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读书心得,分享人生智慧
以下文章选自《湛江市新华书店》
畅谈读书心得,分享人生智慧
——名家访谈三人行
雨润万物,花开半城。2020年6月19日晚上8点,由霞山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霞山区文联和霞山区作协承办的第五期半城雨文化沙龙在湛江书城鑫海店举行。参加本次沙龙活动的有湛江市文联调研员余伟民,湛江市作协主席陈通,霞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勤,霞山区文联主席黄家璇,霞山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局长陈敬中,岭南师范学院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院长蒋金晖教授和霞山作协会员、兄弟协会会员以及其他社会团体成员、学生等一百多人。
本次活动采用访谈的形式进行,主讲嘉宾为饱学之士宋立民教授和谢卫华法官,由霞山作协主席高琳主持采访。高主席分别从分享读书经历、读书的意义和方法、读书和生活的关系等方面采访了两位名家,两位主讲知识渊博,妙语连珠,主持人知性沉稳,灵活机敏,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给大家带来了一场非同凡响的精神盛宴。
1主讲嘉宾简介
宋立民教授
宋立民教授是河南宁陵人。1972年参军,1978年退役并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执教商丘师范学院,为中文系教授,学报主编。1999年兼任河南报业集团《大河报》主任编辑、主任记者。2002年应聘为岭南师范学院教授,任新闻系主任、学报编辑部主任、舆情与新闻评论研究所所长。
先后承担中国青年社会科学基金等十余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出版个人专著《智慧老子》《与阳光有约》《新闻评论的审美诉求》《新闻评论视域中的“鲁迅风”》《不悟斋韵语》《行走在当下的孔夫子》等十种。主编《编辑出版文集》《大传播丛书》《望海潮丛书》等9种。在《光明日报》、《文艺报》《南方周末》《中国电视》《艺术评论》等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各类评论4000余篇。先后负责《金融时报》、《大河报》等多家报刊评论专栏。
杂文《清明祭》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杂文卷》,列名“中国当代杂文二百家”。先后获中国产经新闻奖、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教育厅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教学技能)一等奖。为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主编,中山大学博士答辩委员。
谢卫华法官
谢卫华法官是广东雷州人,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曾在市雷剧团工作。1984年调入湛江市中级法院,曾任雷州市法院副院长,市中级法院副庭长、办公室主任。2002年调入广东省高级法院工作,曾任国家三级高级法官。曾在报端撰写文章,结集出版作品《涛声集》。
年轻时喜欢读文学名著,后来偏好传统哲学。1988年曾发生过与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有过书信来往的有意思的事情,因此影响读书轨迹,广泛涉猎鲁迅、贺麟、钱穆、钟泰、牟宗三等学者哲人的著作,对熊十力哲学犹为折服。对儒、释、道传统文化犹为喜欢。
发思古之幽情,曾赴贵州阳明洞,湖北黄梅寺体悟心学与禅宗顿悟的神奇,至河南淮阳拜竭人文始祖伏羲的发祥地,寻思《易经》直觉的智慧,到安徽山东圣贤老子、庄子、孔孟故里,体味千古文脉气象。
同时,先后游历印度、埃及、希腊、日本、法国、英国等二十余国,观察不同国度的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开拓心灵境界!近年来,在报端杂志发表的《生命火花》《信仰的力量》《王阳明心学的文化魅力》《法官沉思录》《智者的心声》《慈父》诸文章广受读者好评。
平生最喜欢的格言: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2精彩访谈
01 分享读书经历
宋立民教授表示非常乐意参加读书活动,自己一直过着读书、买书、教书、写书、编书、评书的“六书”生活,和书有着不解之缘。宋教授非常谦逊,和我们分享了从15岁开始鲁迅研究的读书经历。
宋立民教授的书房
谢卫华法官谈到20年前曾和一批年轻人一起谈读书,写过《讨论读书》一文。谢法官认为人的精神不断变化,会悟出不同境界。年轻人觉得读书是好事,经过岁月洗礼就会发现不容易,自己书斋的命名和对联可以说是自己读书感受的概括。早期曾阅读过很多名著,后来由于在工作中接触很多刑事案件,对其内心触动很大,现实血淋淋的案件促使其对人性进行思考,通过读书,谢法官也把自己的思考诉诸笔端,以望引起更多人对于人性与良知的思考。谢法官曾将困惑写信给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冯先生的回信给了谢法官很大鼓舞,让他对哲学越发感兴趣。
冯友兰先生给谢卫华法官的回信
02 读书的意义和方法
宋立民教授认为冥冥之中有些人应该与书为伍,他谈到瞿秋白临终前曾谈到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鲁迅、《红楼梦》自己还想再读一读。很多人的目标可能是坐拥书城,现在科技发达,电子书很多,宋教授以钱钟书为例谈到学问到了肚子里后就不用书。宋教授认为读书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同时间读不同的书理解不同,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需求,要允许大家有选择。读书不如抄书,抄书不如摘书,冯友兰带学生也曾要求学生把书抄下来,最笨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电脑有软件气,写不出好句子。
谢卫华法官认为不同年龄的人对读书有不同的感受,不同职业对读书的需求不同。读书的终极目标是认清自己,快乐生活。谢法官引经据典,并通过鲜活的案件谈论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解决之道——深入阅读传统文化书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03 读书与生活的关系
高琳主席
主持人高琳主席由白岩松借助读书从抑郁中走出来的例子引出读书与生活的关系,引发大家思考。
宋立民教授认为读书与幸福不成正比,但是有移情作用。谈到自己曾反复背诵鲁迅的《野草》帮助自己走出精神困境,司马迁忍辱受宫刑,通过写作与汉武帝争留存历史的短长。
谢卫华法官认为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精神形态,外国人用宗教安定心灵,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是善良的国家,人类的幸福感往往跟善良的本性有关,在如今物质力量强大,精神力量微弱的时期,当提倡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弘扬伟大的毛主席思想,多读传统文化书籍。
04 主讲嘉宾推荐书单
关于枕边书,宋立民教授给大家推荐了陈戍国标点的《四书集注》,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和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
谢卫华法官给大家推荐了毛主席著作,《习近平的七年知青生活》《孟子》《大学》《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道德经》《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和熊十力的书。
3现场问答互动
现场问答活动包括主持人提问和观众提问两个环节。
现场气氛热烈,观众积极举手回答和提问,他们从本土作家作品推荐、个人作品推荐、少儿读书计划等角度分别向两位名家主讲提问,两位主讲都一一作出了详细回答。
比尔·盖茨在公布今年夏季书单时谈到“没有什么事情比读书更美好”。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中国青年杂志社、中国心文化联合发起“用阅读共筑世界平安”世界读书日公益活动,共同呼吁读书。正如学习强国平台上的一篇美文——王叁伦在《中国青年杂志》中发表的题为《世界读书日:是今天,是明天,是每一天》的结尾所言:
阅读,让幸福之人愈加幸福;使承受心灵之苦的人拥有第二生命;让孤独之人有力量抵御内心的孤独,调和情绪上的震荡与创伤;让纷扰的心灵回归宁静,审视自身、不断成长。(本期图文来自霞山区作协公众号)
更多
详情
敬请
关注
畅谈读书心得,分享人生智慧
——名家访谈三人行
雨润万物,花开半城。2020年6月19日晚上8点,由霞山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霞山区文联和霞山区作协承办的第五期半城雨文化沙龙在湛江书城鑫海店举行。参加本次沙龙活动的有湛江市文联调研员余伟民,湛江市作协主席陈通,霞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勤,霞山区文联主席黄家璇,霞山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局长陈敬中,岭南师范学院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院长蒋金晖教授和霞山作协会员、兄弟协会会员以及其他社会团体成员、学生等一百多人。
本次活动采用访谈的形式进行,主讲嘉宾为饱学之士宋立民教授和谢卫华法官,由霞山作协主席高琳主持采访。高主席分别从分享读书经历、读书的意义和方法、读书和生活的关系等方面采访了两位名家,两位主讲知识渊博,妙语连珠,主持人知性沉稳,灵活机敏,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给大家带来了一场非同凡响的精神盛宴。
1主讲嘉宾简介
宋立民教授
宋立民教授是河南宁陵人。1972年参军,1978年退役并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执教商丘师范学院,为中文系教授,学报主编。1999年兼任河南报业集团《大河报》主任编辑、主任记者。2002年应聘为岭南师范学院教授,任新闻系主任、学报编辑部主任、舆情与新闻评论研究所所长。
先后承担中国青年社会科学基金等十余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出版个人专著《智慧老子》《与阳光有约》《新闻评论的审美诉求》《新闻评论视域中的“鲁迅风”》《不悟斋韵语》《行走在当下的孔夫子》等十种。主编《编辑出版文集》《大传播丛书》《望海潮丛书》等9种。在《光明日报》、《文艺报》《南方周末》《中国电视》《艺术评论》等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各类评论4000余篇。先后负责《金融时报》、《大河报》等多家报刊评论专栏。
杂文《清明祭》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杂文卷》,列名“中国当代杂文二百家”。先后获中国产经新闻奖、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教育厅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教学技能)一等奖。为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主编,中山大学博士答辩委员。
谢卫华法官
谢卫华法官是广东雷州人,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曾在市雷剧团工作。1984年调入湛江市中级法院,曾任雷州市法院副院长,市中级法院副庭长、办公室主任。2002年调入广东省高级法院工作,曾任国家三级高级法官。曾在报端撰写文章,结集出版作品《涛声集》。
年轻时喜欢读文学名著,后来偏好传统哲学。1988年曾发生过与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有过书信来往的有意思的事情,因此影响读书轨迹,广泛涉猎鲁迅、贺麟、钱穆、钟泰、牟宗三等学者哲人的著作,对熊十力哲学犹为折服。对儒、释、道传统文化犹为喜欢。
发思古之幽情,曾赴贵州阳明洞,湖北黄梅寺体悟心学与禅宗顿悟的神奇,至河南淮阳拜竭人文始祖伏羲的发祥地,寻思《易经》直觉的智慧,到安徽山东圣贤老子、庄子、孔孟故里,体味千古文脉气象。
同时,先后游历印度、埃及、希腊、日本、法国、英国等二十余国,观察不同国度的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开拓心灵境界!近年来,在报端杂志发表的《生命火花》《信仰的力量》《王阳明心学的文化魅力》《法官沉思录》《智者的心声》《慈父》诸文章广受读者好评。
平生最喜欢的格言: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2精彩访谈
01 分享读书经历
宋立民教授表示非常乐意参加读书活动,自己一直过着读书、买书、教书、写书、编书、评书的“六书”生活,和书有着不解之缘。宋教授非常谦逊,和我们分享了从15岁开始鲁迅研究的读书经历。
宋立民教授的书房
谢卫华法官谈到20年前曾和一批年轻人一起谈读书,写过《讨论读书》一文。谢法官认为人的精神不断变化,会悟出不同境界。年轻人觉得读书是好事,经过岁月洗礼就会发现不容易,自己书斋的命名和对联可以说是自己读书感受的概括。早期曾阅读过很多名著,后来由于在工作中接触很多刑事案件,对其内心触动很大,现实血淋淋的案件促使其对人性进行思考,通过读书,谢法官也把自己的思考诉诸笔端,以望引起更多人对于人性与良知的思考。谢法官曾将困惑写信给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冯先生的回信给了谢法官很大鼓舞,让他对哲学越发感兴趣。
冯友兰先生给谢卫华法官的回信
02 读书的意义和方法
宋立民教授认为冥冥之中有些人应该与书为伍,他谈到瞿秋白临终前曾谈到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鲁迅、《红楼梦》自己还想再读一读。很多人的目标可能是坐拥书城,现在科技发达,电子书很多,宋教授以钱钟书为例谈到学问到了肚子里后就不用书。宋教授认为读书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同时间读不同的书理解不同,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需求,要允许大家有选择。读书不如抄书,抄书不如摘书,冯友兰带学生也曾要求学生把书抄下来,最笨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电脑有软件气,写不出好句子。
谢卫华法官认为不同年龄的人对读书有不同的感受,不同职业对读书的需求不同。读书的终极目标是认清自己,快乐生活。谢法官引经据典,并通过鲜活的案件谈论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解决之道——深入阅读传统文化书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03 读书与生活的关系
高琳主席
主持人高琳主席由白岩松借助读书从抑郁中走出来的例子引出读书与生活的关系,引发大家思考。
宋立民教授认为读书与幸福不成正比,但是有移情作用。谈到自己曾反复背诵鲁迅的《野草》帮助自己走出精神困境,司马迁忍辱受宫刑,通过写作与汉武帝争留存历史的短长。
谢卫华法官认为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精神形态,外国人用宗教安定心灵,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是善良的国家,人类的幸福感往往跟善良的本性有关,在如今物质力量强大,精神力量微弱的时期,当提倡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弘扬伟大的毛主席思想,多读传统文化书籍。
04 主讲嘉宾推荐书单
关于枕边书,宋立民教授给大家推荐了陈戍国标点的《四书集注》,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和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
谢卫华法官给大家推荐了毛主席著作,《习近平的七年知青生活》《孟子》《大学》《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道德经》《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和熊十力的书。
3现场问答互动
现场问答活动包括主持人提问和观众提问两个环节。
现场气氛热烈,观众积极举手回答和提问,他们从本土作家作品推荐、个人作品推荐、少儿读书计划等角度分别向两位名家主讲提问,两位主讲都一一作出了详细回答。
比尔·盖茨在公布今年夏季书单时谈到“没有什么事情比读书更美好”。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中国青年杂志社、中国心文化联合发起“用阅读共筑世界平安”世界读书日公益活动,共同呼吁读书。正如学习强国平台上的一篇美文——王叁伦在《中国青年杂志》中发表的题为《世界读书日:是今天,是明天,是每一天》的结尾所言:
阅读,让幸福之人愈加幸福;使承受心灵之苦的人拥有第二生命;让孤独之人有力量抵御内心的孤独,调和情绪上的震荡与创伤;让纷扰的心灵回归宁静,审视自身、不断成长。(本期图文来自霞山区作协公众号)
更多
详情
敬请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