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引发的生命思考》3000字_《读后感引发的生命思考》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专门的读后感习作,内容是这样的: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小人鱼;有时一些情形会让你受到触动,如《祖父的园子》中“我”跟着祖父学种菜的温馨情景;有时文字中蕴含的道理会让你深受启发,如《铁杵成针》揭示做事要有恒心的道理。把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先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你印象最深的部分。再选择一两处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题目可以是“读《XXX》”或“《XXX》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主标题。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把自己的感想表达清楚,再和同学交流。

五年级学生缪可馨如果因为写读后感跳楼,如果因为“传递正能量”跳楼,恐怕是世界上年龄最小、原因最特殊的一例,也是第一例。这种悲剧让人心疼,但愿这种跳楼之事能永远结束,别出现了。

十多岁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真实、具体的原因大家都在等警方公布。不得不说,看到孩子作文纸上,老师写得“传递正能量”,真的想不明白。有人认为,这是该老师对该生最后一段话的评价,说这段话是正能量;有人认为,这是该老师对这段话的否定,是说这段话不是正能量。该老师到底什么意思?老师没有说,只能等待警方来说了。假如老师把教材解读成“正能量”的要求,到是值得思考思考。因为这一教材,看不出必须写成成人所要的正能量作文。我把教材上这次习作的要求全标红了,反复读思,与社会上那些正能量也对不上号呀。如果警方公布的原因与“传递正能量”有关,这个悲剧就会成为老师解读教材不到位,课堂教学乱要求的例证。

而读了小姑娘写下的读后感,不管是改前还是改后,不得不说,这种传统的读后感习作,早该远离课堂,小学生早就不该写这种读后感了。

去年,一拿到统编教材,看到读后感这一内容就产生了一些真实想法:这一习作教材缺少创新(虽然是最新教材中的,但遮盖不了这是非常传统的读后感教材);教材只给了学生一种写读后感的方法(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也可以写什么,全国数亿儿童只能用这一种方法来写,谈何创意、创造、创新啊?),太单一了,老师不管怎么教,学生都很难喜欢上这种读后感习作;而这一教材的课程味也极其不足,也就是说没有从读后感课程之角度去编写习作教材。这一单元教材虽然问题不少,但这一教材没有任何字眼向老师表达必须让孩子写“正能量”型读后感,教师教学用书上也没有这个要求。说句真话(的确是真话),现在的“正能量”已经被用烂了,用得让人害怕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把假大空废套的话定义为正能量,而居然把人们真心指出来的一些错误、真诚的劝诫、真事真话的讲述等又定义为负能量?这股背离正能量、违反法律的“歪风邪气”,如今已刮入小学课堂,真的可怕。当我们指责这个,骂骂那个的时候,诸多成人的这种歪风邪气,难道不该去反思反思吗?

什么是学生自己的感想,自己的感受,自己寻找的道理?难道说那些假大空废套的话,就是正能量吗?我一直说,说真话、做真事、不违法,就是真正的正能量。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伪善的、精致利己主义的东西也能叫正能量?教材明明要求学生要真实,为什么不能让学生真的写真实呢?

关于读后感教材,真诚建议下一次修订,要改得让学生喜欢写,改得让老师别解读成必须正能量,一定要细一些,别再把一次习作教材全编成一页纸,读后感教材要编成6页纸或10页纸,甚至更多,要改得让老师能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快乐、幸福地写着读后感。而编写者们应该清楚什么样的读后感教材是好的,是学生喜欢的,是老师能灵活使用的。如此,学生写下的读后感就不千篇一律了,老师的评价方式也会因为教材的变化而变化。当然,各地作文考试的评价也很重要,评价学生的作品,也应该多元化,不能采取某种一刀切的思维看待学生的作品。

有一本书叫《朱小蔓与朱小棣跨洋对话》,朱小蔓教授问弟弟,为什么美国中小学生的创造性远远超过我们,朱小棣从五个方面说的,第一个方面谈的是读写,讲了读后感写作。他说:“美国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很多办法,首先是美国非常注重阅读和写作,而阅读和写作是很能培养创造性的。读书以后通常要写读后感,仅读后感的写作,美国老师就是让孩子用很多种模式写。比如,一种是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写一封信给朋友,介绍这本书;一种以书中主角的口吻来写几篇日记,通过日记反映出书中的主要内容;还有一种是假设你组织了一个活动,请作者来参加,你作为主持人,向听众介绍作者和他的书等等,非常灵活。”

最后,我再说一说如上思考,绝对不是支持这个老师和学校,更不是指责教材,把这件事归因到教材编写上。如果你有这样的理解,注定是负能量的。我只是从这一角度思考,真实的思考。因为这一悲剧,就像太平洋边上的某个森林中的那个小蝴蝶一样,已经扇成了风暴。多角度思考,不是坏事,不是负能量,而是真正的正能量。儿童是最脆弱的,他们需要成人的呵护,这个“成人”,包括家长,包括老师,包括社会上很多很多人。儿童的健康成长,儿童的改变,儿童成为真正的人,是需要家长、老师、社会上所有的成人首先是正常的人。成人正常了,孩子才正常。而对孩子的要求,尺度的把握,这也是老师们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这些年,儿童自杀的事,不少了。小小的孩子,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方式结束生命?《2018年教育蓝皮书》中有专门一篇文章论述此事。前几年,看到一个报道,有人发现国外有一种教人自杀的网站,非常恐怖,不知道是否关闭?二是现在的一些“打打杀杀”的游戏,对孩子影响也是深刻的,死死活活、全血复活等这些游戏,多少学生痴迷,18岁之前的孩子如何才能碰不到这些游戏呢?三是最近有人发现一本畅销书《淘气包马小跳(漫画升级版)·天真妈妈》,作品中有些地方在教人自杀,此书到2018年时已经47次印刷(2014年6月第一版,多少学生读过呀!)。四是与学校、家长是不是没有给孩子尽早地讲或者讨论“生命与自杀”有关?很多学校、家长是不敢谈这个问题的,因为自杀现象早被定为负能量。我一直建议家长、学校利用《找死的兔子》等书给学生上一节专业的“自杀课”,通过讨论认识“人是天地之间最贵者也”,清楚自己遇到难题,遇到特别的事件,头脑中冒出自杀的念头后,应该快速联系谁,与谁说?知道一个人自杀后,谁最难过?等等问题的探讨,让孩子对生命有一种综合性的研究、理解。我知道,这一课是非常专业的,许许多多的老师上不了。

那么多的成人通过这些方式教人自杀,作为一线老师,如何让这样的事永远不发生在自己的班级?作为家长,如何这样的事永远不出现在自己的家庭?这已经到了不得不研究与思考的地步了。在课堂上,在学校里,老师们的确要慎重、慎重再慎重,你的任何话语与行动,都不能在冲动中产生,不能骂,不能打,即使批评的语言,都要深思熟虑。儿童必定是儿童,他们犯下一切错误都可以得到原谅,不必生气,不必发火,耐心教之。老师们都学过寓言,语文老师都教过寓言,寓言给予人类的智慧是:人人都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别人当面或当着集体的面评论自己(甚至表扬有的学生也不喜欢),怎么办?古人都知道,把人的若干缺点放在动物、植物、静物及外地人(外国人)身上,创作一个故事讲寓意,劝诫人。《螳螂捕蝉》,再阻止吴王,就要出人命,那个少年不就是通过创编一个故事,让吴王放弃的吗?吴王不打了,多少人的生命被这一个故事保护下来了,这个少年超级伟大!高水平的老师,请创作故事,给学生大量读故事,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因为在故事中,他们能健康长大。作为家长,更应该给孩子多读故事,多讲故事,多创作故事,用一个个故事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懂得生命的意义,知道在某种特别情况下保护好自己。

但愿这件事,能促进很多很多人静下心来多元思考,但愿这样的事,不要再发生了。生命最可贵!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