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没有痛过你不会懂》读后感1800字_《家校沟通,没有痛过你不会懂》读后感
以下文章选自《桦甸青年教师》,标题为:【读书感悟】陈俊彤 神圣的成长
神圣的成长 - 读《家校沟通,没有痛过你不会懂》有感
桦甸市第一实验小学 陈俊彤
梅洪建老师,多家杂志封面人物、专栏作者;他先后应邀到全国28个省市做讲座和上示范课200多场;他被誉为“从实践走向理想的最佳明证人”。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教师,竟然也在“家校沟通”上栽了个大跟头!家长的联名举报、学生的自暴自弃、领导的失望问责,无时无刻不在刺痛着他、折磨着他。但是梅老师并没有就此沉沦、怨天载道,而是痛定思痛、直面困难。三年的卧薪尝胆,成就了这本《家校沟通,没有痛过你不会懂》。
读罢这本书,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初次带班,遇到各种各样的家长和令我措手不及的突发事件。缺少人情世故的我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多多少少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以至于在家校沟通上十分的被动。梅老师说:“既然跌倒在家校沟通,那我必须从家校沟通中重新站起来。我愿意拨开自己的过往,让你看到前行的路。”正是梅老师的书给予我勇气,让我正视自己的问题,也正是这本书如同深夜的路灯指引我方向。读书的意义,不在于让自己取得多么伟大而卓越的成就,而在于当自己被生活折磨得伤痕累累陷入泥潭时内心不会决堤。
这本《家校沟通,没有痛过你不会懂》详细记录了他的“翻盘”经过,从质疑声中,一步步走向成功!虽然梅老师所处苏州,教授的群体是高中学生,大环境较为优越,所以他的家校沟通和班级管理十分的高大上。他的诸多沟通之道和管理方法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值得学习借鉴。
第一,建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长委员会是构建家长和学校交流的桥梁和平台。梅老师可以说是将“家委会”研究得明明白白“物尽其用”,并且形成家长公约。公约内容如下:
1.为班级传递正能量。
2.只关心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不比较,不做不负责任的事情。
3.形成默契,有计划、有节奏地为班级点赞。
4.积极主动地为班级的发展出谋划策。
5.形成家长建议畅谈机制。
当成立家委会后,他给所有家委会成员发了一条信息:让彼此成为生命中的贵人。将心比心,没有哪位家长不会为之动容。反观我自己:不善于与人沟通,虽然成立了家委会,但是并没有突显它实质性的作用,仅仅用于消息的传达和信息的统计,这个家委会有名无实,缺少“精神支柱”。
第二,独特的沟通之道:三经四纬
家校沟通,表是沟通,里是做事。一个班主任的做事理念和做事能力才是核心,因为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进步、班级的发展,而不是你说了什么以及如何说的。三经四纬,才是沟通之道。三经:情感经线、动力经线、生态经线。四纬:层递纬线、个体纬线、传语纬线、活动纬线。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梅老师的为师之道。其中有一小节的内容令我印象深刻——“家校共演一场美丽的双簧”。这个学生属于高智商和低自制力的类型,成绩忽高忽低十分不稳定,家长忧心忡忡,梅老师更是夜不能寐。于是梅老师决定和家长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共演一场双簧,这一演就两年之久。期间,他和孩子的父亲一直保持沟通。他给学生施加压力的同时,让家长在家里不断地鼓励孩子,不断点燃孩子前行的引擎。最终这位学生以班级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
梅老师说的一些话也让我茅塞顿开:
1.家校沟通首先不是呈现问题,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2.家校沟通是为了给孩子的成长注入正能量,不能走到教育的反向。
3.教师不能推卸责任,教育好你的学生就是责任。
4.话语里少一些“你”,多一些“我们”,让交流中充满温情,而不是问责。
家校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有智慧地沟通。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哪有家长愿意一个劲地喝“苦药”呢!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梅老师就是熟练掌握这项沟通技能从而“扭转乾坤”。
梅老师这本书的自序上摘抄了尼采的《神圣的成长》一书中的一段话:“我在书写的时候也有目标,我希望我的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干劲。”这也是他的目标,我想说:“尊敬的梅老师,你的目标达到了!”
作者简介:
陈俊彤/Chen Juntong
桦甸市优秀青年教师。多次获得年度考核优秀,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所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先后荣获吉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大赛三等奖、吉林省“县级名师工作坊”优质课、桦甸市教育系统宣传先进个人、桦甸市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等荣誉。
本期编辑:孙继明
执行编辑:鹿培才
本期校稿:杨 杰
神圣的成长 - 读《家校沟通,没有痛过你不会懂》有感
桦甸市第一实验小学 陈俊彤
梅洪建老师,多家杂志封面人物、专栏作者;他先后应邀到全国28个省市做讲座和上示范课200多场;他被誉为“从实践走向理想的最佳明证人”。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教师,竟然也在“家校沟通”上栽了个大跟头!家长的联名举报、学生的自暴自弃、领导的失望问责,无时无刻不在刺痛着他、折磨着他。但是梅老师并没有就此沉沦、怨天载道,而是痛定思痛、直面困难。三年的卧薪尝胆,成就了这本《家校沟通,没有痛过你不会懂》。
读罢这本书,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初次带班,遇到各种各样的家长和令我措手不及的突发事件。缺少人情世故的我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多多少少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以至于在家校沟通上十分的被动。梅老师说:“既然跌倒在家校沟通,那我必须从家校沟通中重新站起来。我愿意拨开自己的过往,让你看到前行的路。”正是梅老师的书给予我勇气,让我正视自己的问题,也正是这本书如同深夜的路灯指引我方向。读书的意义,不在于让自己取得多么伟大而卓越的成就,而在于当自己被生活折磨得伤痕累累陷入泥潭时内心不会决堤。
这本《家校沟通,没有痛过你不会懂》详细记录了他的“翻盘”经过,从质疑声中,一步步走向成功!虽然梅老师所处苏州,教授的群体是高中学生,大环境较为优越,所以他的家校沟通和班级管理十分的高大上。他的诸多沟通之道和管理方法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值得学习借鉴。
第一,建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长委员会是构建家长和学校交流的桥梁和平台。梅老师可以说是将“家委会”研究得明明白白“物尽其用”,并且形成家长公约。公约内容如下:
1.为班级传递正能量。
2.只关心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不比较,不做不负责任的事情。
3.形成默契,有计划、有节奏地为班级点赞。
4.积极主动地为班级的发展出谋划策。
5.形成家长建议畅谈机制。
当成立家委会后,他给所有家委会成员发了一条信息:让彼此成为生命中的贵人。将心比心,没有哪位家长不会为之动容。反观我自己:不善于与人沟通,虽然成立了家委会,但是并没有突显它实质性的作用,仅仅用于消息的传达和信息的统计,这个家委会有名无实,缺少“精神支柱”。
第二,独特的沟通之道:三经四纬
家校沟通,表是沟通,里是做事。一个班主任的做事理念和做事能力才是核心,因为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进步、班级的发展,而不是你说了什么以及如何说的。三经四纬,才是沟通之道。三经:情感经线、动力经线、生态经线。四纬:层递纬线、个体纬线、传语纬线、活动纬线。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梅老师的为师之道。其中有一小节的内容令我印象深刻——“家校共演一场美丽的双簧”。这个学生属于高智商和低自制力的类型,成绩忽高忽低十分不稳定,家长忧心忡忡,梅老师更是夜不能寐。于是梅老师决定和家长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共演一场双簧,这一演就两年之久。期间,他和孩子的父亲一直保持沟通。他给学生施加压力的同时,让家长在家里不断地鼓励孩子,不断点燃孩子前行的引擎。最终这位学生以班级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
梅老师说的一些话也让我茅塞顿开:
1.家校沟通首先不是呈现问题,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2.家校沟通是为了给孩子的成长注入正能量,不能走到教育的反向。
3.教师不能推卸责任,教育好你的学生就是责任。
4.话语里少一些“你”,多一些“我们”,让交流中充满温情,而不是问责。
家校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有智慧地沟通。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哪有家长愿意一个劲地喝“苦药”呢!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梅老师就是熟练掌握这项沟通技能从而“扭转乾坤”。
梅老师这本书的自序上摘抄了尼采的《神圣的成长》一书中的一段话:“我在书写的时候也有目标,我希望我的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干劲。”这也是他的目标,我想说:“尊敬的梅老师,你的目标达到了!”
作者简介:
陈俊彤/Chen Juntong
桦甸市优秀青年教师。多次获得年度考核优秀,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所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先后荣获吉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大赛三等奖、吉林省“县级名师工作坊”优质课、桦甸市教育系统宣传先进个人、桦甸市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等荣誉。
本期编辑:孙继明
执行编辑:鹿培才
本期校稿:杨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