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年轻诗人的十封信》读后感3000字_《给年轻诗人的十封信》读后感

以下文章选自《睿鸿贸易》,请大家多多关注,标题为:2022年8月书籍《给年轻诗人的十封信》优秀读后感系列1
 
“无论如何,生活是合理的。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我们怎样生活,都能不知不觉地为它准备。”
 
01 第一篇 —— 作者:刘蔚
 
那时候车马很慢,书信很远。
 
这本书是德国诗人莱内·马利亚·里尔克在1903-1908年他处于三十岁多岁的年间写给青年诗人卡卜斯的信,回顾作者的经历,他当时已经是怀着孤独、寂寞的心情游历过欧洲各国之后,会见过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给雕塑家罗丹当过秘书。只有经过生活和思想的磨砺、熏陶后才能给同为校友的师弟写出这十封言辞真切、深奥隽永的书信。
 
朱光潜先生在2019年也有本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出版,书中有对青年在读书、修身、社会与生活等方面的谆谆教导。两本书年代、作者迥异,但其中的诚恳真挚、要从根本上做功夫,顾及自己的内心,勿随世俗图近利,要向平凡的生活探求更深沉和本真的意义,为年轻人引导到诗人的温暖、和蔼而多情的关怀所防护的境地。这些方面又有着奇妙的相通之处。
 
这些书信的主要内容是解答关于青年诗人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与职业发展过程中的疑惑、愁苦、悲哀、怀疑、迷茫。 这十封信浑然天成,无形中自有首尾。作者谈论到诗和艺术,论到两性的爱,严肃和冷嘲,悲哀和怀疑,论到生活和职业的艰难——这都是青年人心里时常起伏且最多反复的问题。文中用诗人的语言揭示审美、信仰、寂寞、爱、悲哀等论题的深奥本质。本来这些论题就直达哲学深度,加上年代及译文的原因,部分句子有种文言文的晦涩,但似乎,如果是换了轻快的描述又不足以传达那种意境。
 
青年人的特质:青年人的晴朗有如春阳的明丽,青年人的愁苦、青年人的生长,更像那在阴云暗淡的风里、雨里、寒里演变着的春。因为后者比前者更漫长、沉重而更有意义。生命无时不需要生长,而外边却不永远是日光和温暖的风。他们要担当许多的寒冷和无情、淡漠和误解。他们一切都充满了新鲜的生气,而社会的习俗却是腐旧的,腐旧得像是洗染了许多遍的衣衫。
 
该如何跨越世俗?人到世上来,是艰难而孤单。一个个的人在世上好似园里的那些并排着的树。枝枝叶叶也许有些呼应吧,但是它们的根,它们盘结在地下摄取营养的根却各不相干,又沉静,又孤单。人在遇见了艰难,遇见了恐怖,遇见了严重的事物而无法应付时,便会躲在习俗的下边去求它的庇护。它成了人们的避难所,却不是安身立命的地方。——谁若是要真实地生活,就必须脱离开现成的习俗,自己独立成为一个生存者,担当生活上种种的问题。
 
该如何面对青年人的处境?你向外看,是你现在最不应该做的事。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你内在的生命自然的成长会慢慢地随时使你认识你的错误,静静地严肃地从你的发展中成长起来;没有比向外看和从外面等待回答会更严重地伤害你的发展了,你要知道,你的问题也许只是你最深的情感在你最微妙的时刻所能回答的。
 
该如何看待命运与艺术?没有一种体验是过于渺小的,就是很小的事件的开展都像是一个大的命运,并且这命运本身像是一块奇异的广大的织物,每条线都被一只无限温柔的手引来,排在另一条线的旁边,千百条互相持衡。让你的判断力静静地发展,发展跟每个进步一样,是深深地从内心出来,既不能强迫,也不能催促。一切都是时至才能产生。让每个印象与一种情感的萌芽在自身里、在暗中、在不能言说、不知不觉、个人理解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完成。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新的豁然贯通的时刻:这才是艺术的生活,无论是理解或是创造,都一样。
 
该如何看待孤独与寂寞,寂寞根本不是我们所能选择或弃舍的事物。我们都是寂寞的。你要爱你的寂寞,负担那它以悠扬的怨诉给你引来的痛苦。你要为你的成长欢喜,可是向那里你不能带进来一个人,要好好对待那些落在后边的人们,这是他们所不能了解的。同他们寻找出一种简单而诚挚的和谐,这种和谐,任凭你自己将来怎么转变,都无须更改;要爱惜他们那种生疏方式的生活,要谅解那些进入老境的人们;他们对于你所信任的孤独是畏惧的。
 
当我们的“未来”潜入我们的生命的瞬间,好像是空虚而枯僵,但与那从外边来的、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喧嚣而意外的时刻相比,是同生命接近得多。我们悲哀时越沉静,越忍耐,越坦白,这新的事物也越深、越清晰地走进我们的生命,我们也就更好地保护它,它也就更多地成为我们自己的命运。
 
无论如何,生活是合理的。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我们怎样生活,都能不知不觉地为它准备;每个真实的生活都比那些虚假的、以艺术为号召的职业跟艺术更为接近,它们炫耀一种近似的艺术,实际上却否定了、损伤了艺术的存在。
 
02 第二篇 —— 作者:楼碧媛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是马利亚里尔克在三十岁写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回信,篇幅并不长,但内容很丰富,从年轻人内心困惑开始,聊到诗与艺术,聊到严肃与冷嘲,聊到悲哀和怀疑,聊到生活和艰难,从多方面探讨人生和世界,全篇能够感受到的,是一种旷远的寂寞感,作者通透的看着世界,替青年所面临的困境一一解答,对我们广大年轻读者也一样,从这十封信中也解答了自己的疑惑。
 
一、正视寂寞,走向内心。
 
写诗是一个非常寂寞的旅程,是痛苦的,是挣扎的,是自我折磨的。而我们工作也是一样,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除了团队的力量外,想要有大的迸发,只有自己能够帮助自己,请你走向内心,不断探索,在寂寞中看清自己,如果可以平静地、卓越地、像一件工具似的去运用它,它就会帮助你把你的寂寞扩展到更加广阔的地方。寂寞的生活,活在喧嚣之外,作者里克尔说过,要学会居于寂寞。居于寂寞,像人们在儿童时那样寂寞,成人的世界来来往往,跟一些好像很重要的事物纠缠,但成人在儿童时多数都是寂寞的,长大了之后就总是那么忙碌,可是儿童时期并不懂他们做些什么事,只会专注的做自己的事情,所以学会运用好寂寞,别人的喧扰只是远远地从身旁走过,多数的事物就如我们童年的记忆中无声无息地渐渐逝去,我们只需拥有珍贵并且美好快乐的少数画面,所以现在也一样,大部分的人来人往都跟你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只要专注做好自己最重要的三件事,守住自己的初心,不受外力影响,坚定不移的做好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力量的中心。
 
二、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
 
怀疑其实是一种很好的特性,若是你好好培养它,它就能成为强大的武器,万物多观察,带着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这样才能不会让自己陷入迷茫,当出现有一些事物要伤害你时,或者当你感觉到有一些危险接近时,你会思考这些事物为什么丑恶,要向它发问,拷问它并与它展开辩论,万物没有对错,只要你能找到充分的理由说服自己,坚定站好自己的脚步,进行自我思考和充分辩驳,提升思想的深度才能提升你对事情的把握度,而且越是在不好的环境中,越能打磨一个人的心性,如果你身处困境最后又能战胜它,就说明你在不断成长,所以做为年轻人,好奇一切,探索一切吧。
 
这次阅读的书籍很短,但读完却感触良多,让我感受到作者满满真诚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书中的文字和诗句带给我们的温柔和力量,就像一位看透人生的老者,在平静的水面做着摆渡人,向来来往往的人娓娓道来他那充满传奇的人生,并为这些年轻人答疑解惑,最后感谢作者教会我们居于幽暗而不懈努力,加油吧年轻人。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