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_《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2000字

辜先生,是指辜鸿铭,对他,最普遍的一个称呼是“怪才”。说到怪,自然有他奇怪之处,比如他年轻时留洋剃头学遍西方文化,却在年老时保皇蓄起长辫成为他人笑柄。说到才,倒也确实天地可鉴,姑且不谈一众大师对他“旷世之奇才”的品评,单说他的学问,精通9种语言,拿了13个博士学位,这样的成就,古今中外,怕是也无人能出其右。

timg_(6).jpg
 
我与他的结缘,最初源于胡适先生,感动于胡先生的温和醇厚,少年时代偶读他的文章,也就无意中听闻了关于辜先生在众学生面前说胡先生的外语口音在母语者中算是下等人的口音。那时,颇为好奇:此人既然有次评论,让胡先生当众哑口无言,虽有悖国人之礼仪,但也足见他的才华和不凡。不过当时,也只是想想作罢,并未深入思考查证。
 
真正品读辜先生的作品,是本月与家父的一次电话通话。他听说我读中外名著,于是建议,虽然他本人未曾读过,有位大家的书我却不可不读。他说的大家就是辜先生。
 
再次结缘,感受到读他的书的迫在眉睫。于是,经过对比斟酌,一并选购了他的《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讲论语》、《西播<论语>回译》及他翻译的《大学》、《论语》、《中庸》(先生是第一个将中国国学经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并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的人)。

timg_(5).jpg
 
打算追随大师的笔触,在他的作品中,渴望对其取得成就的原因和过程,一探究竟。抛开他“惊世骇俗”的妻妾、保皇言论不谈,单是这样的学习和钻研精神,在当代,也颇有借鉴意义。
 
这本成书于约100年前的《中国人的精神》,是辜先生用英文写成的,他的写作本意是让西方人对中国人有更深入更真实的了解和认识(因为晚清以来,中国形象在世界严重被扭曲)。
 
我读的是中文版,全书共115页,书中不仅有享誉中外的《中国人的精神》,还有《中国的妇女》、《中国的语言》、《中国领域的约翰史密斯》、《一个伟大的汉学家》及《中国学(一)(二)》等多篇文章收纳其中,实践本周学到的问题导读法,一字一句、边阅读边勾画、边思考边记录,前后用时4个小时,精读了这本“小薄书”。

QQ五笔截图未命名.jpg
 
不知是因为名字中的中国人,还是因为精神二字,这本常人看来十分无趣的书籍从辜先生刚下笔,就非常吸引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渴望知道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我渴望了解什么样的人才配称为真正的中国人?当然,作为本书的一个噱头,我也想知道,为何只有中国人的思想才能拯救整个世界?
 
而在文章第4页,他提到“中国人的温顺是具有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产物——这种人类智慧既不是来自推理,也不是源于本能,而是同情心——出于同情的力量。”进而指出“中国人具有这种强烈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者说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精神生活,是一种情感或者人性友爱的生活。”
 
这两句话一瞬间抓住我内心最敏感柔软的地方,那是我一直追求却从未表述提及的愿景,被辜先生一字一顿在100多年前就清楚地说明道破,可叹思想的对话的确可以穿越时空,在汇聚处产生共振,涤荡心灵。
 
在辜先生的书中,我首次听到了关于中国人不想要宗教,他们没有对宗教的需求的观点,对于道德感和宗教感的论述,他的想法与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的“超道德价值观”有类似之处,感叹“Great minds think alike.”就为这个小小的发现,内心也雀跃了一小段时间。
 
而“君子之法、国家宗教”等术语,也是我在辜先生的著作中首次看到,大有相见恨晚及有缘注定相逢的复杂感情。

对于君子之法,先生在书中32页最后一段设问;“孔子的君子之法,首先是通过夫妇发现的。那么,夫妇又是如何发现了这个秘密——孔子的君子之法呢?”此处,与辜先生的想法不同,我提出的问题是:“为何夫妇能发现君子之法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往下读,直至35页,先生说“发现这个秘密的男人和女人,之所以能够发现,是因为他们有君子的美好情操和修养。”上一个疑问被解开,却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为何男人和女人之间有这种君子的美好情操和修养呢?”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往下读,疑问再次解开,“男女之间的爱,孕育了君子之法。”
 
在这种不断的设问、求证、解答过程中,读书变得有面谈的色彩,就仿佛辜先生坐在你旁边,悉心教导,既给你陪伴,也予以指正。
 
于是,我更加大胆地开始预测先生的想法,本书40页先生提到“在中国孔子的国家宗教的教会,不是通过激发和鼓励对孔子的无限赞美、爱和狂热的感觉(注:国外的宗教是如此),来唤醒和点燃这种人们内心的灵感或者强烈的情感的。”

我此时又有了疑问:“那是靠什么点燃人内心的灵感呢?”在此书41页,结合先生提到的:“中国人承认孔子是最完美的人性典范,他是中国文明哺育的真正中国人。”我大胆猜测:“内心灵感的唤醒和点燃,是否就是依靠如孔子般师者们的言传身教和行为世范呢?”
 
而读到43页,发现孔子的国家宗教唤醒人内心灵感并让其遵守道德行为准则的真正动力是“对她们父母的爱。”这样的发现与我最初的推断稍有差异,但书看到此处,对与错已没那么重要,让我获益的反倒是其中设问、求解、验证、质疑的思考交流过程。
 
在文章结尾,经过层层论证,辜先生终于在之前反复提及的基础上再次强调了他的观点:“平静而受到庇佑的心态能够让我们认清事物的生命:那就是充满想象力的理智,那就是中国人的精神。”
 
读罢此书,仿佛与辜先生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大有身心通透畅快淋漓之感。虽然,先生的此番言论有褒中国思想毁他国宗教之嫌,但其引经据典,据理论证、深入浅出、逐一击破的能力,的确值得效仿。而他所提到的,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即使在100年后的今天,也值得每一位真正的中国人反思和学习。

相关读后感推荐:

《兵马俑复活:超时空的争夺战》读书感悟_《兵马俑复活:超时空的争夺战》读书感悟500字-1000字

《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读后感500字_《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读后感

《刘慈欣中英双语科幻经典(青少版)4:山》读书感想_《刘慈欣中英双语科幻经典(青少版)4:山》读书感想500字-800字

《田小七来啦4:家庭里的小科学》读书感想_《田小七来啦4:家庭里的小科学》读书感想500字-800字

《为人文教育辩护》读后感300字_《为人文教育辩护》读后感

让“阅读”动起来!唱和演解锁亲子阅读新体验~

《喵博士中国经典·山海经探案》读后感500字_《喵博士中国经典·山海经探案》读后感

《少年记者团-妈妈的秘密任务》读后感500字_《少年记者团-妈妈的秘密任务》读后感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