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珩教授:我读书学习的体会 | 治学大家谈
以下文章选自《兰州大学》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秩序,学校也不能按照常规正常开学,开展各项教学活动。面对疫情,学校顺势而为,为尽力做到既不停课停教又不停学,及时启动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这种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同时开设了“治学大家谈”栏目。使得教学活动得以开展,师生相互交流得以进行。承蒙严校长抬爱,要我写点想法,尊敬不如从命,就此说说自己读书学习的体会,简单而言可以说就是读书、思考、写作。
走进学堂,读书学习。这是国人们的通常想法,也是中国人一种传统观念吧。我的读书之路就是从这样的想法和观念中开始的。我出生在甘肃农村,父母是地道的农民。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家里兄弟姊妹都比较多,在那样的年代能让孩子上学读书学习,父母的付出与辛劳可想而知。父母虽然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却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在父母的观念中“没有文化的人就是个睁眼瞎”。这就是我想认真读书学习的原初动因。影响我终身的是父母身上所具有的正直的行为观念和淳朴的品格及平和的心态。
我大学学的是政教专业。一九七五年元月学校决定申报哲学本科专业,我作为哲学专业筹备组的成员之一,和各位老师一起经过三年的筹备,于一九七八年招收首届兰州大学哲学专业本科生。我也就顺理成为一名读哲学书、教哲学课的老师了。当初考虑到是新设专业,为了更好打下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的基础,在充分发挥自身老师优势的同时,先后聘请了北京大学黄楠森等多位老师来校给本科生授课。这也给了我一个良好的研读哲学的机会,除了完成自身的教学工作外,就和同学们一起听课。一九八三年我到受教育部委托、吉林大学主办的助教进修班学习,从高清海、邹化政等老师的授课中,感受了他们的学术造诣和严谨治学态度。特别是黄楠森、高清海、邹化证等老师对哲学经典文本的理解和讲解,使我在后来的读书学习中不断提升,受益匪浅。
在我的感觉中,人们通常对哲学的理解有偏差,教科书中讲的和经典文本的本意之间有差距。解决这个问题就得认真读书,“走进经典文本”“走进思想家的实验室”,去认知和思考经典文本的时代背景、核心问题、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思维方法等,以便消除“偏差”和“差距”。这样仍差一步,还必须从书本中走出来,去思考经典文本的历史性、时代性、现实性以及经典文本的价值所在,把读书与思考、走进与走出、书本与现实联系起来,以便获得对哲学本意的理解。
读懂经典文本是学习掌握思想理论的基本要求,但这是不够的,还需要读思想史,就哲学而言就是要读哲学史。“哲学史本身就应该是哲学的”,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就是哲学史。读哲学史的目的是要掌握哲学产生及其演变的历史,理解哲学理论的内在逻辑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变迁。任何经典文本都是时代的产物,我们不能脱离时代的特征和语言或者以自己的臆想来读经典文本。所以,把读经典文本和读思想史结合起来,读懂文本弄清历史,即史论结合,从中收到事半功培效果。
在读懂经典文本和理清思想演变过程的基础上,还需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一种新理论是如何产生的,这可以说是学习掌握新理论的关键点。例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可以说是一种用全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中国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用文化的概念来说,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外来文化的中国化。这就会促使我们从“古今中外”的关系中来思考问题,去读书学习,进而达到读懂弄通理论的本真,得到应该有的收获。
有了读书与思考的基础,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写作。通过写作来整理自己所读所思。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在写作中再读再思。所以,课程论文和学年论文的写作是必要的,通过这样的写作最直接的就是可以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个好的基础。从长远来说,就是读书和思考相结合的基本训练。
最后我以马克思在《资本论》法文版序言中的名言作为结束语:“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作者简介
连珩,教授,原哲学社会学院书记、院长。现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哲学学会名誉会长。
内容来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教务处
编辑 | 李江怡
责任编辑 | 周唱
主编 | 肖坤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秩序,学校也不能按照常规正常开学,开展各项教学活动。面对疫情,学校顺势而为,为尽力做到既不停课停教又不停学,及时启动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这种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同时开设了“治学大家谈”栏目。使得教学活动得以开展,师生相互交流得以进行。承蒙严校长抬爱,要我写点想法,尊敬不如从命,就此说说自己读书学习的体会,简单而言可以说就是读书、思考、写作。
走进学堂,读书学习。这是国人们的通常想法,也是中国人一种传统观念吧。我的读书之路就是从这样的想法和观念中开始的。我出生在甘肃农村,父母是地道的农民。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家里兄弟姊妹都比较多,在那样的年代能让孩子上学读书学习,父母的付出与辛劳可想而知。父母虽然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却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在父母的观念中“没有文化的人就是个睁眼瞎”。这就是我想认真读书学习的原初动因。影响我终身的是父母身上所具有的正直的行为观念和淳朴的品格及平和的心态。
我大学学的是政教专业。一九七五年元月学校决定申报哲学本科专业,我作为哲学专业筹备组的成员之一,和各位老师一起经过三年的筹备,于一九七八年招收首届兰州大学哲学专业本科生。我也就顺理成为一名读哲学书、教哲学课的老师了。当初考虑到是新设专业,为了更好打下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的基础,在充分发挥自身老师优势的同时,先后聘请了北京大学黄楠森等多位老师来校给本科生授课。这也给了我一个良好的研读哲学的机会,除了完成自身的教学工作外,就和同学们一起听课。一九八三年我到受教育部委托、吉林大学主办的助教进修班学习,从高清海、邹化政等老师的授课中,感受了他们的学术造诣和严谨治学态度。特别是黄楠森、高清海、邹化证等老师对哲学经典文本的理解和讲解,使我在后来的读书学习中不断提升,受益匪浅。
在我的感觉中,人们通常对哲学的理解有偏差,教科书中讲的和经典文本的本意之间有差距。解决这个问题就得认真读书,“走进经典文本”“走进思想家的实验室”,去认知和思考经典文本的时代背景、核心问题、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思维方法等,以便消除“偏差”和“差距”。这样仍差一步,还必须从书本中走出来,去思考经典文本的历史性、时代性、现实性以及经典文本的价值所在,把读书与思考、走进与走出、书本与现实联系起来,以便获得对哲学本意的理解。
读懂经典文本是学习掌握思想理论的基本要求,但这是不够的,还需要读思想史,就哲学而言就是要读哲学史。“哲学史本身就应该是哲学的”,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就是哲学史。读哲学史的目的是要掌握哲学产生及其演变的历史,理解哲学理论的内在逻辑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变迁。任何经典文本都是时代的产物,我们不能脱离时代的特征和语言或者以自己的臆想来读经典文本。所以,把读经典文本和读思想史结合起来,读懂文本弄清历史,即史论结合,从中收到事半功培效果。
在读懂经典文本和理清思想演变过程的基础上,还需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一种新理论是如何产生的,这可以说是学习掌握新理论的关键点。例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可以说是一种用全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中国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用文化的概念来说,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外来文化的中国化。这就会促使我们从“古今中外”的关系中来思考问题,去读书学习,进而达到读懂弄通理论的本真,得到应该有的收获。
有了读书与思考的基础,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写作。通过写作来整理自己所读所思。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在写作中再读再思。所以,课程论文和学年论文的写作是必要的,通过这样的写作最直接的就是可以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个好的基础。从长远来说,就是读书和思考相结合的基本训练。
最后我以马克思在《资本论》法文版序言中的名言作为结束语:“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作者简介
连珩,教授,原哲学社会学院书记、院长。现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哲学学会名誉会长。
内容来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教务处
编辑 | 李江怡
责任编辑 | 周唱
主编 | 肖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