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动青春,‘阅’动我心”读书心得征文活动评比

以下文章选自《海大园艺新青年》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了更好的引导同学们把疫情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强化阅读习惯,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学习动力,园艺学院团委学生会面向海南大学园艺学院全体本科生,共同举办主题为 “‘阅’动青春,‘阅’动我心”读书心得征文活动。
 
自活动发布以来,反响强烈,学生读书兴趣高涨,各班各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稿,全院共收到68份优秀作品,经过初步评选,共有20份作品进入网络投票环节,现将文章贴出,请大家能够为心仪的文章投票。
 
投票截止时间为5月31日0点0分
 
1、《人间失格》读后感
 
2017级园艺二班 程雪舟
 
如果你发现这个世界残酷,复杂以致难以忍受的时候,你是否会选择这种“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下去”的颓废性的人生哲学?
 
总有人认为,叶藏,太宰治的缩影,是颓废,不堪的,“因为我更像一个丑陋的怪物,虽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个人,但社会却一直将我当做一个怪物。”他那样小心翼翼的活着,用所谓的处世之道教养出的做戏的习惯,伪笑着去迎合按理,合情,应该讨好的人,这个碰着棉花仿佛也会受伤的谦卑的人,只能用这种做戏的方式,保留他那颗圣洁纯粹的心。所以恰恰相反,《人间失格》描述的不是颓废的精神,而是极度的理想主义、因太过高尚而迎来破灭的理想主义。
 
残缺的人丑陋,试图迈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却只能迈向毁灭。因为他太过敏感纯粹,所以,注定孤独,注定,他迈向毁灭。他清晰的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冰冷,他说:“人啊,明明一点儿也不了解对方,错看对方,却视彼此为独一无二的挚友,一生不解对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还要为其哭泣,念诵悼词。“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往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也许他的看法太过偏激,世人么,总是相信时间有真情和温暖的。可是我们都知道,一路,走走停停,所有人,聚散离合,最终,仍旧是孑然一生。没有人会将胸膛剖开,将躯体内的阴暗秘密全数交予他人,只是为了一生中那个短短的瞬间能够感到丝毫的被在乎的温暖,略微带些自弃意味的选择轻信。叶藏不愿意轻信,脆弱单纯的心灵岂能接受随时而来的打击。又或许因此,他总是站在世界之外观察着周遭的种种,“没有人在遭受别人责难与训斥时,还能愉快起来,但我却从人们生气的怒容中看到比狮子、鳄鱼、巨龙更可怕的动物本性。平时他们都将这些本性隐藏着,可一旦找到机会,就会像那些在草原上温文尔雅的牛,忽然甩动自己的尾巴抽死自己肚子上的牛虻。”他的感知,就如同神明,又或许他就是神明,如果真的有神不小心掉入人间,一定不会像任何宗教里所描述的救世主那样圣洁、坚强、慈悲,而是像他这般这样阴暗、扭曲、脆弱,又在自己的领域里固执执着。
 
这的确是最精彩的悲剧。
 
上下滑动阅览
 
2、《恶之花的绽放》
 
2018级园艺一班 周天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白夜行》
 
 东野圭吾一直是我很喜欢的小说家,他笔下的《嫌疑人X的献身》悬疑带感,《白夜行》凄美动人、《解忧杂货店》温馨美好、《秘密》为爱放弃、《名侦探的咒缚》坚定自我、我的入坑之作便是《白夜行》,这里面有破案和推理,也有绝望的爱情和守候,还有对社会现实的批斗。在他的笔下,雪穗(女主人公)是个孤独冷血却专一的人,无法想象一切的发生竟然是雪穗主导的。雪穗与亮司是青梅竹马,他们一直在黑夜里行走,没有见过光明,也不敢伸手触碰,他们就像在白夜里行走,各自是对方的光。
 
 “枪虾和虾虎鱼”文中曾这样形容过雪穗和亮司,互利共生,可是我认为是爱,自从桐原命案以后,为了能在阳光下生活,他们相互依靠,他们在黑暗中一路奋战,作为对方的光,雪穗在白夜中行走,亮司便是雪穗的影子。 
 
 因为从未见过光明,也许是因为桐原事件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了种子,这颗种子在心中慢慢生长发芽,由于当时并未扼杀,一天天茁壮成长,开出了作恶的花。在黑暗中成长的他们不信阳光下真正的阳光,用黑暗的方法想要走向光明,便注定了悲剧。
 
 在书最后的最后,两个人也没能如愿手拉手走在阳光下,就如桐原送给友彦的剪纸一般,为了守住最后的秘密,亮司死了,她一次也没有回头。 
 
 那颗心一直麻木冰冷,也许以后就能毫无顾忌的在阳光下行走。
 
 “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这句是本书故事内核的绝望念想,有如一个美丽的幌子,随着无数凌乱、压抑、悲凉的时间片段如纪录片一样一一还原,最后一丝温情也被完全抛弃.....
 
上下滑动阅览
 
3、《一个送给大人的童话故事》
 
——《小王子》读后感
 
2018级园艺一班 杨梓萌
 
首先,《小王子》是一个童话,但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童话。它充满了对人类生活状态的思考,是一个所谓的“哲理童话”。故事的一切都蕴藏在这个如诗如画故事里,蕴藏在星星、沙漠和清泉里,蕴藏在小王子银铃般的笑声里。它就像真理本身那么朴素动人。合上书,你会觉得甜美而忧伤,也许还有点想哭呢。有人说这是一个沉重的童话。也许是吧。深者见其深,浅者见其浅,这正是一切好故事的品质。
 
 他的星球真的很小,小的只能容下两座火山,一朵花和一个人。小王子每天都打扫他星球上两座用于加热早餐的火山和清理猴面包树的幼苗,他很害怕慢慢长大的猴面包树撑裂了他的星球。
 
 他很喜欢日落,他说人在难过的时候会爱上日落,有一天他看了四十四次日落。他离开他的玫瑰很久了,微风吹起,衣袂飘飘的背影更是显得忧伤和落寞了些。
 
 他走过了相近的六个小行星,每多走一个地方就多一份对玫瑰的思念。最后来到了地球,很多很多的国王,爱慕虚荣的人,酗酒的,忙于算计的人,在大人的世界里他有一些迷失和不解,玫瑰园的出现他哭的很伤心,他原以为他的玫瑰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仅有的。
 
 小狐狸的出现让小王子明白情有所寄便是幸福,爱有所托便是唯一。
 
 狐狸说:“对我来说,你无非是个孩子,和其他成千上万个孩子没什么区别,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无非是只狐狸,和其他成干上万只狐狸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你驯化了我,我们就会彼此需要,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我对你来说也是独一无二。他驯化了等爱的小狐狸,从此狐狸爱上了金色的麦田,只因为小王子有一头金黄色的头发。
 
 他也曾对一大群玫瑰花说:“我的玫瑰花比你们重要,因为我给她浇了水,我给她盖上花罩,我给她竖起屏风,给她避风挡雨。我为她杀死了几条毛虫,我倾听她的抱怨,或她的吹嘘,有时也看着她默默无语的样子,因为她是我的玫瑰。”小王子也明白了玫瑰早已驯化了他,他给她浇水捉虫,陪她说话解闷,也给她遮风挡雨,终于懂得了他的那朵玫瑰就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有爱和付出。
 
 小王子在游遍世界的过程中了解了原来的自己和未知的世界,却遗失了自己的美好,当他发现的时候,也已经回不去了。
 
 第一次读,朦朦胧胧,似懂非懂。只是觉得他。是一部很伤感的作品,第二次,第三次每读一次都有一种欲哭无泪的酸楚感,却有始终找不到那个让你落泪的点。也许是我们未知的命运,我们不断的追求,我们都在寻找“遗失的美好”,而忘记了会成为“美好的现在”。
 
 最后让我们记住“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的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上下滑动阅览
 
4、《为你,千千万万遍》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2018级园艺一班 许丹燕
 
抬起头,偶尔看见天空中迎风飞翔的风筝,我总是会不由自主的热泪盈眶。或许它也承载着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吧。我也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
 
 哈桑,一个追风筝的小男孩。阿米尔,一个风筝的角斗士。哈桑正直勇敢,心甘情愿为阿米尔做任何事情,在为阿米尔追逐风筝的过程中遭到了强暴。而阿米尔胆小怯懦,并为等级观念束缚,由于主仆关系而从未将哈桑视为自己的朋友,甚至在看到哈桑遭受迫害时选择了逃走。哈桑是那个“追风筝的人”,他一直把阿米尔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并且一直默默守候在他身边,宽容他,保护他。但是在我的眼里,阿米尔也是那个追风筝的人。他幼时犯下的错误,要用一生来偿还,他追逐的是自我救赎以及人性的觉醒。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可以让阿米尔打心底里认为那个和他共饮母乳,共同成长的哈桑只是一个低贱的仆人,哈桑一切的付出都显得理所应当。阿米尔也为自己的自私和怯懦找到了一个无比正当的借口而心安理得。哈桑始终如一的真诚和宽容却让阿米尔无所适从,甚至最后故意制造其偷窃的假象,而哈桑依旧一口承认。他对少爷的感情之深让人动容,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份爱,一份永远都没有回应的爱。哪怕你那么讨厌我,我依旧爱你,我仍然可以为你做一切事情,我也不恨你。哈桑最终的离开,也是为了成全阿米尔。
 
 阿米尔在一次又一次地犹豫和挣扎之后,最终让哈桑成为了他心底最深的伤疤。
 
 若干年后的往事再一次伴随着父亲的那一句“要是哈桑今天跟我们在一起就好了”席卷而来。直到他得知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哈桑的惨死,以及哈桑的儿子此刻也正遭受着非人的折磨,内心深处的忏悔与不安终于让他踏上了赎罪之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决定不再逃避,去终结这轮回的悲剧,去拯救那可怜的少年,同时也是拯救自己。最终,他历经千辛万苦,救出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也救出了囚禁的自我。
 
 哈桑是人性的一面镜子,他象征着人性中至美至善的那部分,虽然他一无所有,但善良和正直是他最宝贵的财富。哈桑的美好品质同样也映照出了人心的阴暗面。每个人都会犯错,知道自己错了,我们的选择不应是逃避,而是去勇敢地弥补。在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迟的,只要你勇敢地说出再见,世界就会给予你一个新的开始。自欺欺人是做不到的,你可以骗得了别人,但是你却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而这才是对自己最大的惩罚。不管时间推移了多久,它始终会折磨着你。美好的东西总是易逝的,哈桑最终还是离开了。从前的错误也许就会换来一生的遗憾,但是那种曾经体验过的美好感觉会永远留在心底,成为照亮自己前行的一盏明灯。他让我见到过光明,所以我不再惧怕黑暗,我知道你一直在那里,从未离去。
 
 世间的事物并非样样美好,坦然接受丑恶,并且努力改变,才能实现自我的蜕变与救赎。我们活在这世上,便要追逐那些美与善,完成自我的实现,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真正的完美其实就是不完美。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社会强加在我们身上的东西却可以通过改变自我来改变最终的结果。
 
 追风筝的人,就像我们在追逐那些美好的希望,有时我们会为了自己重要的人不顾一切的前行,哪怕一路荆棘遍体鳞伤依然无怨无悔。有时我们为了涤荡自己的灵魂,将目光集中在那绚丽的风筝上,在痛苦中寻找通往幸福的道路。
 
 希望这世间也有那么一份真挚的感情放在你面前,为了你,千千万万遍,而你也用尽全力地去珍惜,不留下任何遗憾。
 
上下滑动阅览
 
5、观《十日谈》有感
 
2018级园艺一班 蔡子漩
 
我们可以将《十日谈》视为中世纪欧洲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讽刺笑话集锦,亦是人文主义的光辉。薄伽丘用戏谑、讽刺、幽默、生动的语言描写了黑死病肆虐下佛罗伦萨的众生相。
 
历史是总是惊人的相似。《十日谈》不愧为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其中内容不仅反映了七百年前的现实,也映照了新冠疫情期间各种“奇葩”的现象。在受到瘟疫肆虐的中世纪,没有药神,人们更不信上帝。面对死亡,人们开始将对未来的期望转为了及时行乐;反观当今,意大利作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意大利人民反而过得最欢乐,在阳台上吹拉弹唱、载歌载舞,开启狂欢节般的游行,然而却无人戴口罩。在中世纪,在瘟疫带来的死亡面前,大家是平等的,身份、等级与门第的差别荡然无存,贵族小姐雇佣不到女仆,也顾不得身份尊严,让男人来服侍自己,时不时还会使性掼气;现今则不然,欧美诸国之举与贵族小姐的行径相差无几,平素与中国并无开展热切的邦交,如今疫情严重,自顾不暇,则欲寻求中国的援助,却出言不逊,如此“两面手法”正应证了薄伽丘所说的“富贵让人丧失了志气”。 
 
安托尼奥·安佐·夸里奥对这部巨著作了这样的评价“《十日谈》确实像一面镜子,极其忠实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及商品社会全盛时期的情况,不过当时商品社会已出现了危机的初期征兆。”这句评语不仅适用于《十日谈》也适用于当今国际社会,疫情对传统国际秩序造成强烈冲击,国际社会的矛盾暴露得愈来愈多。这场疫情无疑是对应该国家战略储备的一场考验,我们早已不是西方世界民旧时认为的落后国家了,也不需用瞻仰西方。无论是西方各国还是中国都应该用像读《十日谈》一样用平视的眼光来看看待对方,换一换角度便会有不同的结果。
 
《十日谈》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作品,纵使其歌颂自主爱情、倡导欲望自由,解放人性,固然有其人文主义的光辉,却也逃脱不了中世纪落后价值观其所不可避免的局限。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上下滑动阅览
 
6、读《社会契约论》有感
 
2018级园艺二班 皇晶晶
 
“身为一个自由国家的公民并且作为主权者之一,无论我的呼声在公共事务中的影响有多微弱,对公共事务的投票权就足以让我有义务去研究各种政府的形式。每次思索各种政府形式之时,我总会很欣喜地在思考中发现新的理由,从而使我热爱我们国家的政府”
 
——《社会契约论》节选
 
曾经的我陷入了一段非常苦恼的自我怀疑中,总是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情格外注意并且反复在脑海里重播并思索。对这个社会存在的问题表示担忧甚至愤慨。比如一位我原本很欣赏的女星逃税,再对比一位曾经看过的一位优秀的科研人员所得的报酬。我会非常低落,为我们国家一些行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崇拜和物质所得而悲伤,也对这样的现象感到愤慨。虽然我没有在网络上攻击任何人,但是当时我的做法是不让自己为有关于她的话题贡献流量。在娱乐圈有这样的现象,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偶像无条件包容,即使他们拍烂剧,唱烂歌,舞台差劲,但他们的粉丝好像没有自己的辨别能力,无条件的将自己的偶像当做是人间天使。这些年来,娱乐圈中似乎有着一种无形的手在操控着我国青少年的思想,他们在刻意操控着青少年变得不理性和偏激,操控着青少年失去自己的辨别能力。原谅我总是在说娱乐圈,因为我现在所能接触的网络内容大部分都是这些。
 
当我将我的想法跟别人说时,他的反应让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当有一次我和他走在路上看到了一群孩子站在石凳上玩耍时,觉得很可爱,就示意他看,然而他的反应让当时的我觉得他在批评我多事,那一瞬间我反应过来了,他认为我想和他批评这些孩子站在石凳上显得非常没有教养。但是我明明没有那个意思,然而我的反思告诉我,是因为我曾经跟他提的那些明明看起来与我无关但我却总是“事多”的去批判的事情给了他我是个“杠精”的坏印象。当时的我正处于和自己的思想找平衡点的时期,他的反应让我不停在脑海中反思,我真的“管”太多了吗?说实话,当时的我,找不到答案。
 
直到考完试的期末,我阴差阳错的借到了这本我的最后选项——《社会契约论》。第一卷的内容仿佛为我所有的困惑量身定制的钥匙,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会有感动的感觉,那种久旱逢甘露的感觉实在令人难忘。在我陷入自我怀疑时,一位伟人来到我面前说:嘿,你做的很对。不是君主和立法者才要讨论政治,并且正因为我不是君主和立法者,所以我才要讨论政治,如果我是君主和立法者,那我就不需要浪费时间去空谈应该做什么,而是直接去做。我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人民当家作主”这几个字就足以让我对我们的社会问题担起责任,即使我的呼声非常微弱,但我是这个国家的主人,这是我应付担起的责任!有些时候人们看到黑暗的事情选择视而不见或默默关注,因为她们不知真假,因为不想当所谓的键盘侠,不想当所谓的愤青但是,键盘侠是什么?愤青又是什么?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偏听偏信,被人带节奏。而理智发言又是什么?这不仅是一个社会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就像这次的疫情所暴露出的社会问题,这次的不作为官员,这次的慈善吞天兽机构,之前的故宫开车,伤医事件。人们经过了一个键盘侠的时代,都开始学会理智,但有时候过度的理智和当年的键盘侠又有何区别?当代青年,不偏听偏信是一大进步,学会理智是一大进步,但,在成长中始终留有属于人性的热血才是最该坚守的品质,在该发生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发声是应该的。
 
上下滑动阅览
 
7、《乌合之众》读后感
 
2018级园艺二班 谢梦浩
 
《乌合之众》是一本研究群体心理的书。
 
初次读来,我诚然反对勒庞的一些观点,觉得勒庞存在歧视的现象。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还是让人有些不适。对此,勒庞解释说,“对它一无所知的人很难接受它。”但无论如何,把妇女和儿童贬低为“较低级的进化形式的生命”,我不能接受。
 
但就在我继续读下去的时候,勒庞对妇女和儿童的看低在其他很多地方依然存在。直到我思考了它的出版日期,我终于解释清楚了我的疑惑:虽然《乌合之众》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但是它的观点并不完全严谨准确,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勒庞提到的急躁、冲动、缺乏判断力等缺点在男性群体中也很常见,尤其是在游行示威等群体活动中,男性成员的急躁、冲动比女性成员更明显。
 
虽然我不太同意勒庞在书中对性别和种族的看法“人群”,我强烈同意其他学术观点的勒庞在书中,特别是勒庞的意见“群”的概念和定义,分类和特点,在书中表述为“从众心理”。
 
勒庞认为,一群人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正式的群体,但不是一个真正的群体。只有当小组成员的个性意识消失,感情和思想在不同的方向,和集体心理学和共同特征代替每个人自己的特点,这些共同特征的人聚集在组将进入“心理群体”的状态,叫做“班子”。
 
在这本书中,它说,有组织的群体的一般特点是,所有的感情和思想的团体发展在一个明确的方向。在我看来,群体的这一特征是一把双刃剑。以国家发展为例。当国家确定正确合理的发展方向时,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会增强。国家发展各项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会实现快速发展。然而,当国家的发展政策出错时,或当团体被误导时,所造成的损害是令人震惊的。
 
勒庞在书中还提到通过群体内部的传染现象,心理群体中的成员之个性消失,无意识的个性逐渐增强,群体中每个人会做出无意识行为。个体在独自存在时,迫于法律、道德等种种限制加以克制的欲望在集体活动时就会显露出来甚至付出行动,个体可能会做出在以往绝不敢做的疯狂行为。这正如聂老师在课上常说的“示威、游行等集体活动极易演变为暴力事件”,法国近期的“黄背心”抗议活动也验证了这句话。
 
勒庞提到影响群体意见和信念的因素时,将间接因素概括为:种族、传统、时间、政治和社会制度、教育;将直接因素概括为:形象、词语和套话;幻觉、经验、理性。勒庞将种族摆在了间接因素的第一位,诚然,种族对于组织化群体思维和信念的影响是长久的、继承性的。
 
每个民族都会有其独特的民族气质、民族性格和民族符号,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信仰、行为、制度、宗教和艺术等都有巨大的差别,这些差异也当然地会影响到不同种族成员的思想;而且种族对组织化群体成员产生的影响是可以从成员出生起追溯的,一个新成员诞生于他的种族所在的领域并在那个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成长,在种族文化和气质的熏陶下极易融为群体中的一员。
 
在勒庞所阐述的影响群体和信念的所有因素中,另外一个让我产生极大共鸣,有很深感触的便是教育。教育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作用之大不言而喻,群体的未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指教育。而我们的中国式教育真的令人费解。从小学到大学,填鸭式教学,积压在学生身上的课业负担,人为的重复考试和训练让“教育”一词显得极为单调和枯燥。
 
在小学、初中和高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人生活的考试,所有的学生要做的就是了解试卷的面临的形式,在最美的年华里,每天被关在学校,被切断了所有的经验和体验生活和世界的方式和机会。当个体最有可能形成独立人格、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时,他们就被迫接受狭隘观念的同化,独立性人格逐渐湮灭,大多数学生就会成为乌合之众。
 
更令人沮丧的是中国的大学教育,大学是一个学生从校园到职业的社会阶段,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很快就会到现实社会,进入社会后会面临许多挑战高校的常说道“本质上还是一个学生,大学生仍然主要应该学习”,而不是创新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学生以学习为主,当然,这是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但如果大学学习还像中学一样背书考试,没有社会与实践的结合又有什么意义。但这是毫无办法的。
 
在《乌合之众》中另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当讨论群体意见和信仰的范围时,他提到了普遍信仰对群体中人们的行为和精神的约束。勒庞在《多变的群体意见》中指出,多变的群体意见使群体意见越来越接近于成为政治的最高指导原则。密切关注各种意见已成为新闻媒体和政府的首要任务,和团体大多是非理性的盲目冲动,导致政府的决策将不会那么合理,媒体用于指导舆论,必须尊重在公众。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这些后果更加明显。除了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阅读量而屈从于市场的变化之外,政府在面对大众的力量时也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决定。防止青年被不必要的误导和“牺牲”,防止青年成为乌合之众,难道不是人文教育的职责和目标之一吗?
 
我坚信,儿童和青少年在任何时候都是无辜的。另一方面,儿童和青年属于未来,属于希望。为了避免陷入更糟糕的境地,成年人只能尊重他们的纯真和成长,为他们以开放和宽容的方式走向未来打下基础。
 
上下滑动阅览
 
8、《于无己处寻马孔多》
 
——重读《百年孤独》
 
2018级园艺二班 印晨睿
 
冰块、蚂蚁、吉普赛人的羊皮卷、熔铸的金鱼、无休止的繁衍、马孔多八月的雨,马尔克斯带来无数意象,揉进时间和文字的漩涡,带来一个名为孤独的故事。
 
只记得我第一次读《百年孤独》是在2015年的夏天,中考结束后,肆意的八月,我翻开了这本晦涩难懂的书。很难得,这一本以人名枯长,关系复杂而为人吐槽的书,我读的相当畅快,从开头上校跨越时空的回忆,到最后风暴毁灭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长达一百年的时光在我眼里走了四十八个小时。15岁的我折服于马尔克斯描绘的史诗感,沉醉于南美洲的浑然天成的魔幻感。《百年孤独》给那时候的我带来的是读完一本史诗画卷的成就感,和时间造就的苍凉感。
 
划过五年的时间,南通这个小城下过无数场稀松平常的雨,生活的轨迹也只是在海口和南通之间闪溯,直到2020年初,一场疫情的到来,将整个世界推向现实魔幻。多少泡沫在其间破灭,就像无数马孔多的陷落。在家里呆着做了三个月的观众,当接到返校的通知,有一瞬间的诧异、惊讶与释然。就像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心情。恍惚间发现一百多天的沉寂带来的魔幻感,也就顺手将封面带些破旧的《百年孤独》放进了背包。
 
当飞机发动机的巨大轰鸣声在耳畔响起,失重感侵袭全身,翻开这本书就像打开那张记载了布恩迪亚家族命运的羊皮卷。读着第一段,就把我的思绪引道了,那年第一次打开《百年孤独》,在万米高空之上,就像上校在行刑场想起来那年第一次见到冰块。上校的一生风流阅尽,出走马孔多,在外面的世界挥洒意气,即使在衰老的回归马孔多后,一条条小金鱼在熔铸中翻滚,也暗示着他的不凡。这样的一个人盘旋于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上空,短短百年,这个家族像昙花一样生长,并在某一瞬间肆意绽放,然后闭合,最后枯萎。他展示了每一个人的命运是一个圆圈,就像奥雷利亚诺和阿尔卡蒂诺这两个名字背负的结局一样,在曾经荒诞的交换名字的游戏中,一切都已经写下结尾。但是每个人的灵魂又是那么抗拒孤独,在孤独的折磨中抵挡他,举起武器,不论是爱情,性欲或是革命。每天做两条金鱼的奥雷里亚诺上校,做满二十五条又放回坩锅中溶化;反反复复,把自己终日关在房中缝制殓衣,缝了拆,拆了缝,直到死去的阿玛兰妲;躲在房间中足不出户研究预言家梅尔加德斯的羊皮卷直到老死的阿卡迪奥第二。这种矛盾感塑造的张力营造了一个马孔多,莎士比亚说过”一百个人心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里也会有一千个马孔多。
 
当飞机落地,湿热的海口仿佛带我进入真实世界的马孔多,再探寻,一个人提着箱子走上了回校路。探寻马孔多是探寻击败孤独的奥义,或许这个结果到现在还没有被破解,但是当我忘却自己,抗击孤独的力量好像在胸腔间如炉火般燃烧,烧尽,烧尽。马尔克斯所描写的荒凉充满了孤寂的抽象,引导着我们在抽象里剥离自己寻找马孔多的精神内核。
 
就像小林一茶的俳句:我本知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暂,然而,然而——。
 
上下滑动阅览
 
9、《爱的艺术》读后感
 
2018级园艺二班 张礼萌
 
一开始看《爱的艺术》,只是为了科学理性的去看待爱情这一复杂的情感。量化爱情,听起来实在不可思议。爱情有配方吗,或许有。一点耐心,一点理解,再一点很多。能长久在一起的两个人,往里倾注的东西越多。探讨如何倾注,倾注什么的文章,遍地都是。有大众普遍认可的观点,就有专门从另一个角度钻研、颇为吸睛的文章,影响着人们的判断。尤其又是在这三观跟着五官跑的时代。
 
 或许只能说,在爱情这段关系里,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需要”与“爱”的抉择里,《爱的艺术》里提及“幼稚的爱”与“成熟的爱”。我曾经很认同“成熟的爱”所代表的“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言论,而在看过不同观点的文章后,我也一度难以理解这一新的思维。但现在想来,“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这种爱情是否太理想太空泛,“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这种爱情的说辞又是否太过自私。每个人的需要与爱,或许应该掺杂着不同程度的“幼稚”与“成熟”。成熟与不成熟,幼稚与不幼稚,难以定义爱情。作为直观感受,爱情这一情感又尚且有难以判断、难以抉择的情况——是否是爱,难以判断;是否还爱,难以抉择。
 
 爱又不只是爱情,泛泛的来,亲情也有,友情也是。内向的人不善于表述爱,“爱”这个字,说出来别扭。外向的人,不忌讳说爱。有意还是无意,可爱的、适时外向的人嘴里蹦出这个字,听者心里大半都是甜的。爱里,需要的坦诚,比一直的猜测,效果立竿见影。不少的中国家庭里,教育孩子崇尚独立,却崇尚得过分了。以致最后,孩子在独立的同时,也变得不擅于表述自己的爱意,甚至是需求。家庭教育中缺失的一环,使得一些人在家庭亲情中表达极为“不坦诚”,在本该放松的友情生活中,也可能时刻紧绷着自己。这么一看,《爱的艺术》完全能入选新手父母的入门级必备书目。
 
上下滑动阅览
 
10、《肖申克的救赎》
 
2019级园艺一班 李涵
 
通往自由的路——阅读篇
 
暗无天日肖申克¹,安迪²无辜来光顾。
 
殴打禁闭不间断,狱友总是无人护。
 
狱中生活不自在,渴求一条自由路。
 
高墙深院无工具,元老瑞德³来相助。
 
借来凿子破墙壁,海报可以做掩护。
 
夜里开路无人晓,沙石全往院里吐。
 
精通数学善理财,英雄自有用武处。
 
悉心经营图书馆⁴,教人识字有前途。
 
帮助狱长吞私钱,不忘自己留后路。
 
劫后重生终团聚,旧人⁵相拥惹泪目。
 
通往自由的路---感悟篇
 
读完此书有感触,自我能够来救赎。
 
人生在世美好多,通往自由总有路。
 
知识储备不能少,开路才能有基础。
 
面对磨难不抱怨,战胜困难第一步。
 
身边友人得善待,困难时刻能互助。
 
平心静气待人事,人人把你来拥护。
 
聪明才智巧利用,逐梦路上不辛苦。
 
不屈不饶迎难上,人生迈上新高度。
 
满怀希望不放弃,我们都是救世主。
 
坚持不懈追梦想,成功就在不远处。
 
注:1.肖申克为监狱名称
 
2.安迪是男主
 
3.瑞德是男二
 
4.图书馆为肖申克监狱中的图书馆
 
5.安迪和瑞德出狱后在海边相拥
 
上下滑动阅览
 
11、笑从何处来
 
——《苏东坡传》读后感
 
2019级园艺一班 牛灏萱
 
壹·初识只如故人归
 
 世间生灵千千万,我只喜欢你。
 
 自幼便读了你的诗词,无论是“一烟雨任平生”的酒脱,还是我欲随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的浪漫,你带给我的都是一幅“雨破天青云开处”般青蓝底色的画卷,画上的你酒入豪肠、舌烂莲花,无论身在何途都活得逍遥自在。你生于书香门第,门楣世代读书为官;你年少得志,以脱俗文采与磅礡豪情名贯京城;你峰芝毕露,因敢于为民请命而屡遭贬谪;你造福一方百姓,身处黜地任不忘以民为本。你聪颖,你通透,你天真得一尘不染。这样一个精神明亮的你,叫人如何不敬不爱?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从弱冠到不惑,你在短短二十余载年岁里跌宕起伏,尝尽了人生百味。曾在金弯殿内指点江山,也曾在贬黜途中委身破庙。我知道,坐世的人事纷扰改变不了你磐石般的心志,宫场的暗潮汹涌不过敛去了你外表的峰芒。你也感慨过,“归去,江上一犁春雨”。其实你不必多说,我都懂。
 
 记得苏学老师曾在课上提问,问在座同学为何崇敬你。在我眼中,你积石如玉,列松如翠,君艳独绝,世无其二。你“上可玉皇大帝,下可陪乞院小儿”,用落笔生花的毛锥与布衣插科打诨。我对你的敬爱与倾慕,仅因如此。
 
 课堂开头,老师并未过多提及苏学,只是要求我们修身立德,做一个高贵的自由人。孔子有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遍矩。不尊自大,不骜不驯,这大概就是最高境界的自由。忽而又联想到你,你的一生又何不自由?青年时恣意玩乐又能兼顾学业仕途,中年后随性挥毫洒墨却又再不谈政要。“腹有诗书气自华”,你那由内而外的、源自于文化底蕴的气质,本就是对自由最好的途释。且放宽心吧,你的自由与浪漫早已化作一缕“把酒问青天”的白月光,深深地烙入世人心田,成为世间独一无二的“中国密码”。
 
 贰·羡卿年少春衫薄
 
 书香世家,名门望族。人人皆道你才之高,政之廉,反倒忽略了你悲天悯人的天性。你可还记得,那年夏天你领着弟弟同街坊邻里在乡间玩耍,可在其它伙伴撸起袖管、准备上树掏鸟时,你却能力排议地劝阻,“不忮之诚,信于异类!”此话掷地有声,刹那间,今生的我仿佛也望见了前世你——野草旁离离的少年挺着稚嫩的肩臂,在霞下笑靥沁盈。
 
 与别家书童不同,不过总角的你竟将北宋四大政要尊为人生标榜,拥有如此鸿鹄之志,又如何不羡煞众人?嘉佑元年初,冰雪消融,春光明艳;你趁着青春年少,趁着阳光正好,与年仅十九的子由一路过关轿斩将“杀”到京城。早已名满京城的你自是一帆风顺地摘得榜眼,但子由所著诗书却遭朝中佞臣无端非议。终究是年轻气盛,心气颇高的子由毅然罢官回乡。你心里很不是滋味,我都懂,可你不说。你人前功成名就无限风光,背地里却是酸楚愤懑。大概是初尝官场黑暗吧,你以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的口吻写下了不朽诗篇,“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孙子兵法》曾有云,“未虑胜,先虑败”。率先预料自己今后所遭所遇,是否也应算是一种幸运?
 
 参·一朝解悟世洞明
 
 淳熙年间的赵师侠曾在一子中提到,“从他笑,看一朝解悟,八极遨游。”就像释迦牟尼当初在菩提树下幡然明理一样,“开悟仿佛是一瞬间的事。只有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才能忧然参透其中奥秘,且还带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色彩。遥想当年惠能与佛道的初遇,就是在一处客栈内听人吟诵《金刚经》。他虽是南族蛮人,却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可见此悟始于言语,终于心神,这也不可不谓开悟本性。
 
 佛日,“悟有解证之不同”。解悟可如神秀之偈“勿使惹尘埃”。在不懂行道的人看来,此话即为讳深莫测的佛理。但如若被佛学大师惠能听闻,便可知此偈并未揭其本性。他再一次言语上来,儿头上解,亲自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尖埃?”为众生解悟。你对此定是了然于心的,“着力即差”,难道不是吗?不错地,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众生无需妄想执着。
 
 无独有偶,记得你曾在黄州谪居时静心打座,“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此乍一看并不出色,但它的巧妙之处在于上承菩提泉,下启水观修习,于无声处点化佛经故事入诗,将你贬居的苦闷吐露得不动声色。且宽心吧,
 
 你的九曲绕肠,你的委屈种种,我都懂。你数十载仕途辗转来回,上至庙堂之高,下处江湖之远,去留无意,也宠辱不惊。在阴影中秉持和维护这颗光明的种子,又何不是一次艰难而伟大的证悟?正如诗佛王维所说,“行到水处,坐看云起时。”这稍显狂妄的诗作是否恰能栓释你随遇而安的后半生?
 
 肆·超然处穷两相宜
 
 自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后,你一直遭贬。
 
 你在狱中茶饭不思,我读你时亦是寝食难安;你举家流放儋州,我也甘心追随你到此南疆。你似光,似火,总也肯原谅来自外界的一切恶意;我敬你,重你,愿把眼前这位天真得一坐不染的你禀为一生的指路人。
 
 龙应台曾在书中讲过“一个人的心境品性的高低,不应只看他功成名就时的光耀,更要看他在人生最低处时的心境”。后人曾描述你的那段灰暗岁月:“轼初罹乌台诗案,如闻晴天霹雳,几乎投江于押运途中,绝命于囹圄。”彼时的你虽是处于“裂缺霹雳,丘峦崩摧“之境,但你定能相信何为“否泰转瞬、剥后有福”。此话不假,只有在被现实剥得一文不名时,这颗被世污的心才能真正地平静,此时的你才是最纯粹的东坡。
 
 对比史上几位同遭贬黜的名人大家,你乐观旷达而不故作洒,虽对官场仕途失落却并不失望。“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些微妙的心境差异在此处表现得淋滴尽致。再譬如“花褪残红青杏小”,同是描写暮春时节的绿肥红瘦,却比李后主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少了许多伤春悲戚,反倒新添了几分新生的明艳感。忽想起你在离开烟雨杭州赴荒凉密州途中,曾于《超然台记》中感悟道,"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此处的我心生疑感:浩渺苍穹中,何以为乐?于花前月下吟诗品茗为乐,于空幽林中焚香烹酒为乐,于团顿江湖清廉为官亦为乐。想彼时的你虽不再是金弯殿内挥毫洒墨的读书郎,却也能心甘情愿地行走民间普渡众生,身份差异如此之悬殊,旁人自然不能轻易揣度你心所乐!正如《庄子》所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只有在跳出被困桎梏后,才能幡然解悟自己所欲为何。
 
 伍·随遇而安常含笑
 
 我铭记着那年,北宋政局瞬息变换的一年。
 
 神宗驾崩,哲宗即位,太后掌政。政坛的翻天覆地之变使新党势力一落千,随之而来的是你官场地位的陡然回升,以一种令人目结舌的速度。短短一年内,从常州到知州,兜兜转转几个来回,你终是重返翰林。虽说是重返庙堂之高,但我知道你对已往故事定难以志怀。是啊,你始终不忘“一梨春雨,小桥流水”才是心宁归处。“为向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逆境要证悟,顺境更需警醒。预见自己“世缘终浅道根深”的你,想必也深知眼前这片繁华锦绣终非自己所属吧?我似乎也看到你在金榻席上辗转反侧的一个个不眠夜,你定是在日夜思念你的“故乡”。
 
 不出我所料,你还是上书乞求外放为杭州通判。再度赴往杭州的你想必早已失去了初临此地时的少年豪气,看着你一气不吭地掘西湖、修六井、筑长堤,我心中也委实际酸楚。好景不长,即便你是如此小心翼翼地维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定安定。政局反转再次将你推入贬黜的深渊。
 
 这一次是惠州。
 
 彼时的惠州虽说是荒寥偏远,却也民风纯朴。回首你亦晴亦雨的前半生,狂风骇雨与炫目彩虹尽收眼底。从《凌虚台记》的“夫台尤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到”小舟从此岛,江海渡余生”再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路历尽坎坷 蹭蹬后,你早己看淡一切是非对错,只是下定决心举家迁往惠州定居,并反客为主地嗔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令人欣慰的是,惠州百姓也接洽了不为朝廷所容的你。乃至于“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看得出来,你对外来恶意不屑一顾,反倒是打心眼里认可这片单纯宁静的乡田。
 
 余秋雨在《文化若旅》中谈到过,“当官衔、身份、家产被一一剥除时,剩下的就是生命对生命的直接呼唤。”没错,越是远离官场党争、越是远离纷扰人事,才越能感受到心对心的呼唤、 灵魂与灵魂的碰撞。能在此繁华似锦的俗世觅得一处宁心之乡,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陆·辗转千回寻处归
 
 大千世界,芸芸从生。纵观古今,凡是天赋异禀之人,不外乎有两种结局——积极入仕,深谙世事如白居易的才子;固着已见,不染世俗如韩愈的寒士。
 
 因外界而更易初心固然可以理解,但在逆境中仍不变初衷却更难能可贵。黄州孤寂,儋州潮熟,在此等卑微如蝼蚁的处境下,你谈笑如常,挥毫撒墨,依旧能游刃有余地把握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一个精神明亮的你,叫人如何不敬不爱?
 
 汝“生也有自来,逝也有所为”。对你,我不过是万千拥戴者之一。但于我而言,你却是路牌、灯塔、指路人。伯乐子期终相遇,而对你,我恨不能早相知。
 
 可否将你比做一盏红烛?
 
 手秉红烛,心中焉能不亮?
 
上下滑动阅览
 
12、最珍贵的盖茨比
 
——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有感
 
2019级园艺一班 任祎明
 
我从村上春树先生的书里第一次了解到《了不起的盖茨比》,便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究竟是什么样的一本书,让村上春树先生如此推崇,以至于列入人生计划之中。却因为学业繁忙,我一直没有找到时间来拜读。借此次疫情带来的漫长寒假,我终于读完了这本已经被我开头无数次的书,我才能算是些许的理解了村上春树先生的心情。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它的伟大以至于超过了当时的时代所能欣赏的美,在作者过世几年后才从充满灰尘的角落里挖出来重印再贩。
 
 这部蒙尘的珠宝的经历,和书中的主人公盖茨比一样,一直活在别人虚幻的误解之中,却始终坚守着自己钻石般纯洁的心灵。正如书中尼克对盖茨比说,“他们全都腐朽软弱,他们全加起来也比不上你一个。”
 
 盖茨比因何而了不起,乃至整本书的了不起之处,我认为,都源于一场最纯洁的爱慕之情。只是这场爱情最后以悲剧收尾的原因,因为女主人公是一个爱慕虚荣的拜金主义,因为男主人公过分地理想主义,更因为现实中无数的无奈。
 
 但这场爱情,被菲茨杰拉德赋予了更为抽象广阔的内涵,使它以极少的字符,从容地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推演,一个美国梦的破灭。这本书当然可以延伸出很多很多值得探讨的方向,但我更想写写盖茨比。
 
 最吸引我的,是这本书对爱情、人情之间的描写。人际关系复杂又简单,主要人物的性格不过寥寥几笔便已然跃然纸上。骄傲自负的布坎南,渴望攀附权势的情妇,明知丈夫已有外遇却仍然强装无事,不愿放弃已有荣华富贵的黛西,精致利己、也是新时代女性化身的乔丹,冷静清醒的无辜旁观者尼克,以及以他为名的盖茨比。
 
 在说盖茨比前,我想说一说乔丹。她好像是新时代女性的化身,追求女性独立、自由,可她同时也是上流社会的一员,热衷于参加奢华喧嚣、寻欢作乐的宴会,与流言蜚语一同猜测着宴会的主人真正的身份。她也为黛西隐瞒着私会的秘密,像真正的姐妹希望黛西幸福。而在最后爆发时,才可窥得她冷漠精致的模样,盲目追从着真正的“贵族名流”布坎南一家。
 
 新时代女性应该是什么模样?不知道,对女性的偏见从过去流传到现在,从未减少。14岁的李星星,是心机成熟的女孩;13岁弑母的男孩,是个不懂事的孩子。8岁的黄多多已经不是个孩子了,23岁的柯震东还是个孩子……双标新闻比比皆是,可新时代女性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她应该拥有决定自己发型、服饰的权利,她可以是奔放、外向的性格,也可以是沉静、淡然的模样。她拥有夜间外出的自由,拥有追求事业的自由,拥有选择不婚不孕、拥有选择自己爱人的自由。
 
 不过当然,这完全不是这本书的重点,盖茨比才是这场漩涡中心的人。
 
 他从别人的口中出场,包裹着重重迷雾,背负着流言蜚语和各种猜测,神秘无比。可当他真正出现在读者的视线里,才发现他也不过只是一个怀揣纯情爱慕的男孩,用过时的贵族口头禅“old sport”掩饰自己的自卑,通过不断带尼克引荐所谓高层人员刻意衬托他的身份,借此消除“暴发户”的印象。
 
 在初期我对他做作的炫耀充满不解,后来才知道这是他的不自信——面对真正的贵族布坎南家族时,因为自己身为“暴发户”的不自信。更打动我的,是他在尼克的房子里第一次约见黛西。他焦灼地在房间里踱步,一大早便布置起来的草坪花园、堆满房间的鲜花,提前好久雀跃的心跳,因为一场暴雨而变得烦躁不安。我想不论是谁看到都会动容并有同感,他此时不再是神秘无比的盖茨比,只是一个即将见到心上人的纯情男孩。
 
 他的用情至深,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小说里关于外遇的错误性暂不追究,仅就爱情长久维持的方面,盖茨比的选择无疑是将二人推得更远。即使看清黛西的虚荣本质,也一如既往地爱着她。这份爱情因为太过不真实而让人更加感动。而黛西想要的,只是被爱的那一种感觉,等到真正爆发以后,转身便走毫不留情。
 
 盖茨比白手起家,创造起别人难以想象的成就让他了不起,可那一份经久不衰的爱,历经世事仍保有的纯朴气息,自愿为爱背负罪名的牺牲让他成为最珍贵的宝藏。作者以精简的词句,用虚伪冷漠的旁人,衬托出了不起的盖茨比。
 
 盖茨比的结局令人无比唏嘘和心碎。
 
 他等待着黛西的铃声,终于等到铃声时同时也等来了枪声。他倒在泳池里,鲜血翻滚着蔓延,染红一片池水,闭上眼睛幻想着黛西已经同意与他私奔的计划。但他不知道电话的另一边是毫无察觉的尼克,他也不知道在盖茨比家狂欢的成千上万的人中,竟然没有一个人出席他的葬礼,包括黛西,一朵花都没有。
 
 幸好他不知道。
 
 正如电影插曲《Young And Beautiful》里歌词所问,“当我不再年轻美貌,你还会爱我吗?”
 
如果打算爱一个人,你要想清楚,是否愿意为了他,放弃如上帝般自由的心灵,从此心甘情愿有了羁绊。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常都是短暂且浅的,一段时间的同行便已经是幸运。固有的阶级差别很难打破,找到灵魂伴侣难之又难。一腔热血的付出变成竹篮打水,真情付出后来被当成理所当然。很难有人在坚守着自己的坚持,即使坚持到后来,当看到自己初心已经截然不同,是否还能选择继续?
 
 一切都在劝退热情。
 
 所以盖茨比当然了不起,当人们都在猜测他的龌龊时,他却站在那里,隐藏着自己无比纯洁的梦想。
 
上下滑动阅览
 
13、《活着》读后感
 
2019级园艺一班 余轶翔
 
这个寒假,由于疫情的影响,在家欲出而不可得。闲来无恙,浏览不少近代的名篇名著。正如常言所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在众多文学巨著的熏陶下,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受益匪浅。而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当属《活着》。
 
 《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道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一头瘦骨嶙响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是这样,他还是友好地面对世界,一切伤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变得那样的平淡,令人震撼。活着或死亡都是一个年轻生命难以驾驭的题目。同样是一本薄薄的让我只需用了一个下午就读完了内容,却让我花了数倍的时间思考阅读后给我留下的问题,活着的意义。“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尚。”我看完《活着》的第一感受,不是难过,不是同情,而是庆幸,活着真好。“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这是福贵对被误会为走资派想自杀的春生说的一句话。活人可以笑,可以哭,可以玩耍,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以在大热天洗冷水澡,可以在冬天吃雪糕, 可是死人不行,死人只能静静地躺在棺材里,躺在地底下,不能说话,不能玩要,不能想。
 
 是的,就算生活再艰难,幸好我们还活着,幸好我们还有去改变的机会,幸好我们还能看见天空,尽管没有那么湛蓝。我们还肩负着责任,我们还有朋友,还有家人。人们想去死是因为什么?大部分都是因为压力,因为不想承担一个承担不下去的责任,因为好像没有人能理解自己,因为好像没有快乐,因为痛苦。因为不想承受痛苦,才会想去死。可是如果去死了,就没有可能会拥有快乐,一切就都结束了。
 
 庆幸之后,那么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是为了体会尝尽人生百态后的大御大悟?还是为了享受世间缤纷多彩的事物?亦或是为了实现既定的人生奋斗目标?这一问题可能过于宽泛而抽象,许多人也许并未好好想过这一问题,即使被人问起,可能也会有人一笑带过,并留下一句:“哪那么多的文人感伤与问题呀?”我个人的理解是, 活着,你有思考的能力,追梦的动力,能够去决定自己的未来和想要的生活,活着是为了更好地活着,也因为活着,你才能决定自己以何种姿态去活着。所以请珍惜并庆幸你所拥有的最美好的生命。不管如何,你我存活于世,都应好好活着。
 
 所以,如果不知道活着的意义,那么请继续活下去,去找寻活着的意义,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不论是历史、现在还是将来,只要活着就值得好好珍惜,毕竟每一个明天都是未知数,既然是未知,那么今天的我们就可以有所期待。总之,《活着》用生离死别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珍贵,它告诉了我们“活 "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对生的看开,对死的豁达,对苦难的容忍。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无论你现在是否找到了活着的真正含义,都愿你在往后余生,在看清现实后能够选择做一个英雄。
 
上下滑动阅览
 
14、《理想国》
 
2019级园艺二班 叶霄萌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借苏格拉底之口和人讨论正义,分析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之间的互通性,系统的阐述了正义的概念。
 
 柏拉图在富裕的环境中长大的。他还是一位优秀的军人,柏拉图敏感的心灵却在苏格拉底的雄辩中找到新的乐趣。当他看到老师用问题的利剑刺中对手的要害,刺穿僵化的教条和武断的结论,有着说不出的痛快。在苏格拉底指导下,他摆脱了单纯地辩论,开始进行精确的分析和有效的讨论。苏格拉底导师去世他才二十八岁,这个平静的悲剧在柏拉图的心中留下了烙印。这使他内心充满了对民主政治和群民的极端蔑视和愤恨,所以他像后来的加图那样认为民主政体非摧毁不可。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精英之辈。因而他毕生都在研究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发现精英,并赋予他们治理国家的权利。
 
 柏拉图认为,一个国家只有信奉神灵才能强盛。认为万民信仰之神必须无限纯洁,无所不能的唯一的神,在这一点,伊斯兰教帝国和基督教帝国都在努力去做。柏拉图指出诗歌、书籍、音乐都要重视在我国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文化自信中都可以体现;而且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也符合柏拉图的全面强制教育的理念。
 
 在这本书中所讲:苏格拉底,上面所说的痛苦,包括亲人朋友的那种不满,其中原因只有一个,不在于人的年老,而在于人的性格。如果他们是大大方方心平气和的人,年老对他们称不上是太痛苦,要不然的话,年轻轻的照样少不了烦恼。
 
 虽然柏拉图的《理想国》忽略了很多客观的现实问题,但是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不可以被忽视的。
 
上下滑动阅览
 
15、《苏东坡传》读后感
 
2019级设施二班 陈焱
 
在苏轼导读这门课程的影响之下,我又再次拾起这本名著《苏东坡传》。许多年前东坡在我心中的印象又开始隐隐浮现出来了,他的诗词,他的心胸,他的政场失意仿佛是一股股无形的力量造就了今日之东坡。
 
 其实在没有选着苏轼导读以前,我对于东坡的印象是单从高中课本中的东坡诗和旅游杭州时游玩的苏堤、品尝的东坡肉,以及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高中课本中的苏东坡我认为是那个江城子中的老夫,“鬓微霜,又何妨。”的豁达豪情,热情奔放的苏轼;就如林语堂先生在书中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一切精神和思想,都将如同他的诗词一样永垂不朽。这句话不就是高度概括了东坡这豁达开朗的伟人吗?东坡曾说: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这句话正好体现了东坡的心境与那真真切切的性格,其中蕴含的精神奥秘是值得我们去深度理解和认真学习的,这个停留在千年之前的男人不仅是有林语堂先生对他评价的那样多重身份,在我眼中更重要的是他那如太阳般的性格。
 
 在杭州,西湖边的苏堤一路杨柳随风飘飘,但苏堤的往昔也是随这风飘散在这历史的古迹之中。湖依旧,桥依旧,路上的石板已被柏油路所取代了,更何况那主持建造的人已不在。当我在西湖边上的苏堤行走时不禁想起那时为国为民,励精图治的杭州知州,他是否在这堤上临湖呤诗,他是否在这湖边想着他的国家和地方百姓。苏轼的一生,他的经历、他的官场、他的情场。苏轼的一生起起落落几经遭遇贬官又重回朝中,这种起落的人生造就了苏轼的奔放豁达,成就了东坡的诗词文章。“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或许对于苏轼来说他在那个时代中未能身居高位报效国家是一种遗憾,但他在贬官之际同样为国为民,兢兢业业,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后代的眼中如若苏轼的一生未能这般坎坷一帆风顺,或许东坡诗的风格会与今时今日我们看到得大相庭径,不会如这般豪情洒脱,宛如苏东坡心中的气壮山河一般。
 
 回想自身,现实生活中不免遇到一些免不了的坎坷和挫折,虽说我可能不会像苏东坡那般通过拿起墨笔,大肆宣扬文字,洋洋洒洒一篇豪情诗文的途径抒发内心中的郁结之情,但东坡处事淡然的心态像珍宝值得我好好珍藏 直爽像太阳的性格值得我好好学习;虽然我不能像东坡那样做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境界,但我希望自己能像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所表达的情感那般—拉满月弓的魄力、射天狼的勇气。
 
 东坡,我钟意于你的直爽与真实,我钟意于你的善良与仁爱,我更钟意于你的豁达与乐观。我希望我像您一样无论悲喜,无论沉浮,都能怀揣这样的一份初心一路向前。“愿此去经年江湖渡,归来仍是少年郎。”东坡,未来我希望与您一同前往。
 
上下滑动阅览
 
16、《亮剑》读后感
 
2019级设施二班 巩旭洋
 
这本书最令我感慨的一句话是“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但是要敢于亮剑,要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其中的人物性格非常鲜明,主人公李云龙身经百战,老红军的一员,真性情将领也,在那种嗜血的拼杀中,表现出一种热血军人为将士,为兄弟,更为家国的那种霸气,虽然没有文化,爱说脏话,但是他那天马行空般的作战想象力,敢于拼搏,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是其它部队所不能具备的。
 
 在那个年代,我们的士兵有着超越一切的毅力,面对再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
 
 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这就是亮剑精神,也是中国军人的军魂。
 
 无论是刚开始的正面击溃坂田联队,到特种部队,战友的叛逃,赵家屿血战后的暂时性转移,到打平安县城,赶赴鸿门宴,缴械事件,内战爆发时期与昔日好友狭路相逢,最后两败俱伤,在此机会结识了护士田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将士学院的进修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演说,这一切的发展导致了李云龙在文革期间的悲惨结局,最后时期,在别人想要用金钱等一切物质收买他时,他会先把对他很重要的人送走,自己独自来承担这一切。他对那个把枪指在他脑门上的人说,你永远看不见这枚子弹的变形,因为我不会变!大雪压青松,青松挺而直。如此气魄,如此风骨,不忘初心,为我们民族的脊梁!这是一首英雄悲歌。
 
 其实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你心中的恐惧,怕的是你没有铁骨铮铮的意志。人生,学习如战场,,在此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斗的是学习劲头,习惯,态度,方法等等,奋发向上,努力完成学习考研任务,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感慨万千,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难时,要敢于亮剑,演绎一场校园版亮剑的传奇故事。
 
上下滑动阅览
 
17、《罗生门》读后感
 
2019级设施二班 王子肇
 
乱世之下,人为了自己可以不择手段,但是不免找些“原因”。用理由,用借口,人总想仓皇地掩饰自己为生存而作的恶和人尽皆知的私心,也因此,人性中令人作呕的,虚伪的一面才更加凸显。这是我读完《罗生门》这部短篇小说之后得到的直观感受。
 
 人们都说:乱世之人,命贱至如草芥。日本自古以来,经历不少乱世,就像日本战国时代的纷乱,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上杉谦信……这些人的功成名就是多少底层人的尸首叠出来的。当天灾、瘟疫和战争来临时,人的生命如芦苇般易夭。多年经验的家丁被辞退,在罗生门下避雨,盘算着下一步是做强盗还是自我了结……满头白发的老婆子亮着松明,在漆黑的夜里,似鬼一般地拔下死人堆里的头发……哪还有人性的光明面?人不过是羽毛,在乱世的风中纷飞,不知何时会被风拂进地狱。若说老婆子扒拉死人物件是对死者的不尊重,那么家丁抢夺老婆子的衣服就是对在世之人生命的蔑视,对比之前看到老婆子窃取死人物件的愤慨,更是一种辛辣的讽刺。人性这种东西,在和平年代是散发柔光的,但柔光之下隐藏着深不见底的幽邃;一旦时机成熟,人性恶就会从缝隙之中喷涌出来,像恶心的污泥,像发臭的脓水。当然,人不应该一味地去批判人性的恶,其实相反,人生在世,应该看清人性的复杂。人类的灵魂是灰色的,偏白或偏黑都不是正常色调,穷凶极恶之人和舍生忘死的英雄毕竟是在少数,更多的人活出的是一个真实,就像家丁和老妪。
 
 乱世灾祸之中,不是为了屠戮,仅仅是为自己的生存而作恶,这是稀疏平常的。但是幸福年代所孕育的人性不允许我们这么认为,人会编造借口,拉扯理由,只为了自欺欺人。在大声喊出“我这么做是有原因的,是理所应当的!”的同时,又有谁是真正清白的呢?正是人们编造借口的习惯,才凸显了人性的复杂。正是因为人性的幽邃不可测,才有了罗生门下的这一幕。
 
上下滑动阅览
 
18、人可以为理想舍弃些什么?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2019级设施二班 姚剑锋
 
在文中,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是抛妻弃子,消费朋友,毁坏他人家庭的恶人;与此同时,他又是开创新流派画法,在世界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伟人。为何一个人可以在生活和事业上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呢?两头的评价,可谓是天壤之别。究其原因,是因为文中的思特里克兰德,他摆脱了道德的束缚,使之不再成为他追逐梦想的阻力,但是,失去道德掩饰的人性,其卑劣的一面亦是展露无遗。为了自己虚无缥缈的画家梦,思特里克兰德可以舍弃一切世俗人眼中所谓美好的东西。当美满的家庭成为他追逐梦想的阻力时,他可以毫不留恋的与妻子离婚,远走他乡;当朋友的救济成为他活下去的必须时,他可以利用完朋友,然后无情将其抛弃;当一个女子可以满足其性欲,使之不再影响他的创作,它可以毫不犹豫地和朋友之妻苟合,最终令朋友原本美满的家庭破碎。他的行事,浮于法律之上,却沉于道德之下,为了理想,他付出之巨,常人无法接受。

相关读后感推荐:

《新狼王》读书体会800字_《新狼王》读书体会

《雍正传》读后感180字_《雍正传》读后感

《动物大战僵尸:神秘石蛋》读书感悟_《动物大战僵尸:神秘石蛋》读书感悟500字-800字

【五年级】 《西游记》读后感(朱恬乐)

《姆明的新朋友》读后感500字_《姆明的新朋友》读后感

《迷途的星星》读后感300字_《迷途的星星》读后感

《奇妙的花与朵》读后感500字_《奇妙的花与朵》读后感

《韩梅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第二季·小学三年级专用)》读书心得800字_《韩梅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第二季·小学三年级专用)》读书心得

《动物来信:来自陆上动物的信笺》读书有感_《动物来信:来自陆上动物的信笺》读书有感500字-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