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也谈“低调”—读冯骥才《低调》有感

以下文章选自《王慧工作室》
 
也谈“低调”
 
——读冯骥才《低调》有感
 
近日读到冯骥才先生的一篇文章《低调》,甚契吾意,现转录如下:
 
在媒体和网络的时代,一个人只有高调才会叫人看见、叫人知道、叫人关注。
 
高调必须强势,不怕攻击,反过来愈被攻击愈受关注,愈成为一时舆论的主角,干出点什么都会热销;高调不仅风光,还带来名利双赢,所以有人选择高调。
 
但高调也会使人上瘾,高调的人往往离不开高调,像吸烟饮酒愈好愈降不下来,降下来就难受。可是媒体和网络都是一过性的,滚动式的,喜新厌旧的。任何人都很难总站在高音区里边,所以必须不断折腾、炒作、造势、生事,才能持续高调。
 
有人以为高调是一种成功,其实不然。高调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活法。当然,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选择什么都无可厚非。
 
于是,另一些人就去选择另一种活法——低调。
 
这种人不喜欢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一言一语也被人议论,不喜欢人前显贵,更不喜欢被“狗仔队”追逐,被粉丝死死纠缠与围困,被曝光曝得一丝不挂;他们明白在商品和消费的社会里,高调存在的代价是被商品化和被消费。这样,心甘情愿低调的人就没人认识,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反而能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的事,充份地享受和咀嚼日子,活得平心静气,安稳又踏实。你问他怎么这么低调,他会一笑而已;就像自己爱一个人,需要对别人说明吗?所以说: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
 
作家天生是低调的。他们生活在社会深深的皱折里,也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与性情里,所以看得见黑暗中的光线和阳光中的阴影,以及大地深处的疼点。他们天生不是做明星的材料,不会经营自己只会营造笔下的人物;任何思想者都是这样:把自己放在低调里,是为了让思想真正成为一种时代的高调。
 
享受一下低调吧——低调的宁静、踏实、深邃与隽永。低调不是被边缘被遗忘,更不是无能。相反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
 
无论高调还是低调,首先必须有“调”,高调不能成为炫耀浅薄的代名词,低调也不能成为无能的遮羞布。
 
很多人以一时的喧哗和大声为高调,还有些人以凡事无所作为为低调,实则,均是对高调和低调的一种误解。
 
庄子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万物都有其存在价值和存在根据,没有什么不可以存在,没有什么没有价值。所以世间善恶美丑,从道的观点来看是可以相通为一而存在的。高调或低调亦如是,他们均是存在的一种形式而已。
 
其次,无论高调还是低调,倘非刻意而为,则不可过于苛责。
 
每个人的个性不同,有人就喜欢将自己的每件东西每个想法与众人共享,这种行为已经内化为他所有做人行事方式,那么,在他自己看来,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他不知晓自己的行为为高调,那么,则不能称之为高调;同理,如果低调者处处以自己低调自诩和标榜,那么,低调也不是真正的低调,而是一种富有心机的另类高调了。
 
第三,调高还是低,总归出于自我的选择,而不是外界的强加。自己希望宁静,却被外界裹挟,自然痛苦;自己享受万众瞩目的荣光,而却被生生压抑,亦属于痛苦。
 
庄子说:“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曾国藩升为二品官员后,可以乘八人抬的绿呢轿,但他一向节俭低调,就决定依然乘坐四人抬的蓝呢轿。按照例制,蓝呢轿见到绿呢轿必须让路,否则,抬绿呢轿的人就可以揪住坐蓝呢轿的人一通暴打。
 
那次,曾国藩乘着蓝呢轿出门,轿子走到一条窄路上,后面来了个绿呢轿。这种情况下,蓝呢轿可以不让路。但曾国藩还是命人靠边走,即使如此,绿呢轿依然不能通过。
 
抬绿呢轿的人见状奔过来,不由分说,掀起蓝呢轿帘,一把揪出曾国藩,啪啪就是两耳光。
 
可笑的是,乘绿呢轿的只是个三品官员,曾国藩还比他大一级呢,此官员吓得不轻,赶紧跪下来赔礼道歉。
 
所有人都等着曾国藩打对方两耳光解气,没想到,曾国藩扶起对方,诚恳地说:“确实是我的轿子挡了大人的路,大人赶紧上轿,赶路要紧。”莫名其妙挨了打,居然没事儿人一样,而且,还再三叮嘱轿夫,凡是见了绿呢轿,不管对方是否官比自己大,都必须让路。
 
曾国藩说:“士有三不斗: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
 
是以,随心所欲,以内心安宁,利己不损人为限,高调或低调,又有何关系哉?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