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透过文字,与教育学家对话——哈尔滨市阿城区和平小学张书丽

以下文章选自《阿城修能读书会》
 
—————————————————————
 
周国平曾说“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排除做学问很实际的目的,读书就是我在吸取营养,把自己丰富起来,我自己感觉,读书最愉快的是什么时候,是你突然发现‘我也有这个思想’, 最快乐的时候是把你本来已经有的,你却不知道的东西唤醒了。”这个假期,因为加入“修能读书会”,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先生的著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作为“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马克斯·范梅南先生在这本书中结合实例阐述了一个个观点,在读书过程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发现自己的一些想法在书中找到了共鸣,自己的疑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就像周国平先生说的那样,喜悦、愉快是难以言喻的。
 
说实话,自打高考后,这本书是我读的最认真、最艰难的一本书,以前也读过教育学专著,都没有像这本书一样一段话反复研读多次,考虑到中外文化差异、宗教背景等客观因素,汲取文字的力量,思考着自己的教学。
 
在刚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心里还想;为什么是教学机智?而不是教学智慧?读了这本书后我理解到,“机智”是良好的性情、敏锐的洞察力、快速的反应,这些都是教育者必备的素质。
 
引言部分事例中的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珍生活在一个家庭气氛紧张的家庭,父母的关系从最初的合不来到后来选择离婚,珍的家庭成为离异单亲家庭,她早熟、心思重、在日记本上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和老师交流,渴盼着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珍的苦恼何尝不是现今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里的孩子们的共同苦恼。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人很多都选择去外地打工,班级里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因为工作的流动性也给婚姻带来隐患,一些孩子从留守儿童变成单亲留守儿童。由于文化的不同,加拿大也许不会有像我们这样多的留守儿童,但这些孩子们遇到的困惑是一样的,都生活在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不只是他们成长的环境支离破碎,他们的心里也可能千疮百孔。
 
而那些完整家庭的孩子们呢?联系到当前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生活方式,抖音、火山小视频,娱乐明星……这些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他们的生活也成为偶发性的经历,这种不确定的、无法预测的生活是孩子们必须面对的,是每一个个体成长的必经之路;如果不能好好处理,出现任何问题,甚至像新闻中的自杀、暴力等极端案例都是必然的。
 
正是因为这样,教育就尤为重要,学校、教育者“替代父母”的职责不仅仅是“教导”,还有“保护”。“教育学涉及对影响施加影响”“有些影响对孩子的性格好成长十分有益,有些影响实际上可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破坏性打击”。这些观点做为一线的班主任我深有感触,的确,班级的日常事务纷繁复杂,一次突发事件的处理,除了考虑到公平公正,还有考虑到处理的方式方法;教师无意中或刻意的一句话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学意向改变了事物,可这种意向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学生也有自己的意向。作为教师,经常有这样的苦恼,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怀有深切的爱并把学生的最佳利益放在心上,可有时取得的效果确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教育的对象——学生,并不理解这一点,甚至可能体验不到老师的行动是一种爱护和关心的表现。既然学生体验不到这种情感,再多的爱护和关心行为都是无用的,这种单方的、单向的教育意向注定是无效的。
 
“孩子通常与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方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在那些孩子体验到深切的庇护、安全和信任的家庭尤为如此。”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也发现那些幸福家庭的孩子相比较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个人能力都会更优秀一些,社交上也更自信一些,究其原因就是孩子在他的家庭中体会到了这些情感。同理,教师是关心孩子的人,是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人,是培育孩子识知明理的人,“在教育学关系当中,有一种更基本的承诺:不管发生什么,我都在这儿。你可以相信我。”只有学生在老师这里感受到深切的庇护、安全和信任,解决了教育意向问题教育行动才会更有效。
 
教师的教育关系是一种代替家长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给学校的教学以教育的意义。在教育的过程中、和学生的交往中“理解”一词尤为重要。经常听到家长跟我抱怨孩子不听话,当父母的往往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并且冠以“这都是为你好”的理由,而孩子觉得“我的父母不理解我!”而使关系更糟糕。每当这时我都会找学生谈话,听他们说说自己的理由,刻意的用成人的思想去引导他们。读了关于“教育学理解”这部分内容我才知道“教育学理解是一种敏感的聆听和观察”,是给学生提供倾诉的机会,孩子需要有人聆听他们诉说,而不是批判性或否定性的判断。回想之前和学生的谈心我哪一次只是做一个单纯的聆听着?哪一次不是心里已经做出了判断,并试图让学生接受我的想法?不禁汗颜。
 
《教学机智》这本书的内容只有207页,我却感觉书越读越厚。我的困惑一个个被解答,心里愉悦得如同开出一朵花,而每朵花下面又会时不时冒出新的疑问,我相信透过文字马克斯·范梅南先生会帮我解答。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并把这种知识转化成自身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影响学生,熏陶学生,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师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
 
END
 
修能立身 乐教兴邦
 
联系与投稿:zhangalong@163.com QQ:123211274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客官!你在看吗?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