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读书心得】总有一种方法,让我们继续成长

以下文章选自《晓雪》
 
一年前此时,我陷入辞旧迎新的莫名焦虑中。不知道是不是要继续坚持做手中的事,似乎目标已达,新目标不知在何方,父母身体不好、孩子刚刚上学、周围有很多无常…..朋友说,这就是典型“中年危机”啦,扛一扛就过去了。
 
人到中年的“危机”,和年少时很不一样。年轻时,随时都可以向年长的人请教,总有一位长辈醍醐灌几句话,让你豁然开朗。四十以后,人生就是自己的一局棋,迷阵重重,解惑只有靠自己。
 
仔细想了想,过去忙忙碌碌的十年,有什么遗憾,是还有可能亡羊补牢的,很多遗憾都来不及了,只有一件事觉得努力补一补或许可以,这件事是读书。
 
作为一个典型的文科生,读书,大量地阅读,曾经是少女时代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默默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读书计划,一年100本。上半年不敢跟任何朋友提及,自己不太有信心完成。
 
不是不想读书,只是觉得,那么那么忙,哪里去找那么多读书的时间呢。
 
最开始受益的还不是读书,而是独处。
 
为了有时间去书店找书,再有时间看书,独处的时间,忽然多了起来,而且是没有电视、ipad与手机的独处。才体会到原来独处是这么畅快的一件事,身心有一种自由,就像一种深呼吸,呼出去很多焦虑,吸进来很多能量。从前听前辈说,如果一个人可以享受孤独,将是一个人长大的重要标志。大概是的,你可以不受任何干扰地自己去想些事情、或者什么都不想。让沉浸在繁忙与繁华中、那颗一直在旋转和飞跃的心,有了一个机会落地、静心、思考。
 
我坚持在书店买书,但逛书店,需要时间。当你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发现原来认定的不可更改的生活作息表,是可以改变的。
 
在上海,因为没有家的牵挂,我通常在办公室里坐到晚上10点左右,有时更晚,总觉的有干不完的事 …..有了逛书店的小目标,说服自己在晚上9点前一定离开办公楼,然后步行去附近的书店,一般书店10点打烊,每天最后一个小时在书店度过,等着书店的姑娘过来小声地说:姐姐,今天我们要下班了…..穿上外套,揣着两本刚买的书,夜色里月光如水,有小小的满足与幸福。
 
在书店里选书,是一个有趣的过程。一本书,如果看了15分钟,有爱不释手之意,立刻决定买下;而如果看了15分钟,已有小不耐烦,那就翻翻放回原处,再换一本。
 
不同的书店,有不同的书的buyer,从推荐书单上,可以看出书店主人的偏好与品位。
 
每到一个城市出差,再忙也会给自己留一点点逛当地书店的时间。和书香约会,非常治愈旅途的疲惫。
 
时间依然不够。为了达到100本的KPI,我试了很多种读书的方法。春天要过的时候,发现三本同时轮换读,循序渐进得最快:
 
一本哲学、宗教类书,读起来略吃力,但相当裨益;
 
一本自己喜欢的风花雪月的散文集和小说,轻松爽目;
 
一本旧书复读,比如我大学时代最爱的民国作家系列:张爱玲、沈从文、鲁迅等等。
 
那些旧书,因为曾经读过,读起来就像是读自己的从前,心里有一种感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读这些经典时,是看人家的好故事和好文笔;二十年后再读,书里看到的,竟然都是自己,是经历,是那些成长的印迹。
 
阿城曾经有一次谈到读书的两个阶段,从量到质:
 
先不要判断好书坏书,先什么都看,你才会有一个自己的结果,必须要有一个这样的过程。中国传统有一种读书的方法,叫“素读”,就是看书的时候不带自己的观点看,看它说什么,完了再用自己积累的东西跟它有一个思想的对谈。
 
书应该是越看越少。人生有限,你要不提高效率的话,读的书一定少。
 
一年以前,我曾经认为自己早就到了第二阶段,但真正开始阅读,发现自己第一阶段的积累,在数十年的忙忙碌碌中,出现了断层,必须再次从头开始,有了量的积累,才敢谈质的自我选择。
 
夏末,那些困住自己的心结,一点一点地松开了。开始以为,自己找不到答案的很多问题,书里找到了答案;后来发现,有些问题是自己放弃了追问。
 
心界已开,有些事更坚定了,有些事更淡然了,有些事,就放下了。
 
一年过去了。现在家里四处都散落着这一年约会过的那些文字,客厅,书房,卧室,洗手间,无处不一摞摞地堆着,随手翻起一本,惬意而美好。
 
想起大学刚毕业那年租的不到20平米的小房子,因为没地方放书架,就把所有书都摞在床头一角,有一天半夜书墙塌了下来,把自己砸得鼻青脸肿…..
 
回不到少年,长夜依然漫漫,总有一种方法,让我们继续成长。
 
读书是一种可分享的美好。我在微博上,去年下半年开始做了#雪读书心得#的数次分享,发现了非常多平日里沉浸于阅读的网友,分享的过程惺惺相惜、彼此收益。
 
“读书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从一本书漫游到另一本书,每读一本书都是了解自己还有多少本没有读的过程。”这是我今年很喜欢的一本书评《爱欲与哀矜》的作者张定浩的书中箴言,深以为同,共勉。
 
《爱欲与哀矜》张定浩 著
 
在读张定浩的《爱欲与哀矜》,一本书评文集。作者是位上海纯文学刊物的编辑,自己海量阅读中外文学,文字极好,观点睿智。“每本书都有一个影子。喜爱阅读的人不停寻找真正动人的书,而那些书同时也在审视和反复估量着我们。”推荐,很久没看过这么好的书评文集。
 
《八万四千问》、《人间是剧场》宗萨仁波切 著
 
宗萨仁波切的书,去年连读了四本,其中《八万四千问》被很多朋友称有“顿悟”,《人间是剧场》是个有佛缘的朋友送的,另复读了几年前中文系教授推荐的《正见》,还有一本繁体字的《朝圣》。宗萨是个入世的活佛,真知灼见,都深入浅出,很好读。我不是佛教徒,但深觉受益非浅。
 
《傅雷家书》
 
在我的高中时代,《傅雷家书》是一本对自己影响很深的书,一本父亲写给儿子的信,融父亲的感性和长者的理性。“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的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奥德丽.尼芬格 著
 
长大后重新看牛郎织女的传说,看出这是一场爱情与时间和空间的较量。很喜欢这本小说《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The Time Traveler's Wife》,同样是一个听起来荒诞离奇可是特别愿意相信的爱情故事。犹记得上海作家毛尖书前所题:时间与爱情相比,后者才是终极真谛,这样,你才有资格在这个时代发誓:永生永世。
 
《我看到了幸福》向京 著
 
向京几年前一本小书。知道向京的雕塑好,没想到向京的文字如此好,叙事平铺平淡,而字字见情见血。有她自己的成长故事,也有她眼中别人的故事。作者看到的,远不只是“幸福“,世间快乐与痛苦、情恸与悲伤,均在笔下。
 
《僧侣与哲学家》让-弗朗索瓦·何维勒 /马修·理查德 著,赖声川 译
 
如果不是90后郭晓婷推荐,我可能会错过这本书。一对法国父子的对谈,爸爸是哲学家,儿子是佛教徒。赖声川翻译。说实话,读起来很不轻松,虽然道理深入浅出,但依然有大量的哲学及佛教概念。ELLE有位资深编辑曾说过:女人要有勇气和耐心读几本自己读不懂的书,方能成长。
 
《这幅画原来要看这里》宫下规久朗 著,杨明绮 译
 
这几年迷上美术馆,走过的城市,不放过一家有机会进去的美术馆。看不懂的时候依然居多,因此在书单里每月加一本浅显好读的有关艺术的小书。这本是日本一位美术史专家写的,从66种日常事物解读名画。都是小短文,配小画。书印得很好,颜值高的书,翻起来都舒服。
 
《汪曾祺精选集》
 
一日听柏邦妮提及:汪曾祺的字好。遂留心,专家们曾选20世纪华文作家“世纪文学60家”,有6位作家作品评价100分:鲁迅、张爱玲、沈从文、曹禺,第6个满分是汪先生。得空买了书细读,惊艳,果然好,不愧是沈从文入室弟子。如果你喜欢平实朴素而生动灵巧的文字,不要错过汪曾祺。
 
《退步集》陈丹青 著
 
整整办公室上了12个小时班,收工后读了陈丹青的《退步集》40分钟......想起从前铁凝在劝大学生们读书时曾说:“人心的诸多幽暗,需要文字点亮”。一本好书,绝对可以抚慰疲惫的心,并给疲惫的日子,点亮一颗温暖的蜡烛。
 
《朱自清散文集》
 
读书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从一本书漫游至另一本书,每读一本书都是了解自己还有多少本没有读的过程.....先看到边张定浩的书评文集中,谈到朱自清的散文集《你我》,书序中,朱先生自认最中意的一篇是1931年写的《论无话可说》;于是重翻出朱自清散文集,找到这篇细读。这篇文章写于先生34岁。34岁,竟已顿悟“中年危机”。
 
《可可·香奈儿的传奇一生》贾斯迪妮·皮卡蒂 著
 
书略厚重,不适合路上读,在家抱着看更舒服。一个完整的Chanel女士的传奇故事,配有200张老照片,以及Karl绘制的好看插图....不只是一个女人的故事,也是另一个视角看上个世纪的欧洲。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人物传记看得不多,这本欲罢不能。
 
《怎么松》一行禅师 著,张怡沁 译
 
2016ELLE风尚大典在即,每天和小伙伴忙到半夜,后半夜头碰到枕头时,脑子里依然象有一卷录音带在反复播放,焦虑不能停.....箱子里放了这本一行禅师的小书《怎么松》,今天后半夜准备按照大师说的“呼气...吸气...”,练习正念呼吸,“呼吸是一座桥,连结身与心”......竟然要重新学呼吸这件事了。
 
《老舍的北京》、《王安忆的上海》
 
在上海逛书店,连着三家的推荐书,都有这本《王安忆的上海》,王安忆的字,没话讲;讲上海,句句都是神来之笔。但到了第三家,北京大妞儿忍不住多嘴问店员:这书不是一个系列?就没有谁的北京?店员小弟乐了:姐一看就北京人,您猜对了,真是系列书,有《老舍的北京》,还有《沈从文的湘西》《冯骥才的天津》.....遂扛一摞回家
 
《月光落在左手上》、《我们爱过又忘记》余秀华 著
 
余秀华这两本诗集,都严重推荐。正如诗人自己所说:诗歌一无是处啊,但是,诗歌通向灵魂。余秀华的诗,赤裸裸地表达爱与忧伤,纯粹、质朴、刺痛......
 
我们太久不见,你从他世回来,湿漉漉的
 
我不知从哪里开始
 
才能把你完全拧干
 
.......
 
《三毛全集》
 
人活在世界上,
 
最重要的是爱人的能力,
 
而不是被爱。
 
我们不懂爱人又如何能被人所爱。
 
——三毛
 
最近复读了三毛全集,如同复读自己的少女时代。三毛笔下佳句连篇,女人四十后再读,偏爱和认同这一句。
 
图片是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
 
《二战回忆录》丘吉尔 著
 
找这本书的缘由和书的内容无关。2012年,曾经旅行到了非洲西北海岸的马德拉,去这个地方是因为牢牢记得高中时代读三毛时,她笔下有一篇“马德拉就是马德拉,那份薄薄凉凉的空气,就是葡萄牙式的诗”。小城有一个在大西洋悬崖边建的酒店,热情的酒店经理介绍说:当年邱吉尔,就是在这里写的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二战回忆录》,当时汗颜完全不知这本书,于是默默记住书名....后来几年并没在书店看到这本书,上月在香港诚品看到16年的新版,入手、开始细读,上个世纪的战火烟云。顺便忆起四年前的那次旅行,翻出当时旧照。读书和旅行,在日子里隔空交错,相遇成欢,真是美好。
 
Page One@北京
 
三里屯page one书店一角。想起从前做学生时,也喜周末泡在书店,恰同学少年。那时最爱美术馆的三联书店,看累了出书店一拐弯是家陕西小馆,买个肉加馍填饱肚子继续泡书店。我妈那时总说:书是这么平易近人的好东西,买不起、看得起;买到和看到,并无太大区别
 
衡山和集@上海
 
上海衡山和集,三层小楼的书店,层层有书看、有地儿坐。在书店看书和在家里、在路上看书的感觉很不一样,自己手里一本,眼里一片,上下左右,皆是书香,于是相当满足与欢喜。偶尔遇到翻同一本书的陌生人,彼此相视一笑,陌路亦故知。
 
诚品书店@香港
 
诚品,书店里很静。进来一对母女,女儿七八岁的样子,扬起小脸问妈妈:感恩节是要感谢什么人?妈妈答:要感谢很多人....包括,写出这些好看的叔叔阿姨,你长大以后就会懂.....真的,好书对一个人的滋养,有些立竿见影,有些日久生情,有些,则入了骨血,成为一个人品性的一部分。
 
阅潮@珠海
 
三天三城的出差,每天换一张床睡觉,腰酸背痛,无处安放。终于偷得半日闲,坐进珠海这家叫阅潮的书店。图片是书店里我坐的位置的窗外,黄绿相间的树叶之间,倒影着身后书架的书,像一幅美妙的小画。那一刻心静如水,疲惫的身体与灵魂,在某一种莫名的力量里,回到原处。
 
也希望你能与我分享那些你爱的好字好句好书好店:)
 
©  本文为晓雪个人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喜欢就请点个赞
 
好文好图和好朋友分享
 
分享正能量
 
让你我的小日子更温暖

相关读后感推荐:

《小大师 和毕加索玩儿变形》读后感500字_《小大师 和毕加索玩儿变形》读后感

《汤姆·索亚历险记(作家榜经典)》读后感500字_《汤姆·索亚历险记(作家榜经典)》读后感

《兵马俑复活:兵临城下的决战》读书有感_《兵马俑复活:兵临城下的决战》读书有感500字-1000字

【读书感悟】等待春天的心情——哈尔滨市阿城区回民小学校陈磊

《凭空而来:伍迪.艾伦回忆录》读后感2600字

《花婆婆》读书感想800字_《花婆婆》读书感想

《喜宝成长记:落雪节的舞会》读书感想_《喜宝成长记:落雪节的舞会》读书感想500字-800字

《射雕英雄传》读书笔记_《射雕英雄传》读书笔记1300字

《小学生同步作文(六年级)》读后感500字_《小学生同步作文(六年级)》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