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 杨陵区校园长《未来学校》心得交流(一)
以下文章选自《杨凌教育1》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要求,持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应对教育变革,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杨陵教育。从即日起,在教育系统校园领导干部中开展《未来学校》读书分享交流活动,每天拟推出1-2篇读书心得,供大家交流分享。
不负韶华当奋进 只争朝夕谱新篇
杨陵区高级中学校长 边会均
最近,拜读了朱永新先生《未来学校》一书,深感先生以非凡的胆识、睿智的思考,前瞻性地解读了未来的学校、教师、学生、学习的特点,阐述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政府各自应尽的职责、义务。本人仅就教师、学生、学习三个关键词略述几点感受,以期抛砖引玉。
教师应自觉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做好导演而非演员。过去,我们认为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今天,我们应倡导师生平等,构建和谐课堂;过去,我们站在讲台之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今天,我们应走到学生中间,用心倾听,平等交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观念也应不断更新。
目前,仍然有不少教师执行的是任务驱动式教学,只管自己辛苦的教,不管学生的学法是否恰当;大多学生辛苦的学,不管自己的学法是否科学。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包办代替学生解决问题,从导演变成演员,从教练员变成运动员。
全国语文名师魏书生,就是一名很好的“导演”,他最懂得教学民主,教学上的事情往往和学生商量着来,经常采取“兵教兵”的策略,由课代表和准备充分的学生给大家讲课,考试卷子大家分组命制、批阅、分析、讲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不小的进步。魏老师的做法启示我们:“满堂灌”这张旧船票已无法登上新时代的巨轮。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面对新时期的教育、新时代的学生,我们不能穿着新鞋走老路,更不能穿着旧鞋走新路。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讲堂变成学堂。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我们的教法有所改变,学生的学法必须相应调整。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更应该备学生、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预习的习惯是课堂教学的前提。能认真预习的学生,思维已经领先一步了,他们脑中已经形成了问题,在课堂上也较为活跃,且极易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这火花将会点燃我们的课堂,使之光彩熠熠。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探索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课堂“乱”点无妨,我们要毫不吝啬的给孩子们提供交流、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所谓严而有格、活而有序。回想起小时候上学,我们双手背后,挺直腰板,凝视黑板的情形,不觉有些好笑。我们那样,课堂秩序很好,可思维僵化,只能任凭老师向我们这些“容器”里灌东西。
鼓励孩子们发表不同见解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有一个典型案例:老师问小学生,雪化了是什么?班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回答:水。老师直夸大家聪明,而偏偏有个学生站起来说:雪化了就是春天。可想而知,该同学遭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在这位老师的经验里,雪融成水,千古真理,不容置疑。可她哪里知道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她的批评扼杀了孩子学习方面宝贵的想象力。
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异端”之中难免会冒出智慧的火花,这是辩证法。爱迪生小时候经常“异想天开”,被老师视为智障儿童,可他却成了天才。那些循规蹈矩的好孩子,大多平庸无奇。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和谐、民主、富有生机的。我们的教学必须培养有血有肉、有真情感、有家国情怀的充满正能量的人,而不是应付考试的机器与工具。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真正让主人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会春风荡漾。
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变化,立体思维无限延长。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未来的学习,具有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课堂不再是教学的唯一阵地。
2020年的一场疫情,让大家对网上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从最初的茫然到熟悉,线上教学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复课后,人们还在讨论网上教学的弊与利,而斯坦福网络高中的线上教学已经运行多年,成绩斐然。科技的发展,衍生了翻转课堂、慕课等学习形式,我们必须来一场头脑风暴,引导学生接受学习的新形式,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
自主学习,将是永恒的主题。导学案、思维导图、情景教学等任何一种模式,初衷都是让学习成为自主式活动。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学会的坚决不讲,让他们自读、自悟、心领神会;自学不会的,讨论能解决的,也不要讲,让思维与思维碰撞一下,擦出火花;讨论之后仍然不会的,适时点拨即可。我们的教学有时特别像一些老人教孩子走路,总是抓着孩子的手不肯放,怕摔坏了。其实,有一种爱叫放手。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是必然的。美国的深泉学院地处偏僻山区,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劳动,砥砺德行,培养吃苦精神,这与我们倡导的知行合一是一致的。习总书记特别强调“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缺一不可。那种认为学生的任务只是学习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引导学生不惟读书,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学以致用,勇于实践,是育人的根本任务。
不负韶华当奋进,只争朝夕谱新篇。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服务者,我们要惜时奋进,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夯实举措,为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搭建理想的平台。
编辑:刘列红
审核:孙智国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要求,持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应对教育变革,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杨陵教育。从即日起,在教育系统校园领导干部中开展《未来学校》读书分享交流活动,每天拟推出1-2篇读书心得,供大家交流分享。
不负韶华当奋进 只争朝夕谱新篇
杨陵区高级中学校长 边会均
最近,拜读了朱永新先生《未来学校》一书,深感先生以非凡的胆识、睿智的思考,前瞻性地解读了未来的学校、教师、学生、学习的特点,阐述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政府各自应尽的职责、义务。本人仅就教师、学生、学习三个关键词略述几点感受,以期抛砖引玉。
教师应自觉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做好导演而非演员。过去,我们认为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今天,我们应倡导师生平等,构建和谐课堂;过去,我们站在讲台之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今天,我们应走到学生中间,用心倾听,平等交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观念也应不断更新。
目前,仍然有不少教师执行的是任务驱动式教学,只管自己辛苦的教,不管学生的学法是否恰当;大多学生辛苦的学,不管自己的学法是否科学。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包办代替学生解决问题,从导演变成演员,从教练员变成运动员。
全国语文名师魏书生,就是一名很好的“导演”,他最懂得教学民主,教学上的事情往往和学生商量着来,经常采取“兵教兵”的策略,由课代表和准备充分的学生给大家讲课,考试卷子大家分组命制、批阅、分析、讲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不小的进步。魏老师的做法启示我们:“满堂灌”这张旧船票已无法登上新时代的巨轮。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面对新时期的教育、新时代的学生,我们不能穿着新鞋走老路,更不能穿着旧鞋走新路。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讲堂变成学堂。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我们的教法有所改变,学生的学法必须相应调整。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更应该备学生、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预习的习惯是课堂教学的前提。能认真预习的学生,思维已经领先一步了,他们脑中已经形成了问题,在课堂上也较为活跃,且极易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这火花将会点燃我们的课堂,使之光彩熠熠。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探索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课堂“乱”点无妨,我们要毫不吝啬的给孩子们提供交流、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所谓严而有格、活而有序。回想起小时候上学,我们双手背后,挺直腰板,凝视黑板的情形,不觉有些好笑。我们那样,课堂秩序很好,可思维僵化,只能任凭老师向我们这些“容器”里灌东西。
鼓励孩子们发表不同见解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有一个典型案例:老师问小学生,雪化了是什么?班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回答:水。老师直夸大家聪明,而偏偏有个学生站起来说:雪化了就是春天。可想而知,该同学遭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在这位老师的经验里,雪融成水,千古真理,不容置疑。可她哪里知道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她的批评扼杀了孩子学习方面宝贵的想象力。
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异端”之中难免会冒出智慧的火花,这是辩证法。爱迪生小时候经常“异想天开”,被老师视为智障儿童,可他却成了天才。那些循规蹈矩的好孩子,大多平庸无奇。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和谐、民主、富有生机的。我们的教学必须培养有血有肉、有真情感、有家国情怀的充满正能量的人,而不是应付考试的机器与工具。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真正让主人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会春风荡漾。
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变化,立体思维无限延长。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未来的学习,具有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课堂不再是教学的唯一阵地。
2020年的一场疫情,让大家对网上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从最初的茫然到熟悉,线上教学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复课后,人们还在讨论网上教学的弊与利,而斯坦福网络高中的线上教学已经运行多年,成绩斐然。科技的发展,衍生了翻转课堂、慕课等学习形式,我们必须来一场头脑风暴,引导学生接受学习的新形式,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
自主学习,将是永恒的主题。导学案、思维导图、情景教学等任何一种模式,初衷都是让学习成为自主式活动。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学会的坚决不讲,让他们自读、自悟、心领神会;自学不会的,讨论能解决的,也不要讲,让思维与思维碰撞一下,擦出火花;讨论之后仍然不会的,适时点拨即可。我们的教学有时特别像一些老人教孩子走路,总是抓着孩子的手不肯放,怕摔坏了。其实,有一种爱叫放手。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是必然的。美国的深泉学院地处偏僻山区,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劳动,砥砺德行,培养吃苦精神,这与我们倡导的知行合一是一致的。习总书记特别强调“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缺一不可。那种认为学生的任务只是学习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引导学生不惟读书,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学以致用,勇于实践,是育人的根本任务。
不负韶华当奋进,只争朝夕谱新篇。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服务者,我们要惜时奋进,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夯实举措,为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搭建理想的平台。
编辑:刘列红
审核:孙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