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的窘境》读后感2400字_《创新者的窘境》读后感
最近,小v读了不少的书,这本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让人联想到中国的经济转型。
中国经济自2012年开始迈入转型期,传统的经济从增量经济向存量经济转移,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迅猛发展,新零售目前已经占据整个零售业务的大半壁江山,新媒体的广告吸睛能力在整个媒体行业有目共睹,目前高歌猛进的是新能源汽车,目前占据整个汽车行业的不到10%的份额,据专家估计,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将占据50%以上的份额。新零售的代表企业阿里,京东,拼多多,新媒体的代表企业B站,腾讯,新能源汽车的代表企业蔚来,理想,特斯拉,这些企业都是诞生于21世纪的新企业。
传统企业的延续性创新v.s.创业企业的破坏性创新
《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中提出一些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因为使用了最佳管理技巧反而导致了企业的失败。
传统企业的创新一般是延续性的创新,是为了满足现有客户群体的需要应运而生。他们所具备的能力要依赖于具体的环境,因为能力都是在特定的价值网络内形成的。例如,在原有的技术,品牌,生产能力,管理经验,营销网络和资金等。而破坏性技术催生的新市场通常要求在这些方面具备截然不同的能力。
其次,传统企业即使在创新时,也需要考虑创新所带来的潜在的亏损和现有利润的平衡,否则股价大幅下跌难以向现有股东交待。创新管理反映的是资源分配的流程。能够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和人员的创新计划可能会获得成功。而那些得不到重视的创新计划,则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因而获得成功的概率也很低。试问有多少传统龙头上市公司敢于面临潜在股价下跌的压力,分资源给创新部门?
再次,在许多情况下,当面对破坏性技术时,进行具有决定性的重大投资并没有可供借鉴的参考信息。信息只能通过对市场和产品进行快速,低成本和灵活的创造性尝试才能逐渐累积起来。失败和不断地学习是探索破坏性技术成功之道的必经之路。成熟企业的决策机制与创新所需要的快速试错迭代天然背离。在为破坏性技术创造新兴市场的过程中,小型新兴企业会做一些成熟企业认为不值得去做的事情。
尽管在技术,品牌,生产能力,管理经验,营销网络,以及单纯的资金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但人才济济的成熟企业并没有足够的关注破坏性技术企业的最佳投资时期,这就赋予了小型创业企业在新的市场中足够的先发优势。例如,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根据客户的体验隔一段时间就发布一个版本,快速迭代,让客户有新的驾驶体验,就像开一辆新的车一样。试问传统的汽车制造商需要多久才能推出一个新车型呢?
破坏性技术更适合一个新市场。如果一家企业试图强行改变破坏性技术,使之符合当前主流客户的需求,那它几乎注定将以失败告终。市场要求的或者能够消化的发展速度,可能会与技术能够达到的发展速度存在差异。今天似乎对客户来说不太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即破坏性技术)日后可能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就不能指望客户会引导我们发展他们目前并不需要的创新。例如,诺基亚的用户们在苹果手机诞生前,根本无法想象苹果智能手机会带来怎么样的用户体验。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颠覆了零售渠道后,继续以破坏性技术开始了对传统工业的改造,也就是所谓的C2B,customer to business.C2B模式是真正客户驱动的商业。企业用较低的成本建立起和客户持续的互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地运营来迭代优化对客户的服务。例如,阿里最近推出了蓝犀牛:大数据赋能犀牛制造工厂上线。一边是面向淘宝商家,以销定产,做到小单快反,解决服务和成本难题;另一边则是赋能服装工厂,做到“合理安排产能”。通过犀牛工厂这个样板间,未来将数字化生产模式“移植”给成百上千家工厂,让工厂生产流程数据化和透明化。
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成功吗?
传统企业也已经认识到互联网新型企业的冲击,纷纷展开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比较引人注目的有高瓴资本私有化百丽鞋业和战略投资格力集团两个案例。
2013年下半年以来,百丽国际经受了新零售带来的巨大考验,转型不利,销量,利润都开始下滑,业绩面临巨大挑战,股价大幅缩水80%。高瓴资本在2017年7月,私有化百丽国际,推进百丽国际的私有化转型。其核心理念是在百丽国际的核心竞争力上做加法,充分信任百丽国际的原有管理层,在此基础上调动数字化赋能团队,精益运营团队进驻工厂,门店,开展数字化转型,拓宽电商渠道,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解决方案。将百丽国际打造成一个零售业的新模式企业。
2019年,高瓴参与格力电器的国资混改,受让了15%的股权。未来会帮助格力电器引入更多的战略资源,实现战略发展的重新定位,核心技术的突破及国际化,多元化发展等。以数字化转型为标志的产业变革,逐步实现产业的升级。格力电器多年以来在家用空调市场的占有率和产销率一直保持第一。但是2020年上半年,格力的空调业务营收413.33亿元,美的则在空调业务上收入了640.3亿元,这是多年以来美的首次在空调业务上超过格力。具体到空调业务的增速,美的只下滑了10.37%,格力却大幅下滑47.89%。格力不单只是受到美的的挑战,更是受到了互联网企业小米的威胁。
最著名的是2013年底的“10亿”赌约,当时,小米的雷军认为,5年内,小米的总营收能超过格力,并愿意赌1块钱。董明珠认为不可能,并表示,要赌就赌10亿。根据2018年财报,小米的总营收为1749亿元人民币,而格力的总营收为1981亿元,“10亿”赌约,董明珠险胜。但是代价却是格力的疯狂压货,反而被美的乘机打劫。2018年8月28日,董明珠表示还想再跟雷军赌5年。2020年的上半年,小米的营收超过了1000亿元,格力的营收为706亿元。看来格力的数字化战略转型需要几年时间的努力。
下一个5年之约到底是代表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胜出还是携带互联网基因的创业型企业胜出呢?在对传统工业时代的颠覆中,究竟是互联网企业赢面大还是传统企业转型后可以胜出?百丽和格力等传统型企业龙头是否能够走出创新者的窘境,转型成功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经济自2012年开始迈入转型期,传统的经济从增量经济向存量经济转移,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迅猛发展,新零售目前已经占据整个零售业务的大半壁江山,新媒体的广告吸睛能力在整个媒体行业有目共睹,目前高歌猛进的是新能源汽车,目前占据整个汽车行业的不到10%的份额,据专家估计,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将占据50%以上的份额。新零售的代表企业阿里,京东,拼多多,新媒体的代表企业B站,腾讯,新能源汽车的代表企业蔚来,理想,特斯拉,这些企业都是诞生于21世纪的新企业。
传统企业的延续性创新v.s.创业企业的破坏性创新
《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中提出一些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因为使用了最佳管理技巧反而导致了企业的失败。
传统企业的创新一般是延续性的创新,是为了满足现有客户群体的需要应运而生。他们所具备的能力要依赖于具体的环境,因为能力都是在特定的价值网络内形成的。例如,在原有的技术,品牌,生产能力,管理经验,营销网络和资金等。而破坏性技术催生的新市场通常要求在这些方面具备截然不同的能力。
其次,传统企业即使在创新时,也需要考虑创新所带来的潜在的亏损和现有利润的平衡,否则股价大幅下跌难以向现有股东交待。创新管理反映的是资源分配的流程。能够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和人员的创新计划可能会获得成功。而那些得不到重视的创新计划,则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因而获得成功的概率也很低。试问有多少传统龙头上市公司敢于面临潜在股价下跌的压力,分资源给创新部门?
再次,在许多情况下,当面对破坏性技术时,进行具有决定性的重大投资并没有可供借鉴的参考信息。信息只能通过对市场和产品进行快速,低成本和灵活的创造性尝试才能逐渐累积起来。失败和不断地学习是探索破坏性技术成功之道的必经之路。成熟企业的决策机制与创新所需要的快速试错迭代天然背离。在为破坏性技术创造新兴市场的过程中,小型新兴企业会做一些成熟企业认为不值得去做的事情。
尽管在技术,品牌,生产能力,管理经验,营销网络,以及单纯的资金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但人才济济的成熟企业并没有足够的关注破坏性技术企业的最佳投资时期,这就赋予了小型创业企业在新的市场中足够的先发优势。例如,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根据客户的体验隔一段时间就发布一个版本,快速迭代,让客户有新的驾驶体验,就像开一辆新的车一样。试问传统的汽车制造商需要多久才能推出一个新车型呢?
破坏性技术更适合一个新市场。如果一家企业试图强行改变破坏性技术,使之符合当前主流客户的需求,那它几乎注定将以失败告终。市场要求的或者能够消化的发展速度,可能会与技术能够达到的发展速度存在差异。今天似乎对客户来说不太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即破坏性技术)日后可能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就不能指望客户会引导我们发展他们目前并不需要的创新。例如,诺基亚的用户们在苹果手机诞生前,根本无法想象苹果智能手机会带来怎么样的用户体验。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颠覆了零售渠道后,继续以破坏性技术开始了对传统工业的改造,也就是所谓的C2B,customer to business.C2B模式是真正客户驱动的商业。企业用较低的成本建立起和客户持续的互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地运营来迭代优化对客户的服务。例如,阿里最近推出了蓝犀牛:大数据赋能犀牛制造工厂上线。一边是面向淘宝商家,以销定产,做到小单快反,解决服务和成本难题;另一边则是赋能服装工厂,做到“合理安排产能”。通过犀牛工厂这个样板间,未来将数字化生产模式“移植”给成百上千家工厂,让工厂生产流程数据化和透明化。
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成功吗?
传统企业也已经认识到互联网新型企业的冲击,纷纷展开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比较引人注目的有高瓴资本私有化百丽鞋业和战略投资格力集团两个案例。
2013年下半年以来,百丽国际经受了新零售带来的巨大考验,转型不利,销量,利润都开始下滑,业绩面临巨大挑战,股价大幅缩水80%。高瓴资本在2017年7月,私有化百丽国际,推进百丽国际的私有化转型。其核心理念是在百丽国际的核心竞争力上做加法,充分信任百丽国际的原有管理层,在此基础上调动数字化赋能团队,精益运营团队进驻工厂,门店,开展数字化转型,拓宽电商渠道,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解决方案。将百丽国际打造成一个零售业的新模式企业。
2019年,高瓴参与格力电器的国资混改,受让了15%的股权。未来会帮助格力电器引入更多的战略资源,实现战略发展的重新定位,核心技术的突破及国际化,多元化发展等。以数字化转型为标志的产业变革,逐步实现产业的升级。格力电器多年以来在家用空调市场的占有率和产销率一直保持第一。但是2020年上半年,格力的空调业务营收413.33亿元,美的则在空调业务上收入了640.3亿元,这是多年以来美的首次在空调业务上超过格力。具体到空调业务的增速,美的只下滑了10.37%,格力却大幅下滑47.89%。格力不单只是受到美的的挑战,更是受到了互联网企业小米的威胁。
最著名的是2013年底的“10亿”赌约,当时,小米的雷军认为,5年内,小米的总营收能超过格力,并愿意赌1块钱。董明珠认为不可能,并表示,要赌就赌10亿。根据2018年财报,小米的总营收为1749亿元人民币,而格力的总营收为1981亿元,“10亿”赌约,董明珠险胜。但是代价却是格力的疯狂压货,反而被美的乘机打劫。2018年8月28日,董明珠表示还想再跟雷军赌5年。2020年的上半年,小米的营收超过了1000亿元,格力的营收为706亿元。看来格力的数字化战略转型需要几年时间的努力。
下一个5年之约到底是代表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胜出还是携带互联网基因的创业型企业胜出呢?在对传统工业时代的颠覆中,究竟是互联网企业赢面大还是传统企业转型后可以胜出?百丽和格力等传统型企业龙头是否能够走出创新者的窘境,转型成功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