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快来选出您心目中的最佳读书心得!

以下文章选自《华电湖北新能源》
 
腹有诗书气自华
 
匠心不已求至善
 
按照全国总工会第三届
 
“阅读经典好书   争当时代工匠”
 
职工书屋主题阅读交流活动要求
 
公司为大家推荐了2本经典好书
 
匠人匠心
 
赤手空拳创立两个世界500强——京瓷和第二电电、成功重建日航、被誉为“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成功研发iPS细胞技术、获得京都奖和诺贝尔奖的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所长山中伸弥——这两个人有着不为人知的共同点:理科出身,父亲是工厂的经营者,充满了各种挫折的半生,深爱着自己的太太……
 
在年龄上如同父子的两个人在一起促膝而谈——在工作方法上,是跑马拉松,还是拼尽全力地进行100米冲刺?如何培养下属、带队伍?科学的进步最终能否给人类带来幸福……
 
混 乱
 
这个世界的杂乱无章,无法测量、不协调,即兴,缺憾,不连贯,粗糙,凌乱,随意,模棱两可,暧昧不明,麻烦,变化多端,甚至肮脏……它们,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人们总是喜欢整齐,总觉得有序比混乱好,总是从有序中获得好处,却忽略了无序带给我们的益处。作者认为,有序、整齐意味着过分僵硬、脆弱和无创意。这本书揭示了响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力比以往更大的价值,这些价值与无序有着很多内在联系,甚至可以说正是来自无序和混乱。
 
“阅读经典  悦享人生”
 
春意渐浓花开有声,同心战疫情暖人间。为引导公司广大职工高扬学习之帆、筑牢理想之基,汇聚团结奋进的强大正能量,以更充实的方式、更健康的心态,安定思绪、共克时艰,公司工会组织开展“阅读经典 悦享人生”读书心得征文活动。
 
自活动开展以来,大家踊跃参与,共报送了12篇读书心得。目前,活动进入网络票选阶段,大家赶紧为您支持的读书心得献上宝贵的一票吧!
 
投票须知:
 
1.无需关注公众号即可投票
 
2.投票为单选,每人可投一次
 
3.投票自即日起至5月29日23时55分结束
 
(按姓氏笔划排序)
 
读书心得分享如下
 
(按姓氏笔划排序)
 
1  甘宏杰 
 
保持好奇  丰富维度
 
上下滑动阅览
 
有这样一种说法,作为一个人,身处这个充满机械化、标准化、规则化的现代世界中,你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一个什么样的选择?具体来说,就是你是选择循规蹈矩,还是选择自由独立。整洁的背后是循规蹈矩,是把人机械化;混乱的背后是自由独立,是让人更像人。究竟是认知上的混乱还是我们内心的浮躁。
 
在我们这个处处按标准衡量事物的当下,崇尚秩序,偏爱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是每个人根植于心中的一种本能。这样的情势让人心无旁骛,让生活舒适高效。这是我们的惯常思维,所以,我们害怕混乱,对麻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
 
眼睛见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认知里的东西也可能是虚幻的。
 
“不要仅凭直觉做出判断,它有时会成为错觉”。人都是感性的,会被生活中的琐事和环境影响判断,杂乱无章、不协调、缺憾、凌乱、麻烦等等不和谐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我们无法逃避。当我们身处混乱,我们需要做的是,走出内心的“舒适区”,去拥抱它,发现它赐予我们的独特魔力,它是我们可利用的创新资源。
 
创造力、团队合作、办公环境、即兴创作、出奇制胜、监管机制、自动化、适应能力、生活,全书用九个章节论述了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混乱,告诉世人如何成为失控时代的掌控者。混乱只是当下所能够理解世界的术语,杂乱无章或者说无序,可能是另一个世界对于我们的提示。也可以说,看作是另一个方向上存在秩序给出的线索。
 
在思维和认知的边界上不设限,充分去体会认知多样性的感觉,跟着其触角探索未曾了解的深度、高度、广度,会发现更美的地方,实现更大的价值。
 
同时,混乱提供了创造的机会和入口,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整理的过程,也算得上是重塑的经历,道路和方向并不唯一,叠加上路上的风景的助力,未尝不可实现对于初始的提高。
 
当你准备好了,机会来了,即使拥有危险和麻烦,你也会把控得当积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转悲为喜化腐朽为神奇。
 
理解世界的混乱性,才能从混乱中寻找价值。面对生活和学习的不确定因素有坦然接受和面对的勇气,并能尽自己所能,打开脑洞,即使有短暂的恐慌,也会被克制,最终让自己有掌控一切的能力。
 
2  王 军 
 
秩 序 保 安 全
 
混 乱 出 创 新
 
上下滑动阅览
 
读完哈福德的《混乱》,我被书中的人物以乱应变的真实故事吸引了,我从幼儿园耳濡目染“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循规蹈矩,到上学总结整理中考、高考状元复习方法,再到工作开始接受任务清单、文档归类的提高效率,井然有序根深蒂固,而这本书阐述的“混乱”,与我之前的学习教育有很大区别,不,严格来说是截然相反的观念,因为差异性太大,我一时不知所措,也陷入深深的迷惘之中。
 
作为光伏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是我们工作的终极目标,各项工作开始前,需要组织大家开展危险点分析,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重点是工作班人员允诺知道工作危险,并且抽查关键人员复述工作危险和注意事项以及防范措施,必须严格遵守行业秩序,这个秩序是无数事故流淌的血汗写成的,不能越雷池半步。每次开展工作重复执行,充满标准化、规则化是秩序的表现,从安全生产的角度讲,遵守秩序是我们安全生产的基石,不讲规矩不成方圆,不讲制度秩序,不能坚守安全生产的净土,必须讲制度保人身,必须讲秩序保安全。
 
作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光伏电站,上班面对设备运行,因为工作受制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下班一不小心就又看到运行设备,长期工作的压力,缺乏外面精彩世界的释放,内心秩序积累,天长日久心理健康可能出现缺陷。“作为普通人,我们不是才华横溢的爵士钢琴家,不是设计硅芯片的工程师,也不是杰出的自行车运动员。但你是否想过,当我们每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往返于家和公司时,这貌似平淡的日复一日之下,其实有许多意外在等待着我们,让我们幡然醒悟:啊,原来还有更好的选择。”当读到书中这句深入心坎的写实话,马上与作者拉近了距离,产生了共鸣,联想到书中美国钢琴家基思科隆音乐会的真实故事,禁不住心中豁然一亮,在电站生活中“混乱”一下,未尝不是舒解工作压力,疏导抑郁情怀的好方法,也是保证心理安全的妙方。
 
作为一本书籍,最重要的作用是启迪人们的心智,跨入新时代的脑洞,更多倾向于知识的融合性,工作的高效性,《混乱》从娓娓道来的简单叙述中,演绎历久不衰经典故事,引人思考,催人学习,不知不觉中调整读者思维,作为新兴领域的新能源员工,在传统火电思维未“禁锢”前,怎样利用书本知识,融入工作,紧紧抓住生产中稍纵即逝的小“混乱”,善于关联现场实际操作,创新设备检修技能,透过风光的折射,充分展现公司砥砺前行的睿智,做一个更好的新自我,《混乱》给我们指明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方向。
 
3  方志豪 
 
用心劳动   用爱生活
 
上下滑动阅览
 
匠人,劳动者,亦是在劳动中精益求精者、勤勉不懈者。人生在勤,伟大的事业根源于坚韧不断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宛如荒地里,杂草长得最快,慢慢地灌木会长出来,后来便是各种杂树,草和灌木因没有阳光滋润慢慢消失不见,很久后松树就会从杂树下长出来,慢慢超越杂树,最终千百年挺立。人也一样,有些人像草、灌木和杂树,表面长得很快,却不持久,有些人成长很慢,但却像松树那般吃苦耐劳,任凭风吹雨打,坚韧地成长为大才。
 
用心劳动,用爱生活。蚂蚁能搬走比它重几倍的物体,多么不可思议;蝴蝶围绕的总是芬芳的鲜花,多么美妙绝伦。是啊,工作中需要兢兢业业,这便是务实的,所以要像蚂蚁一样的工作,不辞劳苦,乐此不疲;生活中需要有点浪漫主义精神,那便是多姿多彩的,所以要像蝴蝶一样的生活,一路起舞,一路采撷,春光无限。每天认认真真的努力前行,岁月一定会善待自己,也一定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每个人开始时都是一只忙碌的虫子,只不过有些人知道虫子终会变成蝴蝶,而有些人以为虫子就是虫子。
 
对待每一件事,不应急于求成,应当去熟悉自己的研究对象,锲而不舍,时间会成全一切,凡事开始最难,然而更难的是何以善终。
 
工作中所获得的成就感,是谁也剥夺不了的幸福。很多人认为,工作与家庭相当于鱼与熊掌——难以兼得。但《应用心理学杂志》上的研究却发现,工作积极投入的员工,家庭生活更幸福,生活满意度也高。为了进一步明确工作对家庭的影响,研究人员以125名公司员工为对象,开展了为期两周的调查研究。对比结果显示,与工作不太投入的相比,工作积极主动的员工,家庭生活满意度更高。工作不顺心会使家庭乌云密布,同时家庭生活品质的优劣也会反作用于工作。要处理好这对矛盾体,一定要有合理的生活计划,保持积极的心态。把家当作事业来经营,把事业当作家来爱,一切矛盾都会迎刃而解。
 
“乐在工作”是简单易懂的四个字,但能由衷领悟它且能在工作上心生喜悦地“享受”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工作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是一份维持生活的薪水?还是一份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每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是在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那么作为一名公司的员工,你是出于哪种需求与欲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呢?生存的需求?生活的保障?自身价值的认可与实现?往往只有最后这一类型的人对工作的态度是最为理想的,他们希望通过努力的工作给自己所属的整体部门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希望在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挑战自我,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潜质,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只有这种视工作为乐趣的人才能避免流于平庸,也只有这种人,才是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只是要让它发出光来。在生活中,工作占一天1/3的时间,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每个人对工作的定义不同,有的人认为工作是为了衣食住行,是生活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劳碌。而有的人则认为工作是理想的奋斗,是自己一生的事业!人的一生中,可以没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没有很多的财富,但绝不可以没有工作的乐趣。工作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从工作中只得到厌倦、紧张与失望,人的一生将会多么痛苦。如果在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以敷衍的态度对待工作,每天被动地、机械地工作,同时不停地抱怨工作的劳碌辛苦,没有任何趣味,那自身所处的环境会变好吗?收入会增加吗?会开心吗?不会,当然不会!只能永远做等待下班、等待工资、等待被淘汰的三等人!那么,免除平凡工作中的劳碌辛苦的秘诀就是用积极的心态让自己拥有舒畅的心情,用热情去工作!
 
人类的进化史是在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而劳动的结果使之认识世界的奥妙,最后改变生活。既然已回不到过去,不如想想自己的未来,放慢脚步,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爱生活,更爱工作。
 
4  向 林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上下滑动阅览
 
最近一段时间,闲暇之余,我阅读了《匠人匠心 愚直的坚持》这本书,书中对话的主人公,一位是赤手空拳创立两个世界500强、被誉为“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另一位是成功研发iPS细胞技术、获得京都奖和诺贝尔奖的山中伸弥。两人用自己的心路历程带给我许多思考,做企业需要匠心,不贪大、不盲从,不断打磨、完善,注入持久动力;做研究需要匠心,倾尽全力,数十年保持专注,方成大器。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那愚直的坚持,一直都在,从未动摇。
 
何以为“坚”?这是一种决心,志存高远,定下目标就会全力以赴,不轻易放弃,认准的事情就坚持到底。在其他人都选择能在数年内见成果的研究项目时,山中伸弥选择了干细胞研究。研究前景渺茫、资金困难、基础科学研究得不到支持……面对磕磕绊绊的研究路,他也感到迷茫,每一次实验出现转折,几乎都是陷入绝境,但他选择了坚持,他在美国的研究所里做了差不多其他研究者3倍的实验,尽量把时间表安排得满满的,这也为他研发iPS细胞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样,小时候的艰苦生活没有让稻盛和夫松懈,父亲的坚持与朴实,更是对他影响深远,我在书中看到了一个年轻的孩子在为学习努力,为生活奔波,为未来奋斗。他们正是这样一天一天、一步一步,每天踏踏实实地努力着,而在不知不觉中,本来以为根本不可能登上的山峰,他们却站在山顶上了。他们的故事都提醒了我,“立志以定其本,居正以持其志”,我们要有理想、有志向,要确定好目标,拒绝懈怠,脚踏实地,全力以赴,这个过程美好且坚毅,需要汗水,更需要用心与坚持,匠人匠心,需要的正是这一份坚守。以不移的决心,求不变的目标,就是坚持之“坚”。
 
如何能“持”?持不是封闭,也不是熬日子,更不是停滞不前,而是脚踏实地,保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节奏。书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稻盛和夫说:“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在他们看来手中的产品仿佛与生命连在一起。细节决定成败,其实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这种精益求精的追求。”求质量的精益求精、求技艺的尽善尽美,耐得住长期寂寞、守得住平淡不惊,遇到困难不放弃、面对成功不自满,才有坚持之“持”。平日在办公室工作,事情多而杂,更是需要一份严谨细致,一份精益求精,理清思路、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忙而不乱、紧张有序。同时,工作覆盖面广而宽、知识需求大,在今后工作中我更要善于思考,开拓创新,坚持不懈加强学习,日积月累,久久为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书中稻盛和夫和山中伸弥的对话,不仅仅讨论了成功之“术”,更有对“道”的探讨和坚持。匠人匠心,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那份对生活与工作的态度,激励着我前行。
 
5  刘煜恒 
 
磨砺当如百炼之金
 
上下滑动阅览
 
拿到《匠人匠心-愚直的坚持》这本书时,我本以为是一本介绍传承家族技艺的匠人或艺术家的书籍但我翻开这本书,却发现书的内容全是由两个人的对话组成,两位对话者分别是稻盛和夫先生和三中伸弥先生。稻盛和夫是两家世界500强公司日本京瓷和KDDI的创始人。
 
书中的对话可以深切感受到他们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学习到他们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许多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惭惭地领悟到工匠精神其实并不只代表民间艺术家、传统手艺人,他可以涉及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他是一种执着的精神,一种敬业的态度,一种无可畏惧的信念,他可以是创业者,可以是企业家,可以是艺术家。日本的经营管理办法和欧美的非常不同,更加注重谦让实干和武士道精神;医学领域的研究现在已经发非常发达,科研作为大国之间的科技已经开始发力。
 
两个在不同领域做到极致的人的对谈,真是让人感叹,条条大路通罗马。思维的碰撞、对自己的工作、对社会、对未来的思考,自己的生活处事方式以及人生哲学,其实都在谈话中透露出来,在如今的社会,需要终生学习,社会不断的进步唯有不断的学习才可以应对未来的变化。书中不仅讲了两个人所研究的领域,更提到了一些管理理念。一个人能够带领一个公司能够转亏为盈,需要多大的智慧和魄力。在研究领域也是一样,你所研究的东西,不是凭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社会上有形形色色的诱惑和阻力,对此我们必须有无比坚定的信念,才能把事情坚持下去。还讲到了日本的工业,日本重视工业,重视科技,十年如一日在研究的科学家比比皆是,他们会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钻研下去。工匠的精神,更多的是指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的精品,我们都知道慢工出细活,精雕细琢,所以,不管我们从事什么领域,都应该有一种工匠精神,追求完美,追求细节,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种艺术,一种毕生为之雕琢的艺术。
 
书中那些关于教导我们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如何通过不停的实验测试研制成功医学成果的话语渐渐模糊,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透过话语传达给我们的那种执着、忘我、严谨的工匠精神。和风电场的同事们日夜坚守在岗位一样,他们作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始终坚持在一线,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每一件小事都彰显着共产党员和团员先进性的本色。站在维护公司利益的高度上看待问题,把抗疫情和保生产放在一样的位置,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工作中做事能力的强弱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做事的态度却相当重要。态度决定一切,做事情一定要坚持、要执着、要专注、要全神贯注、精益求精,不断地提高和完善,磨砺心性,才能打造精品。
 
6  张晗
 
专 注 与 思 考
 
上下滑动阅览
 
《匠人匠心 愚直的坚持》讲的是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和成功研发iPS细胞技术的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所长山中伸弥之间的对谈。两位杰出的人在各个观点方面进行了一次交流和碰撞,由事业讲到关系到人类幸福的话题,从个人角度出发最后阐述着一个感恩的心,利他的心。
 
其中有一段“母亲的教诲:失败的责任在自己,成功的功劳在他人。”讲述了稻盛和夫先生在参加柔道课时由于不服气主动找实习老师挑战结果因自己错误的手法导致自己手臂骨折,母亲反而向老师道歉的故事,他感悟到母亲是一个懂得自省、给感恩之人,这种思想伴随他一生。
 
他说到“因为大家肚子也都饿了,所以在回家之前都会到我家来。而这个时候,我每次都会把吃的先分给小伙伴,有剩下的我在吃。如果不先让小伙伴好,那估计谁也不会跟随我。”他阐述了“利他”观点,此非常人所能为之,却是让人能够抛弃自我为中心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提升的一个因素,如果把功利的因素看得太重,往往就会失去自己内心最初的愿景,这点对于科研和企业经营来说是一样的,科学的进步如果和人类的道德不能达到很好的平衡,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很值得去坚持的原则,那就是不管做什么都应该有“VW”即代表 Vision and Work hard, 工作中的目标、努力和热情,真正的匠人就该是虚怀若谷、不是张扬,对自己所坚持的行当能持之以恒的坚守和无微不至的求索。
 
疫情无情,人间有情,互助情、爱国情、敬业情,面对病魔的撕拉,真情却从未退缩。一场疫情,逝去了多少鲜活的生命,却又涌现出多少平凡英雄。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兢兢业业,坚守岗位,不惜以生命以示对岗位最后的专注。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志愿者,勤勤恳恳,坚守岗位,温暖着你感动着我......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他们在逆境中前行,坚守信念,他们是平凡的英雄,也是最美的匠人,生命的光耀在逆境中熠熠生辉。
 
我是华电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着设备望向灯火阑珊。2020年1月24日全城封闭,周遭弥漫着疫情带来的恐慌气氛,私家车还能开,恰逢我值守,驱车前往电站的路上,看着空荡荡的大街我有些走神,脑海里闪过各种关于抗疫第一战线的报道,有那么一瞬间我感觉到我和一线的抗疫英雄扯上那么点关系了,哪怕是那微乎其微的贡献,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愿我们小小的电站点亮一盏灯,守护一个人。作为平凡人,坚守我的岗位就是对社会的贡献,足矣。
 
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挑战的来临往往不是独立的,祸福相依的例子从古至今屡见不鲜,疫情的冲击给中国带来挑战的同时,又带来了诸多机遇。正如“混乱的失控时代更易激发人的创造力”所言。欧洲中世纪黑死病带来了一场人口与经济的浩劫,可也间接地推动了文艺复兴与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随着疫情逐渐远去,不少新的萌芽纷纷涌现,抓住趋势,顺势而为,亦能乘风破浪。失控时代下,静心思考,便是时代的掌控人。
 
不论是成熟稳健的“前浪”,还是浮躁的“后浪”,未来的辉煌都需要这股“浪”的专注与思考。乘风破浪,梦,指日可待。
 
7  张婧怡 
 
我是谁不重要 
 
我做的事才重要
 
上下滑动阅览
 
最近,我阅读了《匠人匠心》一书,读后收获颇多,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这本书讲述了20位中国传统手工艺人及他们承载的手工技艺,每篇文章皆是真情实感,来自生活,这些工匠们用一生做好一件事,每篇文章都包含了一定的道理在里面,很有新意,独具匠心。
 
读完这本书,更加从内心点燃了我的工作热情,使我懂得了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创新精神,让自己和团队成员接受“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一朴素的人生哲理,从工作中发掘乐趣,在日常的点滴工作中充分弘扬工匠精神,把自己与公司的发展有机连接在一起,共同进步。
 
在现实工作中,我以前也经常有这样的想法:“只要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就好了”。认真读完本书后,我明白了,如果没有较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一个人永远无法给后人留下传世精品,更无法留下自己的工作足迹,唯有怀以纯碎从容的工匠之心,看淡名利,保持内心的宁静,才能让工匠精神在自己身上散发出光芒。
 
我在基层光伏电站工作,负责的工作繁杂,任务多的时候难免带着些小情绪,自我的思想认识有时还处于被动状态。现在公司实行了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工作认真,事业心强任务完成得好,每月的绩效就多拿,而业绩差不仅少拿钱,还要受到领导批评,自己内心也觉得很没有面子。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挺好,“我是谁不重要,我做的事才重要”。工作中,一个人把自己所有的焦点都放在自己做的事上,才会有人把你当回事,才能让大家对你获得认可。如果你在为别人不认可你而抱怨的话,不如提高自己做事的质量,完成好手里的工作,这样大家对你工作上的认可也就提高了。
 
正如《匠人匠心》书中所诠释的思想,一个工匠最引以为自豪的一定是他精湛的手艺,也唯有极致和完美的技艺才能真正诠释匠人最纯粹的工匠精神。
 
来到光伏电站已经四个年头了,作为光伏电站的一名老员工,我应该在公司面临困难与挑战时,与公司一起共渡难关,脚踏实地的工作,心怀感恩。没有公司给予的平台,没有领导的关怀、信任、支持,我们的努力最终可能会付诸流水。要珍惜公司提供的机会和平台,认真做好工作中每一个细小环节,不满足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要做就要做得最好,克服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工作作风,勇敢地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
 
8 陈亚飞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上下滑动阅览
 
稻盛和夫:1984年创立“稻盛财团”并创设“京都奖”该奖被誉为“亚洲诺贝尔奖”。山中伸弥:2010年因成功的开发出了用人类的皮肤细胞制成ips细胞的技术,获得“京都奖”,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书以两位在各自领域杰出人物亲切对话的方式展开,却充满了科技进步和人类应有的姿态等这样既深刻又丰富的内容。作者的目的是让我们读者通过阅读本书来积极思考我们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并实现更加幸福、更加充实的人生。
 
通过阅读本书谈谈自己一点感想和收获:
 
1、本书导论中讲到获得京都奖4年之后的再会,两个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能够走到一起,坐下来交谈人生和经营哲学,这也验证了“任何专业研究到极致必将上升到哲学层面,也是相通的。”这句话的正确性。同时也揭示验证了人类交往“同性相吸”的社会规律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思想。
 
2、通过两人的对话内容,我认为他们自小都受到良好家庭环境熏陶以及优良家风的传承,能够把父母视为自己心中的榜样,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上学到做人做事优秀品质,比如责任担当、谨慎、勇敢、利他主义等,我想这也是他们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以说:“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上讲就是“树重在养根,人重在养心。”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教育智慧。
 
3、“唯有经历方能懂得,唯有历练才能成长。书中两位优秀的人物,在人生的关键点上不也经历过失败吗?”失败并不可怕,可怕是不敢面对失败。我们的人生跌宕起伏,所从事的工作千头万绪,不变的是应该保持诚恳的态度。谦逊、执着、勤思、善学,选择一份工作和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便用心去对待。守护心灵的宁静,在工作和生活模式中进行切换,找准自己的位置,享受尽责的快乐。因此,我们必须经常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自然学习。反思别人身上的缺点自身是否存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相信通过这种行为方式我们可能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的充实,我们的生命才会更有意义。所以我想起了斯蒂芬·茨威格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4、书中讲到奉献一切,实质上就是利他之心。就像我们的伟人毛泽东和周恩来一样,“为人民服务”“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他们从小就志存高远,拥有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家国情怀。我想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名员工,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问心无愧,足矣!
 
5、书中认为领导的心胸决定组织的成败的观点,这也是一条真理,关于心胸的解释,书中认为是正确做人和利他的人生哲学。对此观点表示认同,同时也让我想起了法国著名诗人雨果的诗句“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稻盛先生通过事例阐释他的经营和人生哲学。在京瓷创立20周年的时候,合并了两家连续多年赤字公司,合并后京瓷公司也很辛苦,但他没有裁掉那两家公司的任何一名员工,并且在企业好转时给了他们高端的工作岗位。这些心存感激,最后这些人为京瓷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想这就是《易经》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吧!
 
最后谈到科技的进步能否让人类幸福这个话题时,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回到人的品质这个根本问题,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的一句话:“人无德不立”其中蕴含的道理,通俗讲就是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做人做事,否则科技进步只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正如书中所说京都奖的理念:“今后,人类的未来。只有在科技发展和人类精神的深化这两者间取得平衡的条件下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定。”
 
9  范豫恺
 
知 识 改 变 命 运 
 
努 力 方 可 成 功
 
上下滑动阅览
 
《混乱》是一部由英国作家蒂姆哈弗德著作的书籍,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道理“混乱和邋遢的风格更能激发创造力,做事反而可能更有效率”,看到这个观点时,我认为“混乱”对于我的工作来说,应该是一种调味料不能当做主菜,应该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工作方法。
 
一、分心,有利于提高创造力
 
作者说分心助于集中注意到新的东西,而新的东西可能是最需要刺激的,你自然就会注意它。对此,作者提出了一个“多项目工作法”,同时进行多个项目,每个项目有自己的存档处,有什么想法就加进去,哪个项目能做就做,暂时不能做的就放着。我身为一名运行值班人员,工作中最主要的是谨慎、专注,比如进行电气操作时,应该严格遵守两票三制,防止误操作,使用安全工器具应认真查看是否在合格期限之内,巡检时应一丝不苟的完成巡检内容。如果按照作者所说同时进行多个项目,有想法就加进去,对于我所从事的工作来说会有很大的危险,毕竟《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上的每条规章制度背后都是血的案例。所以在这部分内容上,结合我的工作内容我并不赞同。
 
二、团队合作不需要凝聚力
 
认知多样性是提升创造力的秘方,在团队决策时,为了维持团队和谐,成员会倾向于和团队观点保持一致,不愿提出有争议的观点,这可能导致错误决定,因为谁都懒得进行批判性思考,都试图做个老好人。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想象力、创造力,对于工作中我们不应该作为一个应声虫,进行需要创新工作时,要求集思广益,讲究创造性,应该共同讨论、摩擦找到工作的目标、方法。尤其是进行检修工作时我们更需要创新,可以减少检修支出,提升机器利用率与企业利益。
 
综合起来我认为“混乱”和“秩序”对于我们发电企业一样都不能少,我们应该合理运用,在电厂运行这个方面,讲究精益生产,军事化管理,对秩序、严谨有很高的要求,这样才能确保机组安全生产经济运行。针对职能和技术部门,我赞同作者的意见,因为做事不仅需要专注力、意志力和刻意练习,更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我们才能提高设备能力、减少设备损耗、增强生产稳定性。所以我们应该把“混乱”和“秩序“合理科学的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10  彭诚 
 
心中有“匠”  世界安宁
 
上下滑动阅览
 
在这个处处按标准衡量事物的当下,崇尚秩序,偏爱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是每个人根植于心中的一种本能。这样的本能让人心无旁骛,让生活舒适高效。当你的生活状态和习惯变得习以为常时,一旦出现混乱,人们天生就会对麻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上下十四亿人感受到了病毒的无情。武汉封城,街道上看不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水马龙的繁忙场景,路上只有呼啸而过的救护车,闪着灯从街道上疾驰而过,路上零零散散的几个行人面戴口罩,眼神中透露着惊恐,每天增长的确诊数字,不断扩大的疫情地图,无时无刻牵制着十四亿人口的神经。大年除夕夜,在中央政府的一声令下,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一群逆流而上的逆行者收拾好行囊,踏上了援鄂的道路。在这场看不见“敌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这群人用尚且稚嫩的肩膀,众志成城,扛起了“爱的桥梁”,让每一个处在危难处境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因为你们的坚守,让我们不再惊慌,因为一袭白衣,让我们看见最美丽的铠甲,防护服下的他们,和你我一样,是子女、是父母、是挚友,也是鲜活灿烂的普通人,他们怕吗?当然,正是他们,在危急时刻,面对混乱和恐惧,他们以“匠人精神”的态度和追求面对肆虐的疫情,专注、执着、细致和耐心,让每一位患者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安慰。那段时间,看着视频里病患在方舱医院里载歌载舞的画面时,有网友曾开玩笑的说,此次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怎么也没想到会被中国大妈带火的广场舞而击败,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这句话反映出来的是人们面对病毒时那颗强大的信心和动力。
 
回归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岗位来说,很多人觉得自己的职业普通又辛苦,但当你持之以恒的时候,你的内心就会生出一股力量,它能在你疲惫和厌倦的时候提醒你、激励你,帮助你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保持专注和专一,只要你能坚持下去,你就能够有所作为,成功一定要靠努力,但并非努力了就一定能够成功,只有认真用心去做好一件事情才能大大提高成功率,只要有了“匠人之专”之精气神,也就具备了成为优秀工匠的潜质,匠人精神是激活生命价值的源动力并以此成就卓越的人生,同时《混乱》这本书,让我们领悟到生活的另一个层面,教会我们面对生活和工作的不确定因素有坦然接受和面对的勇气,并能尽自己所能,打开脑洞,即使有短暂的恐慌,也会被克制,最终让自己有掌控一切的能力。
 
11 董念军
 
人生的结果=
 
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上下滑动阅览
 
品味了匠人匠心这本书,对稻盛先生无比的崇拜,也学习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事态度。
 
“知道和执行,完全是两码事。母亲总是把人生中重要的东西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自己的态度和实际行动来教给我们。”这就是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我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周围的同事,发扬工匠精神,更好的做好工作。“如果觉得不幸,那就请您拼命工作,知道忘记幸与不幸。”这句话实际就是至少你在专心做事情的时候,从不公平和不满等杂念、妄想,以及一些负面的想法都会从你的脑海里消失。用这种毫无杂念的纯净清澈的心来工作,肯定会有好的结果。
 
“VW是Vision和Work hard的简称”说的是长远的目标,拼命地工作,这句话对做人做事很重要。在工作中我也应树立长远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高度。幸运的是我的周围有理解我、在精神上不断支持我的领导和同时,我相信我也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个公式对我启迪很大。能力是指知能、学力或运动神经等,多数都是先天性的东西,热情或许可以更换为努力。思维方式,比如说这个人愤世嫉俗、怨恨他人,总是愤愤不满散发负能量,那这个人的思维方式的就是负值,相反,如果遇到苦难和挫折也能坦诚地接受别人的意见与建议,不怕辛苦,善良地对待他人,开朗、认真并且坚持不断努力,那么这个人的思维方式就是正值。所以说即便是一个能力平平的人,只要有很好的思维方式,再加上拼命地努力,那他肯定能获得预想不到的优异成就。
 
佛教里面有一句话“大善似无情”。字面意识就是大善乍一看就像是无情一样冷漠。其实还有一句话叫作“小善如大恶”,意思是说本来想做点善事,但结果成就了大恶。所以说应该严肃地斥责做错事的部下,那实际上是在行大善,严肃地批评、斥责“你为什么这么做?不是应该那样做吗?”就是论事,不会去攻击对方的人格和性格。所以让部下能够迅速地成长,就要像无情一样行个大善。
 
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要马上做出判断和决断,这就是领导者的职责所在。从各种各样的战术和战略里面,如何做出取舍,如何进行企业经营,这由领导者的价值观,就是那个人的人生哲学决定,作为领导者要有正确做人和利他的观念。这就是领导的心胸决定组织的成败。领导者能不能真正做到公正无私,这直接确定他在部下中间的感召力。
 
一个领导如果不能为正确的事情争斗,而是简简单单地就进行妥协和让步,这其他并不是利他之心的表现。然而在多数情况下,这种轻易的妥协和让步是利己行为。这就是大公无私吧。
 
很多道理通过稻盛先生的亲身体会告诉我们。我结合我的工作经验也有所体会和共鸣,知道了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为企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12 廖恒
 
在混乱中获得新生
 
上下滑动阅览
 
蒂姆·哈福德是深受全球读者追捧的卧底经济学家,被誉为“幽默的生活经济学大师”。他主笔的“亲爱的经济学家”专栏已成为《金融时报》关注度极高的专栏之一, 在专栏中,他用经济学理论为读者五花八门的疑问和牢骚提供轻松诙谐的经济学解读。他的著作《卧底经济学》一书已经被翻译为30种语言,在世界多国发行,全球累计销量已经超过 150 万册。
 
《混乱》是蒂姆·哈福德跨界之作,书中用大量的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神经科学等十几个专业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实验,以及各种真人真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问题:我们小看了混乱。这个世界的杂乱无章,无法测量、不协调,即兴,缺憾,不连贯,粗糙,凌乱,随意,模棱两可,暧昧不明,麻烦,变化多端,甚至肮脏……它们,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他认为,有序、整齐意味着过分僵硬、脆弱和无创意。这种对混乱的忽视和本能拒绝,让我们远离了这个时代最需要和最珍贵的品质:创造力、应变力、适应力。当中的案例和观点让我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
 
比如以下:
 
1.狭隘的目标制定者总是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计长远。
 
2.目标也具有时效性,你不能寄望用昨天的目标去解决明天的问题。
 
3.我们都觉得随性会损害工作效率,比如文件夹不整理效率低,邮件不分类效率低,不制订工作计划效率低。实际上,这是一种普遍的误解,研究发现,循规蹈矩的生活效率更低。
 
4.把文档分类整理纯属浪费时间。因为花很多时间分类整理,保留的很可能是一大堆将来根本就不会用到的文档,而且因为整理花了心思,还舍不得扔。其实文件多了,最好的办法就是随手堆在桌子上,用什么拿什么,用完再放在一堆的最上面。这个办法能自动保证最常用的文件在最上面。
 
5.无聊是创意的天敌,警惕则是创意的朋友。怎样才能让自己保持警醒?方法就是给自己制造意外,让自己对眼前的局面失去控制,这样你才能仔细观察这一局面,看清它的细节,然后找到出口。
 
6.在面对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时,聪明绝顶的人可能束手无策,而新鲜血液的注入则可能帮我们打破僵局。
 
书中提到的故事不只关乎多样性,还揭示了我们对多样性的态度和反应。在很多人看来,多样性意味着“失控” —让一千种花朵自由绽放,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习惯,混乱环境中的多样性导致让人措手不及,所以还是不要节外生枝吧。但是,消除了多样性,无论对于生物系统,还是社会、文化,或者市场而言,都是一场灾难。

相关读后感推荐:

党团风采 | 深入学习新年贺词,抗疫不忘使命担当——学习感悟展示(五)

《给孩子的数学游戏书:形象思维篇》读书感悟_《给孩子的数学游戏书:形象思维篇》读书感悟500字-800字

《谁来当班长》读后感_《谁来当班长》读后感200字

《从0到1》第8章读后感400字_《从0到1》第8章读后感

《佛陀的智慧》读书笔记下册P341-380

《论语知道》读后感500字_《论语知道》读后感

《与青春期孩子的18场关键对话》读后感500字_《与青春期孩子的18场关键对话》读后感

云端乐 | 书海泛舟,感悟博大——新幼中心小班组读书心得分享

《Our Mutual Friend(我们共同的朋友)》读后感500字_《Our Mutual Friend(我们共同的朋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