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晖的读后感》3000字_《左晖的读后感》
两年前,我与董小姐在咖啡馆,与一个好朋友谈贝壳与链家。
我问,为何此时出贝壳?
对方说,战略窗口期出现了。
我又问,谁是真正的对手。
对方回答,反正现在市面上被提到的对手都不是。
那个时候,四年前与链家不再合作后,搜房开始押注线下,58系姚先生风头正劲,来势汹汹,人们都以为,这两位「被分手」的人,就是目标假想敌。
但是,多少人错了呢。
今天,时过境迁,贝壳初长成,链家已成国民品牌。真正视野里的对手,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其他赛道。
商业是一个集资源、决心与时机于一体的易碎品,对很多潜在的竞争者来说,机会的窗口已经关闭。
可是,竞争仍然到处存在。
恒大推出了充满争议的恒大宝,打算发起甲方的反攻;易居房友引入了区块链技术,来克服公盘的道德风险,换一种思路做平台;58姚劲波推出了58爱房反击联盟,向外界证明,他还不想结束比赛。
然而,当软银、腾讯等一大批标志性资本机构领投贝壳时,有机会上第一名的船,大概率不会投第二名、第三名了。
但这并不是左晖首先考虑的问题。
他的做法一如既往充满了「左晖风格」:选择对内思考。
前天,一勺言推送了一篇「链家新人的底薪涨了」,激起无数点评。其中,包括左晖。
继去年11月,他在新经纪峰会上做了一个「一条又缓又长的雪道」的演讲后,昨天傍晚,他又写了一篇近年不多见的长文章:「改善行业供应链」。
略有不同的是,这是一篇针对一勺言文字的读后感。
写的非常有料,好到会让你觉得,这一届老板走到今天的财富地位,真的是有理由的。
改善行业供应链
今天看到一勺言发了关于链家招募大学生的话题,这个事的确牵扯到我们一些底层思考,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1、经纪人群体未来大概率会有几个特征:
A,从蓝领到灰领,很难说是白领,但“白”的成分会越来越大,对知识、对professionalism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当然,今天很多蓝领工作也在知识化);
B,战狼型底线低成交为王的经纪人,竞争力会越来越弱,服务型木讷老实和女性经纪人,竞争力会越来越强;
C,很长时间经纪人的主体都是社会的freshman,我们完全不同于美国行业平均年龄50岁的情况。
2、中国需要多少存量经纪人?我们每年需要多少经纪人?
美国的数据是经纪人是城市人口的0.5%,中国也许会低一些但也差不多,我们未来可能需要400万左右的存量经纪人。
销售行业流失率高,经纪行业更高(保险经纪也是),有一定流失率是正常且健康的,流失率过高,就很难完成行业的人才积累和自我升级。
但是,月度的绝对流失率低于2,是不正常的,高于8,就很难形成行业人均从业时间的增长(今天的行业,各个体系各类城市不同,但高于10%并不鲜见)。
假定行业目前有200万存量经纪人(不算开小卖部顺便卖个房子的),未来10年增长到400万,月度流失率可以控制到5%,那么行业每年需要补充140万到200万新人,流失掉120万到240万人。
3、这个职业的吸引力到底是什么?
招募对这个行业太重要了,特点是年轻人为主,大批量。而行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就太多了,我就说说有吸引力的地方吧。
A,职业生涯的现金流模型非常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行业龄的增长,收入的增长是极其确定且呈指数曲线。
行业沉淀带来的知识经验和口碑(2C和2B两端的)的积累,随着时间会充分变现。当然反过来就是新人不好干!
B,有意思且有成就感。毕竟是帮助消费者解决人生重大问题,优秀的经纪人都会收获消费者的友谊甚至成为一生的朋友。
另外喜欢看房子,喜欢观察人生百态的那就有太多机会了。
C,现在很难做到,但未来趋势一定是,工作时间相对自由。经纪人以店面为单位作业,本来就没什么人管,我也一直支持经纪人累了烦了就出去玩会,别被主管逮着就行。
未来我不觉得中国会有parttime经纪人很大空间,我也认为经纪人依然会是一个时间投入很大的职业,但的确会越来越由自己决定如何安排投入的时间。
4、有了上面的认识,我们回来讨论一勺言所说的。其实不仅链家会把招募重点放到统招本科生,我们也会推动贝壳连接品牌。
原因我用下面三点来说说。
首先,房地产经纪这个行业在蓝领市场上已经彻底丧失竞争力,我们面对快递骑手专车这种千万级需求体量的是完败,这是由行业特点决定的。蓝领市场上勤奋老实的都快被他们buyout了。
而另一边,每年毕业800万大学生,除了考研出国和20-30万211、985不太发愁工作,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太好找到工作,同时又觉得去干骑手快递这种纯蓝领工作有点「那个」,这就给了我们这个行业机会。
其实,我们也欢迎大家把经纪行业作为职业生涯的周转站,没工作先来试试,找到合适的我们欢送,在外面混不下去还可以再回来!(只要没有红线)
5、第二个原因就是机会成本,这是我个人最重要的考量。
相对来说,一个接受了16年制标准教育的学生,他在选择工作时候一定会有更多的考量,最终选择经纪人这个职业也承担了更高的机会成本。
这种机会成本,大概率会转化为工作中的更有底线和更认真。所以,这也是链家为什么要求统招本科生的原因。
这些年出来了很多奇怪的学校,生源质量应该参差不齐。我们一度在新人培训上,通过靠考高数和英文来刷人(文科理科这两门总有个强的),我们还设计了最后面试经纪人的招募官,选了一些生活中就有更高要求、比较挑剔、精神上有些洁癖的同事来担任。
6、第三个原因当然是未来对经纪人自身的教育背景就会越来越有要求,对经纪人专业性上的要求会快速提升。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没有任何学历歧视。
链家和贝壳都有大量的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优秀的经纪人和干部,他们很多也在企业的合作项目里完成了大学教育。选择统本,更是企业出于愿景战略和成本考虑的经纪人的入门规则,进来后,我们尽量能够公平评价和选拔干部。
7、链家是怎么考虑的?
我想链家全面招募统本,其实是拉开了经纪品牌在2b的竞争。
以前,经纪品牌建设本身就很薄弱,如果有的话,核心是围绕2C的,从安全效率服务体验角度。
一勺言文中提到的60分40分,也是指C端感受,贝壳的价值在于更大范围内,使得消费者有机会感受到60分的服务,对链家的要求,就是如何从60分提高到80分。
相对来说,60分更刚性更可测评更理性,而80分增量的这部分更柔性更不可度量更感性。60分靠的是平台父爱规则的落实,而80分的增量更多靠组织文化价值观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相对来说,如果组织成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越髙,80分越确定!
同时,既然认识到未来b端招募的竞争,会越来越围绕大学生或者统本展开(一个前提是你要把b当客户而非员工,起码不仅仅是员工看),而统本选择哪个平台,哪个品牌或哪个店,核心看的就是「同类人」有多少。这也是链家坚定开始建设统招本科品牌形象的原因。
8、经纪人的薪酬从长期看会越来越低保障高激励,一个是因为高保障低激励,在这个行业里对组织能力要求太高,做小而美有机会,大而美太难!另一个原因这是对优秀经纪人的最大激励;还有一个原因是组织用提高变动成本换来了降低周期性风险。
而针对新经纪人,鉴于大家大概率没有积累,我必须提供足够好的保障,怎么叫足够好?
A,高于他的同学平均水平20-30%;
B,提供尽量长时间的保障,我们内部在从3个月到6个月再到12个月,我觉得12个月差不多;
C,足够友好的合作氛围,我们鼓励经纪人合作,强调单边比这个指标,希望降低经纪人群体的基尼系数。
从长期看,不仅是对新人更优,对老经纪人也是更优解。当然,这些都只是保留经纪人的一部分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只有补齐所有必要条件和尽量完善更多的充分条件之后,这事才能做成。
9、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考量:加大对新人的保障,会不会降低对成熟经纪人的激励?
我今天还没有很确定的答案,这取决于我们总体效率水平的变化,即便会也是非常少或者说是短期的。我更相信,即便独立地看,对新人提供更长更高的保障,对组织的经济模型也是黑字而非赤字。
其实这些考量的原点,都是消费者(c)对服务者(b)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个行业的产品不是房子而是b的服务能力,b既是我们的员工又是我们的客户,而最重要的角色是他们是“提供给c的产品的载体”。
这个行业供应链的优化与升级,就是从这些b入手,尤其是决定于未来十年进入到行业里的是哪一拨社会freshman,他们来了之后,会面对什么职业教育和执业环境,将会从根本影响行业的发展路径。
我们正在为此而努力。
我问,为何此时出贝壳?
对方说,战略窗口期出现了。
我又问,谁是真正的对手。
对方回答,反正现在市面上被提到的对手都不是。
那个时候,四年前与链家不再合作后,搜房开始押注线下,58系姚先生风头正劲,来势汹汹,人们都以为,这两位「被分手」的人,就是目标假想敌。
但是,多少人错了呢。
今天,时过境迁,贝壳初长成,链家已成国民品牌。真正视野里的对手,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其他赛道。
商业是一个集资源、决心与时机于一体的易碎品,对很多潜在的竞争者来说,机会的窗口已经关闭。
可是,竞争仍然到处存在。
恒大推出了充满争议的恒大宝,打算发起甲方的反攻;易居房友引入了区块链技术,来克服公盘的道德风险,换一种思路做平台;58姚劲波推出了58爱房反击联盟,向外界证明,他还不想结束比赛。
然而,当软银、腾讯等一大批标志性资本机构领投贝壳时,有机会上第一名的船,大概率不会投第二名、第三名了。
但这并不是左晖首先考虑的问题。
他的做法一如既往充满了「左晖风格」:选择对内思考。
前天,一勺言推送了一篇「链家新人的底薪涨了」,激起无数点评。其中,包括左晖。
继去年11月,他在新经纪峰会上做了一个「一条又缓又长的雪道」的演讲后,昨天傍晚,他又写了一篇近年不多见的长文章:「改善行业供应链」。
略有不同的是,这是一篇针对一勺言文字的读后感。
写的非常有料,好到会让你觉得,这一届老板走到今天的财富地位,真的是有理由的。
改善行业供应链
今天看到一勺言发了关于链家招募大学生的话题,这个事的确牵扯到我们一些底层思考,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1、经纪人群体未来大概率会有几个特征:
A,从蓝领到灰领,很难说是白领,但“白”的成分会越来越大,对知识、对professionalism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当然,今天很多蓝领工作也在知识化);
B,战狼型底线低成交为王的经纪人,竞争力会越来越弱,服务型木讷老实和女性经纪人,竞争力会越来越强;
C,很长时间经纪人的主体都是社会的freshman,我们完全不同于美国行业平均年龄50岁的情况。
2、中国需要多少存量经纪人?我们每年需要多少经纪人?
美国的数据是经纪人是城市人口的0.5%,中国也许会低一些但也差不多,我们未来可能需要400万左右的存量经纪人。
销售行业流失率高,经纪行业更高(保险经纪也是),有一定流失率是正常且健康的,流失率过高,就很难完成行业的人才积累和自我升级。
但是,月度的绝对流失率低于2,是不正常的,高于8,就很难形成行业人均从业时间的增长(今天的行业,各个体系各类城市不同,但高于10%并不鲜见)。
假定行业目前有200万存量经纪人(不算开小卖部顺便卖个房子的),未来10年增长到400万,月度流失率可以控制到5%,那么行业每年需要补充140万到200万新人,流失掉120万到240万人。
3、这个职业的吸引力到底是什么?
招募对这个行业太重要了,特点是年轻人为主,大批量。而行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就太多了,我就说说有吸引力的地方吧。
A,职业生涯的现金流模型非常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行业龄的增长,收入的增长是极其确定且呈指数曲线。
行业沉淀带来的知识经验和口碑(2C和2B两端的)的积累,随着时间会充分变现。当然反过来就是新人不好干!
B,有意思且有成就感。毕竟是帮助消费者解决人生重大问题,优秀的经纪人都会收获消费者的友谊甚至成为一生的朋友。
另外喜欢看房子,喜欢观察人生百态的那就有太多机会了。
C,现在很难做到,但未来趋势一定是,工作时间相对自由。经纪人以店面为单位作业,本来就没什么人管,我也一直支持经纪人累了烦了就出去玩会,别被主管逮着就行。
未来我不觉得中国会有parttime经纪人很大空间,我也认为经纪人依然会是一个时间投入很大的职业,但的确会越来越由自己决定如何安排投入的时间。
4、有了上面的认识,我们回来讨论一勺言所说的。其实不仅链家会把招募重点放到统招本科生,我们也会推动贝壳连接品牌。
原因我用下面三点来说说。
首先,房地产经纪这个行业在蓝领市场上已经彻底丧失竞争力,我们面对快递骑手专车这种千万级需求体量的是完败,这是由行业特点决定的。蓝领市场上勤奋老实的都快被他们buyout了。
而另一边,每年毕业800万大学生,除了考研出国和20-30万211、985不太发愁工作,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太好找到工作,同时又觉得去干骑手快递这种纯蓝领工作有点「那个」,这就给了我们这个行业机会。
其实,我们也欢迎大家把经纪行业作为职业生涯的周转站,没工作先来试试,找到合适的我们欢送,在外面混不下去还可以再回来!(只要没有红线)
5、第二个原因就是机会成本,这是我个人最重要的考量。
相对来说,一个接受了16年制标准教育的学生,他在选择工作时候一定会有更多的考量,最终选择经纪人这个职业也承担了更高的机会成本。
这种机会成本,大概率会转化为工作中的更有底线和更认真。所以,这也是链家为什么要求统招本科生的原因。
这些年出来了很多奇怪的学校,生源质量应该参差不齐。我们一度在新人培训上,通过靠考高数和英文来刷人(文科理科这两门总有个强的),我们还设计了最后面试经纪人的招募官,选了一些生活中就有更高要求、比较挑剔、精神上有些洁癖的同事来担任。
6、第三个原因当然是未来对经纪人自身的教育背景就会越来越有要求,对经纪人专业性上的要求会快速提升。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没有任何学历歧视。
链家和贝壳都有大量的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优秀的经纪人和干部,他们很多也在企业的合作项目里完成了大学教育。选择统本,更是企业出于愿景战略和成本考虑的经纪人的入门规则,进来后,我们尽量能够公平评价和选拔干部。
7、链家是怎么考虑的?
我想链家全面招募统本,其实是拉开了经纪品牌在2b的竞争。
以前,经纪品牌建设本身就很薄弱,如果有的话,核心是围绕2C的,从安全效率服务体验角度。
一勺言文中提到的60分40分,也是指C端感受,贝壳的价值在于更大范围内,使得消费者有机会感受到60分的服务,对链家的要求,就是如何从60分提高到80分。
相对来说,60分更刚性更可测评更理性,而80分增量的这部分更柔性更不可度量更感性。60分靠的是平台父爱规则的落实,而80分的增量更多靠组织文化价值观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相对来说,如果组织成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越髙,80分越确定!
同时,既然认识到未来b端招募的竞争,会越来越围绕大学生或者统本展开(一个前提是你要把b当客户而非员工,起码不仅仅是员工看),而统本选择哪个平台,哪个品牌或哪个店,核心看的就是「同类人」有多少。这也是链家坚定开始建设统招本科品牌形象的原因。
8、经纪人的薪酬从长期看会越来越低保障高激励,一个是因为高保障低激励,在这个行业里对组织能力要求太高,做小而美有机会,大而美太难!另一个原因这是对优秀经纪人的最大激励;还有一个原因是组织用提高变动成本换来了降低周期性风险。
而针对新经纪人,鉴于大家大概率没有积累,我必须提供足够好的保障,怎么叫足够好?
A,高于他的同学平均水平20-30%;
B,提供尽量长时间的保障,我们内部在从3个月到6个月再到12个月,我觉得12个月差不多;
C,足够友好的合作氛围,我们鼓励经纪人合作,强调单边比这个指标,希望降低经纪人群体的基尼系数。
从长期看,不仅是对新人更优,对老经纪人也是更优解。当然,这些都只是保留经纪人的一部分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只有补齐所有必要条件和尽量完善更多的充分条件之后,这事才能做成。
9、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考量:加大对新人的保障,会不会降低对成熟经纪人的激励?
我今天还没有很确定的答案,这取决于我们总体效率水平的变化,即便会也是非常少或者说是短期的。我更相信,即便独立地看,对新人提供更长更高的保障,对组织的经济模型也是黑字而非赤字。
其实这些考量的原点,都是消费者(c)对服务者(b)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个行业的产品不是房子而是b的服务能力,b既是我们的员工又是我们的客户,而最重要的角色是他们是“提供给c的产品的载体”。
这个行业供应链的优化与升级,就是从这些b入手,尤其是决定于未来十年进入到行业里的是哪一拨社会freshman,他们来了之后,会面对什么职业教育和执业环境,将会从根本影响行业的发展路径。
我们正在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