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讲座有感_观课讲座有感2000字

以下文章选自《王海云工作室》,标题为《【研修心得43】“构建深度阅读课堂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观课讲座有感》
 
2022年6月29日,在王海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海云老师的组织下,全体工作室成员观摩学习了广东省麦剑平名教师工作室和中国教师研修网承办的“五邑名师大讲堂第11期:讲好中国故事 —— 构建深度阅读课堂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研修活动。整个活动内容丰富,既有接地气的实操,又有专业理论的拔高。既有同行精英们展示的现场展示课、说播课,又有名教师、名教授就深度阅读而做的专题精彩讲座。就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现场授课,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感触和反思。
 
现场授课的课例是人教版2019年教材选择性必修四 Unit 3 Reaching Out Across the Sea,执教者是来自江门市第一中学的王超老师。王老师的这节阅读课的灵魂是高阶思维的培养、文化意识的渗透,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活动充分体现了深度阅读课堂的理念,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王老师整节课的流程如下:
 
01
 
读前导入活动
 
王老师通过让学生观看蛟龙探险的视频,引出本课话题,并通过两个梯度问题:Who do you know ever explored the sea? Why did they explore the sea? 激活学生关于古今中外海洋探索的相关背景知识。最后,王老师通过展示图片总结探索海洋的意义。
 
02
 
读前预测活动
 
展示图片,王老师通过who 、where 、when、 how 和why这几个要素搭建支架,启发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03
 
读中活动
 
活动一:小组合作制作mind map,搭建文本框架。
 
王老师没有直接呈现给学生文本框架的导图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填空,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思考、合作完成课文框架图。在呈现作品环节,学生的表现出彩,三个小组的学生分别从三个维度:时间、地点和人物来搭建文本框架。最后,王老师通过自己的导图做总结。 
 
活动二:抢答问题,教师引导深入解读文本。
 
王老师以盲盒这种游戏形式,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尤其指出的是,王老师让回答问题的学生,不仅找到原文答案,同时还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原文进行内化释义,这种思维训练也是高考阅读理解考察的重要方向。
 
活动三:小组提出基于文本的问题,学生自主解读文本。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提出与文本相关的问题,教师将问题展示在黑板上,其他组的学生回答,命题者对回答者的答案进行评价,并陈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整个流程,教学评一体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思维火花碰撞,课堂精彩纷呈。
 
Q1: What should we pay attention to while reaching out across the sea?
 
Q2: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ea in the text?
 
Q3: Is it always beneficial to conduct sea exploration? Why?
 
Q4: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04
 
读后活动
 
角色扮演表演对话,超越文本迁移创新
 
王老师设置真实化的情境和提供建议性的问题支架,同时,还准备服装道具。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联系自己的政治、历史、地理等跨学科的知识储备,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05
 
作业布置
 
王老师设置两个自选作业,延伸课堂学习半径,启发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索文本主题意义。
 
06
 
结束
 
 Oceans provide breeding ground for life, connect the world and promote development. — 习近平
 
通过深度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学科核心知识,还能发展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高级素养,并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和阳光进取的学习态度。通过观摩王老师的这节阅读课,就构建深度阅读课堂,培养英语核心素养,我有如下的启发:
 
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具备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意识,充分意识到并清楚地知道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发展语言知识和英语能力,同时也是学生的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要引导、帮助学生学习、理解、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阅读文本的解读,可以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进行问—答—评环节。小组合作提出对于文本解读的问题,其他组员回答问题,命题者对回答者进行评价并对自己问题的答案进行陈述。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学生的问题是否有思维的层次。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好示范,指导学生观察所设置的问题,基于文本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问题间相互连接,有一定层次性,融合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享观点、探究主题意义。学生通过体会、领悟教师设置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尝试、运用,逐步学会设置有效的问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思维品质,更好地促进深度学习,培养核心素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感谢五邑名师大讲堂给我提供的学习机会,感谢王海云名师工作室促我学习成长!苦夏日长,发奋而学,可立。
 
编辑/张丽霞
 
初审/王月凤 吕晴
 
终审/王海云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