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属工会主题读书活动心得选登: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以下文章选自《中远海运散运》
为学创业当求“专”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营销项目部/沿海业务部 张辰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毛泽东曾说过“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曾评价他“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就让曾文正公的修身、为学、为官之道备受今人推崇,人们总想在他的身上找到些功成名就之方,安身处世之法。
培养孩子是促进父母成长的最大动力
我读《曾国藩家书》的初衷是想为培养乔乔(儿子)找些灵感。去年七月,乔乔呱呱坠地。看着他一天天长大,我常常问自己以后应该教会他一些什么?再想远一点,父母不能陪伴子女一生,当我们渐行渐远,想留给他什么呢?故此,我决定从名人家书读起。
特别选择曾国藩的家书,是因为历史证明他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曾国藩的次子曾纪泽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英语水平出众,特别是他迫使俄国签订《中俄改定条约》一事,被英国公使称为:“中国迫使俄国做出了它从未做过的事——把业已吞下去的领土又吐出来了”,成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奇迹。三子曾纪鸿是一位数学家,在天文、地理、舆图方面皆有造诣,对数学在近代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足见,尽管曾国藩是儒生的代表,但两个儿子没有走八股取士的老路,而是在完全不同的领域有所建树,可见他传承给后人的不仅是地位、财富或学识,还有家风。
今天与各位分享的是曾国藩于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写给弟弟们的信中的一段话:“……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艺多不养身” vs “艺多不压身”
初读到这段话我以为自己看错了,难道不是“艺多不压身”吗?查询后才得知,原来两种说法都有:“艺不压身”取自清代李绿园的小说《歧路灯》“遨游海内,艺不压身”;“艺多不养身”在曾国藩所在的时代还是一个谚语,而今则听得少了。
两句话的导向几乎完全相悖,从今人的流传广度来看,当今社会更崇尚的是“艺不压身”,甚至要强调“艺多”也不压身。所以有了大学期间的“考证热”,好像如果能够集齐几种证书就能“召唤神龙”;所以有了关于儿童教育的群体性焦虑,好像少上一堂课就错过了一辈子。
我不知道随着乔乔长大,我会不会也染上这种社会病。但此时此刻的我在反思,在我成长的路上有没有被“艺多”的浮躁绑架过?我对于知识和才艺的追求是从兴趣和爱好出发,还是贪多求全、“过关”即可?我在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学习法律的,也通过了国家的司法考试,但如果问我对哪一门法律最感兴趣,对哪一门法律的发展最关切,我会迷茫。因为我的目标只是通过考试,成为一个掌握14门法律(现在可能更多)的合格毕业生,我并不那么关心这些法条从哪里来,将去向何方。现在想来,没能潜心专注地培养自己在某一个学科的兴趣,并为之付出超乎寻常的时间与精力,就是我在大学生活的遗憾吧。
看似求“广”,实则求“专”
“专才”不等同于将眼界局限于目前从事的工作,而是要应时而变,心怀全局。以我们所处的行业为例,随着干散货运输具备越来越强的金融属性,掌握国际原油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基础知识,并具有独立研判的能力不再是燃油采购部门、市场研判部门的专责,也是对合格的租船揽货人员的基本要求。很多的“选修课”变成了做好工作的“必修课”,这不是对人才知识储备的要求更“广”了,而是更“专”了。
众所周知,中铝几内亚项目是公司向着全程物流产业模式迈进的突破性尝试。为了科学地模拟项目运作状态,为合作方呈现直观的动态运作效果,公司将SIMIO仿真模拟系统介绍给中铝几内亚项目组的几位组员学习。这些同事有的专业是国际航运管理,有的是航海;工作以来,他们有的从事秘书工作,有的做调度,有的做船员。没有听说哪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也没有从事过代码编写或计算机建模工作。但他们还是以超人的毅力逐字逐句地“啃教材”,没日没夜地测试,最终呈现出了让客户和集团领导满意的仿真模拟作品,在述标演示中为公司赢得了专业出众的美誉。我相信,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没有把这项工作当做“我可以不懂不会的额外工作”,而是把它作为散运项目开发路上遇到的困难之一。这些人遇强则强,逢山开路,是以求“专”。
随着我们的改革进入深水区,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新挑战涌现出来。公司需要越来越多有格局、有热情、肯钻研、敢担当的人把散运的发展扛在肩上,蹚过这段“没人走过的路”。
今年以来,公司大力倡导内训文化,每周都有很多精彩节目上线,从公文写作到BMS系统使用,从《党的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讲解到干散货市场的金融属性思考,各部门骨干积极地传经送宝,身边的年轻朋友们也反响热烈。我认为这是公司帮助大家打开自我设定的边界,培育符合公司发展要求的“干散货航运专才”的举措。每个人都应该把握机会,积极参与,以“专”的精神在公司发展的路径上找到自身的定位。
配图1:工会 冯雨
配图2:船管中心 莫侨国
配图3:工会 冯雨
书 刊 简 介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际,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作 者 感 言
在这个倡导文化自信的时代,正视儒家学说在育人向善、助人修身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中国人寻根溯源、寻找力量的一种方式。
为学创业当求“专”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营销项目部/沿海业务部 张辰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毛泽东曾说过“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曾评价他“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就让曾文正公的修身、为学、为官之道备受今人推崇,人们总想在他的身上找到些功成名就之方,安身处世之法。
培养孩子是促进父母成长的最大动力
我读《曾国藩家书》的初衷是想为培养乔乔(儿子)找些灵感。去年七月,乔乔呱呱坠地。看着他一天天长大,我常常问自己以后应该教会他一些什么?再想远一点,父母不能陪伴子女一生,当我们渐行渐远,想留给他什么呢?故此,我决定从名人家书读起。
特别选择曾国藩的家书,是因为历史证明他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曾国藩的次子曾纪泽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英语水平出众,特别是他迫使俄国签订《中俄改定条约》一事,被英国公使称为:“中国迫使俄国做出了它从未做过的事——把业已吞下去的领土又吐出来了”,成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奇迹。三子曾纪鸿是一位数学家,在天文、地理、舆图方面皆有造诣,对数学在近代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足见,尽管曾国藩是儒生的代表,但两个儿子没有走八股取士的老路,而是在完全不同的领域有所建树,可见他传承给后人的不仅是地位、财富或学识,还有家风。
今天与各位分享的是曾国藩于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写给弟弟们的信中的一段话:“……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艺多不养身” vs “艺多不压身”
初读到这段话我以为自己看错了,难道不是“艺多不压身”吗?查询后才得知,原来两种说法都有:“艺不压身”取自清代李绿园的小说《歧路灯》“遨游海内,艺不压身”;“艺多不养身”在曾国藩所在的时代还是一个谚语,而今则听得少了。
两句话的导向几乎完全相悖,从今人的流传广度来看,当今社会更崇尚的是“艺不压身”,甚至要强调“艺多”也不压身。所以有了大学期间的“考证热”,好像如果能够集齐几种证书就能“召唤神龙”;所以有了关于儿童教育的群体性焦虑,好像少上一堂课就错过了一辈子。
我不知道随着乔乔长大,我会不会也染上这种社会病。但此时此刻的我在反思,在我成长的路上有没有被“艺多”的浮躁绑架过?我对于知识和才艺的追求是从兴趣和爱好出发,还是贪多求全、“过关”即可?我在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学习法律的,也通过了国家的司法考试,但如果问我对哪一门法律最感兴趣,对哪一门法律的发展最关切,我会迷茫。因为我的目标只是通过考试,成为一个掌握14门法律(现在可能更多)的合格毕业生,我并不那么关心这些法条从哪里来,将去向何方。现在想来,没能潜心专注地培养自己在某一个学科的兴趣,并为之付出超乎寻常的时间与精力,就是我在大学生活的遗憾吧。
看似求“广”,实则求“专”
“专才”不等同于将眼界局限于目前从事的工作,而是要应时而变,心怀全局。以我们所处的行业为例,随着干散货运输具备越来越强的金融属性,掌握国际原油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基础知识,并具有独立研判的能力不再是燃油采购部门、市场研判部门的专责,也是对合格的租船揽货人员的基本要求。很多的“选修课”变成了做好工作的“必修课”,这不是对人才知识储备的要求更“广”了,而是更“专”了。
众所周知,中铝几内亚项目是公司向着全程物流产业模式迈进的突破性尝试。为了科学地模拟项目运作状态,为合作方呈现直观的动态运作效果,公司将SIMIO仿真模拟系统介绍给中铝几内亚项目组的几位组员学习。这些同事有的专业是国际航运管理,有的是航海;工作以来,他们有的从事秘书工作,有的做调度,有的做船员。没有听说哪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也没有从事过代码编写或计算机建模工作。但他们还是以超人的毅力逐字逐句地“啃教材”,没日没夜地测试,最终呈现出了让客户和集团领导满意的仿真模拟作品,在述标演示中为公司赢得了专业出众的美誉。我相信,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没有把这项工作当做“我可以不懂不会的额外工作”,而是把它作为散运项目开发路上遇到的困难之一。这些人遇强则强,逢山开路,是以求“专”。
随着我们的改革进入深水区,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新挑战涌现出来。公司需要越来越多有格局、有热情、肯钻研、敢担当的人把散运的发展扛在肩上,蹚过这段“没人走过的路”。
今年以来,公司大力倡导内训文化,每周都有很多精彩节目上线,从公文写作到BMS系统使用,从《党的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讲解到干散货市场的金融属性思考,各部门骨干积极地传经送宝,身边的年轻朋友们也反响热烈。我认为这是公司帮助大家打开自我设定的边界,培育符合公司发展要求的“干散货航运专才”的举措。每个人都应该把握机会,积极参与,以“专”的精神在公司发展的路径上找到自身的定位。
配图1:工会 冯雨
配图2:船管中心 莫侨国
配图3:工会 冯雨
书 刊 简 介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际,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作 者 感 言
在这个倡导文化自信的时代,正视儒家学说在育人向善、助人修身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中国人寻根溯源、寻找力量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