不是一地鸡毛的杂乱和应付,每一个日子在他们手中都透着雍容、精致、情趣儿和艺术。就如作者所说:“吃主儿”不但要会吃,哪些菜可以同吃,哪些菜不可同席入馔,吃鱼怎么吐刺,吃蟹怎么剥壳;还得会做,知道怎么做才能有最好的美味;也要会买,知道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什么总分做什么菜最好;对于“吃主儿”来说,他不会道听途说,不会人云亦云,不会先入为主,不会糟践东西……这不是普通的一个厨师或者单纯的一个美食家之类的人物所能达到的了,他不需要职业的素养,但要有充分的生活的情趣。
读王先生的文字,不像我们看《养生堂》一类的电视节目那般要正儿八经搬把小椅子拿个小本子来记下事物的相生相克,知识就像教科书一样的条条框框。反而是饶有兴味地看着玉爷和张奶奶在过日子,日子细腻绵长,也刻刻分明:早上各色早点,或者简单的就着茶水咬烧饼;挑寿抻的面,还有各色炸酱;也有西餐,也有各个节令的午点和茶果;有天然冰的无电冰箱,也有可以申请专利的自制烤箱……诸如此类的种种,在这本不是一本菜谱的书中,我们还可以学到从采买到烹饪中的诸多道道儿。这是一家子把过日子当正经营生来干的人,相比之下,我们的日子看起来却敷衍多了。
都说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快到了我们似乎一直在疲于追赶。还记得儿时每每到春夏或者秋冬的换季,母亲起码都会给家里换上不同厚薄的窗帘,从窗帘中透过的光线都可以看到被过滤得那么清晰的四季。现在,我们却好像紧张忙碌得连坐下来好好吃一顿饭都不行。我们的饭桌上充斥着各色的手机信息,我们无暇顾及餐具的精美与否,甚至是食物的悦目与否。我们没有品味,只有饕餮。
但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的生活摁下了暂停键,那段时间大家被动地彻底回归家庭,没有外界事物的滋扰,生活回到中心,诸多生活中的小细节也开始被重视起来,一日三餐也开始变得有趣味。虽然那会儿我们没法及时获得更多的新鲜食材,但就手头所有的物什儿都做了最大的创新,出现了一段人人都是烹饪高手的时期。大家在被限制了行动的档口,生活的仪式感反而越发强烈了。而随着疫情的逐渐褪去,是不是又回到了原来的日子中,还是真的有些人能够变更了生活的节奏,把节拍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懂得将看似无用的点缀布满生活的角落,让生活的仪式感由心而生。
再读《吃主儿》,便是如此,让我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