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读书心得

以下文章选自《衣露申》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读书心得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才露尖尖角
 

 

 
今儿立夏,五一大假已经接近尾声,明天就要上班了。这个假期可算是老老实实,这个假期也可算是过了一个夏天似的,气温飙到了三十多度,热惨了。
 
还是写了两篇字,看了几章书,此时外面电闪雷鸣,嗯,终于要降温了咩。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是工作室共读的一本书,读上编理论知识的时候很觉得打脑壳,对朱自强老师的叙述风格也颇有微词,尤其是他在批评某位大咖名师的时候,直言不讳让人咂舌,不过也让我有了批判性思维,渐渐地就想继续把这本厚厚的书读下去,我就想看看他到底要写个啥子东西喃,哈哈哈。
 
读《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下编的时候,感觉到干货来了。这一期,我们共读的篇章是第一、二、三章,朱自强教授分别讲了提问教学法、朗读教学法和语感教学法。
 
要说教学方法,那可是千千万。纵观我教学生涯的十二年,我从未想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常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我的优点,哪些是我的弱点,我好像都没有细细地去想过。有时候觉得教书似乎就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好像从来都不会教书,这种矛盾感总是在我读得越来越多的书以后出现得越来越强烈。
 
通过读朱自强老师的这本书,我感觉教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要想把课上好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比如他可以毫不忌讳地在书中批评某某教育界的名师素养不行,可以毫不避讳地指出某堂课的缺陷,那些老师在我们看来可都是大咖啊!好吧,回归主题,来说说看了这三章以后的感受。
 
第一章:提问教学法。
 
课堂上的提问,是所有上课的老师都会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虽然我知道在一堂课上,一个好的老师提的问题一定是很有水平的。但是读了这一章,我才知道,提问这一种教学方法,大有文章。首先,好的提问会深化阅读的内涵,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是学生愿意思考的,这样才能转化为学习行为。提问的水准,考验着一个教师的能力,如何运用提问教学法,朱老师给了我们一些建议:
 
1.提问应该以阅读文本的“事实”为依据,问题提得具体而明确。
 
他举了两堂《去年的树》这篇课文的课堂为例子为我们展示了不同教师的提问,都脱离了文本的事实,让学生任意去想象,毫无意义的节外生枝违反了阅读教学的本意。他肯定了蒋军晶老师的《去年的树》教学,最后给我们出示了他设计的问题,都是有指向型和以文本事实为依据的。
 
我联想起我们去听的很多公开课,场景导入轰轰轰烈,课堂道具花里胡哨,教师累,学生表演得也累,一看就知道打磨过无数次,一看就知道制作一切要花很多心思,望尘莫及。那些东西固然锦上添花,但是我觉得一堂课教师关注得更多的应该还是文本,是一个老师首先对文本的理解透彻,对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感情的体会,这样才能把握整篇文章,了解文章表达的艺术风格。
 
这对一个老师的素养要求何其高啊!
 
2.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听到这样的问题,这好像也是我会犯的错。比如一句话里明明说了是春季,还是会问学生“同学们,这是什么季节?”这样显而易见的问题。太容易回答的问题被叫做“消费性思考”,发展出学习能力的才叫“生产性思考”。
 
什么样的问题是有难度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备课时要从这样一个角度考虑教材,即找到若干一下子看不出来的关键地方,而这里却有因果关系,从这种因果关系中能产生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求知欲。”
 
有难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有帮助,才会带来学习的深度乐趣。当通过努力的思考,找到了答案,获得了超越困难的成就感,才会享受学习上的成长带给自己的喜悦。
 
3.对提问的思考能够把学生带回文本之中。
 
阅读文本本身就是最核心、最重要的阅读教学资源,不管什么影像资料、音乐,都不许造成学生阅读的干扰。朱老师用了“不许”二字,可见多严重。
 
4.提出的问题具有整体性。
 
他列举了《凡卡》这篇课文的提问设计,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之间要具有内在联系,能够引发连续性思考。
 
5.提问要指向对写作形式的思考和分析。
 
教学中也离不开对学生的写作指导,阅读教学也是对写作形式分析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这一点我很赞同。因为一直中午在让孩子们写微型日记,最近上课的时候,结合课文描写的方法给孩子们讲怎样去写一种植物,怎样从整体到局部写一种动物。
 
6.对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有明确的解决方案。
 
这里特别说明了,在课堂上,涉及到需要清晰阐释、需要选择立场的是非问题,教师就不能让学生陷入茫然和困惑之中,要给学生很好的解决。在说到动物文学时指出了要以真实性为原则。
 
最后,相对于真实性问题,要多提诠释性问题;相对于陈述性问题,要多提延伸性问题;相对于认同性问题,多提开放性问题。提问教学法,真是一门大学问呐!
 
第二章:朗读教学法。
 
各个学段都应该重视朗读和默读教学,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读”,我们备课几乎都有这一句,但是其实我们一堂课下来学生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却不多,那么这具体是指的什么呢?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以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这里强调了自然和不做作,我想这个也是我一直很赞成的,有几次去学校听课,有些孩子,年龄不大,朗读课文就很做作,我想是否是和教师平时的训练有关。
 
运用朗读教学法,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对阅读文本的深入、准确的理解是优质朗读的前提和基础。
 
2.运用朗读教学法要有整体性意识。
 
3.要把朗读活动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4.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评价学生的朗读,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这样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发扬哪些地方,改正哪些地方。
 
5.重视教师的范读。
 
范读,就是教师的示范性阅读。这样学生聆听之后有一个模范样本,但是也应该鼓励学生有多种风格,保护好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不要全部模仿老师。
 
第三章:语感教学法。
 
什么是语感?就是对语文锐敏的感觉。我所理解的是对文字的一种感觉,语感教学法不是单独脱离的某一种教学技能,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时候可以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朱老师举例让学生理解“画面”和“场面”,就是学生通过句子来体会,对句子的语感不同,才能体会表达的意义不同。
 
总之,读了这三章,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教学是一件严谨的事情,只有教师在自身学习上下功夫,才能上好一堂课。要好好备课,多学习,多请教,多质疑,多反思啊!
 
END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