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成功的教育应充满爱和智慧——哈尔滨市阿城区亚沟中心小学敖丹

以下文章选自《阿城修能读书会》
 
—————————————————————
 
2020年8月份的阅读书目是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一书。这本书选取的理论和事例展示了教育者的教学思想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语言形象充满激情。这本书正如“英文版序”所说:新教师可以感到本书不仅引导他们更善于反思,并为他们提供许多源于生活的经验。对于有经验的教师而言,或许能受到鼓舞而对他们的日常的专业生涯进行更多的思考。
 
作者利用大量的理论知识结合教学事例,向读者们解释教学、教育、机智以及教学机智做什么、如何表现出来的。阅读中我知道了教师的随机应变地对教育过程中突发事件进行迅速、巧妙正确处理的心理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机智。
 
机智由一系列的品质和能力构成。一个富有机智的人具有敏感的能力,能通过手势、神态、表情和体态语来理解他人内心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机智的行动是充满智慧的、全身心投入的。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机智的教师。教育机智主要体现在与孩子们相处时的关心取向上。机智可以表现对孩子的经历坦诚以待,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教育的智慧源于老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以及对孩子们的爱、更源于对孩子们的尊重与理解、源于我们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才能成为学生们欢迎和认可的老师。
 
一位优秀的教育者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孩子们的幸福进行教育的。此时,我越发想到教学机智与我们经常谈到的师德有众多相似之处。这一切源于对教学行为和师德的反思。责任、爱与关心这几个名词萦绕心中。
 
责任
 
教师和家长是孩子们的引路人,为了孩子的幸福和茁壮成长,可以参照他或她所继承的道德责任,代表孩子的来行动。这种责任很容易被误用或走偏。书中的事例列举了一位叫字大略牧师的事。当一个8个月大的婴儿哭闹着不睡觉的时候,他通过圣经的话来证明他的8个月大的婴儿身上伤痕的合理性。他声称“得到了打幼儿的指令”,提倡体罚孩子,并说有圣经做依据。这位牧师不是将父亲的权威建立在对孩子的教育责任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他的宗教自由的基础之上。但是,人们实施自己的教育责任的方式只能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证明,不可用某种来自宗教、商业、政治或科学的原则来加佐证。
 
看到这个事例我也在回忆和反思自己过去的教育学生的一幕一幕。班级的孩子中有时会出现脸上或者胳膊上的淤青现象,可以看出现在的儿童一直受到剥削、忽略和虐待,家长们向孩子施加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用恐惧和惩罚来控制着孩子们。我看到这样的现象多数会与家长们电话沟通,劝解他们的做法是不对的。
 
有一件事情发生在小学二年级,这件事情犹如深深的烙印在我心中。我体会到了老师对我的伤害的痛楚;同时我更应该感激我的二年级老师,如果没有她我不会成长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我们的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学前教育,没有现在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每天忙于生计更没有时间对我们进行家庭教育,就是说我们所有学的知识都来自学校。小学二年级可能我也是太笨拙了,列竖式计算题老师讲了几遍我还是不会。在座位上算了几次我还是鼓起勇气战战兢兢的拿给老师看。老师坐在椅子上,接过我的数学本子什么也没有。在我没注意时,用钢笔帽(那时老师们都用钢笔批阅作业,都习惯于把钢笔帽插在笔杆上)连续的怼我的头(太阳穴上面的头骨的位置)三次。相同的一个位置怼三次,力度一次比一次大。那种痛是我当时承受不了的,那种对老师胆怯的心理以致于我不敢哭出来......过后我偷偷的回家照镜看看,红红肿肿的大包......可是疼痛过后我依然不会计算,只能求助于家里的大人。通过这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我深深的知道和体会到,孩子的身体也是肉长的,他们有痛的神经,要比我们大人灵敏。上班后,我时刻注意自己这方面的行为,我不想让我的学生有我这样的痛苦的经历。今天的阅读让我知道,教育学生、教会学生是一种责任,只有当权威不是以武力而是以爱护、情感和孩子内在的接受为基础时,成人才能对孩子或年轻人实施教育的影响。
 
爱与关心
 
在本书的第四章---教学的的性质中,告诉我们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学的条件。事例中老师的一个关心的眼神仿佛拥抱和抚摸了一位粗犷和表情阴沉的学生。这个眼神里包含了教师的使命,一位教育者的伟大处。一位教育者对孩子们的爱成了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老师,特别是小学的班主任老师,班主任工作繁杂。有很多角色赋予当代的班主任如:保姆、清洁工、检查官、看护员、心理专家、导师、朋友、慈母......虽然累着,但幸福着在很多时候与学生们一起成长是快乐的、充实的。一晃做教师已经有20年了,在记忆深处,有很多我与学生的故事挥之不去:故事有泪水、有欢笑、有委屈、有感动·····这些故事促使我成长,也让我感受到了做老师的幸福。 这源于我对他们的爱。
 
记得在2015年的9月,一位家长领着一名矮小的女生来找我,这个孩子就是小妮。孩子情况是这样的:在她5岁时疼爱她的爸爸因急性脑炎去世。这种情况下使得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她患有智障的母亲也杳无音信。小妮没有了父亲的痛爱,没有母亲陪伴相依为命,只能由70多岁的外公、外婆来照顾。小妮从父亲去世后就没有享受到这个年龄段孩子们应该享有的幸福生活。没有水果吃,没有新衣服,没有零食可以吃,没有受到学前教育,直到上二年级前没有穿过裤头。她的姑姑得知孩子的处境后决定把可怜的她带回阿城,做她的监护人。
 
小妮面部表情非常僵硬,性格也非常内向,不太愿意和同学们交流的,学习习惯也很不好。早上来书本非常干净、工整的文具,一节课下来课桌上就成了“小市场”,椅子周围是一些散落的文具和垃圾。我问她考试成绩如何?她说在班级考第三。我给她出了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看到结果,我的心可谓是“拔凉拔凉”的。我马上就知道了:这个孩子学习习惯不好,成绩更不好,虚荣心挺强。她和我撒谎证明她有自尊心,这个孩子费点劲才有进步。从那以后,经常呆在教室里,和孩子一起学习,每到下课时,从“拼音的发音”到“字的一笔一划”、从“百以内的加减法”到“乘除法”,不厌其烦地,一点一点地教。如果我没有时间了,我就鼓励其他同学来帮助、辅导她。除了辅导学习,其他同学在我的带动下经常给她梳头,打理个人卫生。记得她刚来我们班级时,她不敢请假上厕所,入冬了连着两天尿裤子。家长说孩子没棉裤了,不能上学了。我想到了她长的小,其他孩子小的棉裤正好她能穿。于是我在班级微信群提议,家长们拿的棉裤共有10多条,其他衣物两丝袋子。就这样在全体同学的和我的帮助下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学期的期末,这个孩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脸上有了笑容,也渐渐地愿意和同学们交流了,成绩也渐渐提高了。书桌上、下、书包里工整多了。记得在期末班本课程汇报那天,小妮能够主动举手担任诗词朗读的任务。看到她举起自信的小手,我心中油然而生的就是欣慰与成就感。从此以后小妮同学在其他课堂上上课能积极发言。在打扫责任区时她也能主动参加劳动了。看到小妮的变化,我从心里高兴。我觉得当一名老师,很自豪,也很幸福。
 
《教学机智》一书指引我,教育中不但有爱也应有智慧。不要盲目的去爱学生,教育情境中的智慧性教育行动的体现具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它多数情况下不是习惯的又不是解决问题型的。两个事例一个来自学校另外一个来自己家庭的情境。无论如何,处理与孩子们发生的事情一定考虑到孩子的感受。沉着、冷静的处理突发各种情境,这就是智慧。
 
未来的教育之路还很长,但我时刻铭记:我做到为人师表、用师爱、智慧、学识感化他们、用师爱教育他们。因为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做到爱学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本书中的每个章节,每篇故事都值得反复品味。它所描述的情境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不断地关注生活中的教育学现象以及机智的处理办法。以上是我初读后的感受,接下来,我将开始第二次的阅读,相信一定会有更加深度的思考。
 
END
 
修能立身 乐教兴邦
 
联系与投稿:zhangalong@163.com QQ:123211274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客官!你在看吗?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