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读后感1700字_《心流》读后感
以下文章选自《蓝天幸福心理服务中心》,标题为《积极心理学读书沙龙活动成员作业分享之三十《心流》读后实践感悟:本自具足,莫向外求》
英国文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每周末,有几个乐以书为伴的“朗读者”,他们走出生活的喧嚣与浮躁,一起掬一瓣心香,捧一本好书,品一杯香茗,探讨一个个哲理,收获一次次成长,体验学海无涯“乐”作舟的福祉……
他们是蓝天积极心理学读书沙龙活动的成员,在蓝天老师的引领下,他们时而徜徉于读书讨论带来的愉悦中,时而逐波踏浪于改变提升的实践中,深度思考与探索着家庭、教育、职业……总有精彩不断呈现,他们每周用心记录,也愿意分享于各位读者。蓝天老师读书沙龙第二期即将开始,欢迎更多同路人加入朗读与成长的行列。
本次分享的是读《心流》一书的感悟。
本自具足,莫向外求
关闭耀眼的日光灯,亮起形态各样的小夜灯,月亮代表蓝天老师,而我们都是快乐发光的小动物。老师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这原是释迦牟尼佛说过的话,本我自我都是天性饱满,向内求就已足够,何必劳心费力苦苦外求呢。
只要稍稍留意一下,就会知道我们身边很多人,经常生活在苦恼中,即使有短暂的乐趣,也是稍纵即逝。究其原因,我觉得是缺少控制心灵的能力,缺少对事物的好奇心。控制心灵,就能使周遭发生的事情,成为乐趣的来源。
而心流体验,恰恰能维持能量灌注,专注当下投入注意力,控制心灵,掌控幸福感。虽然心流可以后天习得,更多时候也要得益于自得其乐的性格,维持内在的和谐,宁静悠远,秩序井然。而孩子天然快乐,不被打扰,容易获得心流体验,这也是我理解每个成年人都留恋和怀念童年幸福时光的原因吧。
这也让我有点困惑:天下没有父母不爱自己孩子,不希望他们获得心流幸福感。而孩子长大成人懂得思考时,有些人却总会回忆起父母刻板印象,否定诱惑,讥讽恐吓,所以家是避风港,也可能是风起浪涌的地方。我们民族的耻感文化,又让我们亲情之间不善于表达,反而要靠猜测靠悟性来理解,哪怕一个深情拥抱都成为终身的遗憾。
所谓人生课题、人格困境,并非现实生活中一个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内在的很多家族遗留感觉、情绪。这些情绪和感觉由于混杂一团,以及出于痛苦的回避,没有被充分意识化和转化,所以才显化为外在的重重磨难与束缚,被人一次次经验。而化解之道,就在主动反思、面对、接受、承担、行动的过程中。
懂得幸福密码后,想要体验一个人的幸福感,就是体验来自于心流状态。进入心流状态的核心,就是完全的专注跟投入。一个人只有拥有减法思维,才能够进入心流状态,进入心流状态就能够通神。一个人在工作中感受不到幸福,这个人就很难取得成功。
进入心流状态,必须要安静,必须要心无旁骛。人必须进入这种状态,才配拥有财富。一个人如果精力不集中,就会进入熵增的状态,进而生命质量,幸福质量等都会出现问题。努力工作熬着,进入不了心流状态,是一种生命的消耗,人会老得很快。真正的心流状态,人是快乐的,效率极高,人也会变得非常有魅力,也会取得很大的成果。一个人一旦进入精神内耗,就会进入一种折磨的生命状态。拯救一个人的核心,就是重新对一个人的精神进行排序。只有进入心流状态,才能够把一件事情给做好。当一个人进入心流状态,痛苦与幸福都是幸福。一定要远离打乱自己精神状况的人和事,远离滥人滥事纠缠。
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心流状态,将自己的的心灵重新排序。设定目标,持续专注地做一件事。主动寻找,积极反馈,寻求满足感。减少外界的干扰,提升注意力。利用冥想,瑜伽等,进行进入心流的准备。多多实践,在实践当中体验源源不断的心流。
体验心流,寻找幸福流,就是追求积极心理的生命状态。第一,要有设计感、美感、欣赏之心,看着湖水就能想到水天一色的美;第二,要有快乐感,让自己身心愉悦、健康的同时,也要让别人身心愉悦、健康;第三,要有意义感,知道如何在烦琐的生活中找到生活的意义;第四,要有形象思维的能力,善于讲故事,有具体化抽象概念;第五,要有产生共鸣的能力,善于感染和激励他人;第六,要有同理心能够感受到其他人的感情、感觉和感受。
其实,我们每个人本自具足,何必外求?爱自己,爱众生,爱万物。
英国文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每周末,有几个乐以书为伴的“朗读者”,他们走出生活的喧嚣与浮躁,一起掬一瓣心香,捧一本好书,品一杯香茗,探讨一个个哲理,收获一次次成长,体验学海无涯“乐”作舟的福祉……
他们是蓝天积极心理学读书沙龙活动的成员,在蓝天老师的引领下,他们时而徜徉于读书讨论带来的愉悦中,时而逐波踏浪于改变提升的实践中,深度思考与探索着家庭、教育、职业……总有精彩不断呈现,他们每周用心记录,也愿意分享于各位读者。蓝天老师读书沙龙第二期即将开始,欢迎更多同路人加入朗读与成长的行列。
本次分享的是读《心流》一书的感悟。
本自具足,莫向外求
关闭耀眼的日光灯,亮起形态各样的小夜灯,月亮代表蓝天老师,而我们都是快乐发光的小动物。老师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这原是释迦牟尼佛说过的话,本我自我都是天性饱满,向内求就已足够,何必劳心费力苦苦外求呢。
只要稍稍留意一下,就会知道我们身边很多人,经常生活在苦恼中,即使有短暂的乐趣,也是稍纵即逝。究其原因,我觉得是缺少控制心灵的能力,缺少对事物的好奇心。控制心灵,就能使周遭发生的事情,成为乐趣的来源。
而心流体验,恰恰能维持能量灌注,专注当下投入注意力,控制心灵,掌控幸福感。虽然心流可以后天习得,更多时候也要得益于自得其乐的性格,维持内在的和谐,宁静悠远,秩序井然。而孩子天然快乐,不被打扰,容易获得心流体验,这也是我理解每个成年人都留恋和怀念童年幸福时光的原因吧。
这也让我有点困惑:天下没有父母不爱自己孩子,不希望他们获得心流幸福感。而孩子长大成人懂得思考时,有些人却总会回忆起父母刻板印象,否定诱惑,讥讽恐吓,所以家是避风港,也可能是风起浪涌的地方。我们民族的耻感文化,又让我们亲情之间不善于表达,反而要靠猜测靠悟性来理解,哪怕一个深情拥抱都成为终身的遗憾。
所谓人生课题、人格困境,并非现实生活中一个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内在的很多家族遗留感觉、情绪。这些情绪和感觉由于混杂一团,以及出于痛苦的回避,没有被充分意识化和转化,所以才显化为外在的重重磨难与束缚,被人一次次经验。而化解之道,就在主动反思、面对、接受、承担、行动的过程中。
懂得幸福密码后,想要体验一个人的幸福感,就是体验来自于心流状态。进入心流状态的核心,就是完全的专注跟投入。一个人只有拥有减法思维,才能够进入心流状态,进入心流状态就能够通神。一个人在工作中感受不到幸福,这个人就很难取得成功。
进入心流状态,必须要安静,必须要心无旁骛。人必须进入这种状态,才配拥有财富。一个人如果精力不集中,就会进入熵增的状态,进而生命质量,幸福质量等都会出现问题。努力工作熬着,进入不了心流状态,是一种生命的消耗,人会老得很快。真正的心流状态,人是快乐的,效率极高,人也会变得非常有魅力,也会取得很大的成果。一个人一旦进入精神内耗,就会进入一种折磨的生命状态。拯救一个人的核心,就是重新对一个人的精神进行排序。只有进入心流状态,才能够把一件事情给做好。当一个人进入心流状态,痛苦与幸福都是幸福。一定要远离打乱自己精神状况的人和事,远离滥人滥事纠缠。
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心流状态,将自己的的心灵重新排序。设定目标,持续专注地做一件事。主动寻找,积极反馈,寻求满足感。减少外界的干扰,提升注意力。利用冥想,瑜伽等,进行进入心流的准备。多多实践,在实践当中体验源源不断的心流。
体验心流,寻找幸福流,就是追求积极心理的生命状态。第一,要有设计感、美感、欣赏之心,看着湖水就能想到水天一色的美;第二,要有快乐感,让自己身心愉悦、健康的同时,也要让别人身心愉悦、健康;第三,要有意义感,知道如何在烦琐的生活中找到生活的意义;第四,要有形象思维的能力,善于讲故事,有具体化抽象概念;第五,要有产生共鸣的能力,善于感染和激励他人;第六,要有同理心能够感受到其他人的感情、感觉和感受。
其实,我们每个人本自具足,何必外求?爱自己,爱众生,爱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