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心得1600字_《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心得
以下文章选自《Ald企业文化》,标题为:读后感3|重新探索自我
“卓阅·赋能读书会”第二季推荐书目——《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二等奖作品
在这个自媒体发达的年代,心浮气躁的我已经很久没有静下心来去阅读一本纸质书籍了。起初看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个书名,我以为又只是一本没有什么特点的“打鸡血励志书”。
然而按照“刻意练习”的原则,我特地选择每天用1个多小时、花了1周时间,带着“一夜暴富”的心情认认真真读完,才发现这本书不仅仅能励志,更能指导我们正确面对工作、家庭、人际关系、情感生活。
从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开始,这本书将循环渐进地教我们如何掌握自己的人生,以上我先从“重新探索自我”谈起,和大家分享。
重新探索自我,告诉我们个人是如何从依赖期到独立期,再从独立期到互赖期,从而完善人生的过程。虽然我已为人母,其实还在一个依赖期,纵然我想摆脱这种依赖、束缚,可我还是没有勇气走向真正的独立期,更别说去完善个人了。
/01/ 转换思维定式
广义上的思维定式是指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主要体现在我们的感知、理解与诠释,是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未必与现实相符,也未必正确。无论思维定式是否正确都会决定我们的行为和态度,并最终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不论思维转换的结果是否积极,过程是否渐进,都会让我们的世界观发生改变,而且改变的力度惊人。
所以,我们需要从当下出发,重新思考事件的本质,努力打破和提升自己的认知,我们只有由内而外地改造自己,改变自己对人生、对问题的看法,不断更新思维模型,才有可能在成长中不断实现产能和产出的平衡。
要坚持“以原则为中心”,原则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另一方面是自己形成的、不断更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原则为中心”即以原则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判断标准。世界不停变化,我们无法控制,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是改变自己,改变现状,而改变的根本是内心要有不变的原则,依靠不变的原则,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02/ 七个习惯概论
史蒂芬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知识是理论的范畴,指点“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我们想要做,这三者形成一种习惯,缺一不可。培养一个好的习惯,我们需要从这三方面去努力,而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突破多年思维定式的“伪保护”,使个人和人际关系效能更上一层楼。
改变习惯的过程很艰难,因为习以为常的事物比较能给人安全感,比如工作年限久了,我们很容易陷入自己固有的思维和工作习惯,出现一个工作经验用十年的情况,在日新月异又随时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深圳,这是非常危险的。
文中的七个习惯符合成长规律,提供了开发个人和人际关系渐进、连续和高度整合的方法,让我们一次经历“成熟模式”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由依靠别人来实现愿望的依赖期,到单枪匹马闯天下的独立期,再到群策群力实现最高成就的互赖期,不断进步。
七个习惯中,前面三个习惯着重讲如何自我约束,由依赖进步到独立,属于“个人领域的成功”,是培养品德的基础;而后第四、五、六个习惯表达的是团结、合作与沟通,则是“公众领域的成功”;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前面六个习惯,谈的是自我更新,在学习、坚持、实践、再学习、再坚持、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中不断全面提升和完善自己,这样才能持续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创造产出和产能的平衡。
/03/ 情感账户
情感账户是对于人际关系中相互信任的一种比喻。我们将人际关系中的相互作用,比喻为银行中的存款与取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彼此的认知和信任基础之上,我们每做一件与对方有关的事,就是在扩大或缩小这种认知与信任的范围,就相当于在银行账户存取金钱一样。
情感的账户也会随着我们的付出、关心而出现账户余额充足,随着伤害、索取而掏空账户,甚至会有枯竭,我们也可以投资情感账户——它就是开设在我们心里的“银行”。(文/蒸汽事业部 Tracy)
“卓阅·赋能读书会”第二季推荐书目——《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二等奖作品
在这个自媒体发达的年代,心浮气躁的我已经很久没有静下心来去阅读一本纸质书籍了。起初看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个书名,我以为又只是一本没有什么特点的“打鸡血励志书”。
然而按照“刻意练习”的原则,我特地选择每天用1个多小时、花了1周时间,带着“一夜暴富”的心情认认真真读完,才发现这本书不仅仅能励志,更能指导我们正确面对工作、家庭、人际关系、情感生活。
从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开始,这本书将循环渐进地教我们如何掌握自己的人生,以上我先从“重新探索自我”谈起,和大家分享。
重新探索自我,告诉我们个人是如何从依赖期到独立期,再从独立期到互赖期,从而完善人生的过程。虽然我已为人母,其实还在一个依赖期,纵然我想摆脱这种依赖、束缚,可我还是没有勇气走向真正的独立期,更别说去完善个人了。
/01/ 转换思维定式
广义上的思维定式是指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主要体现在我们的感知、理解与诠释,是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未必与现实相符,也未必正确。无论思维定式是否正确都会决定我们的行为和态度,并最终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不论思维转换的结果是否积极,过程是否渐进,都会让我们的世界观发生改变,而且改变的力度惊人。
所以,我们需要从当下出发,重新思考事件的本质,努力打破和提升自己的认知,我们只有由内而外地改造自己,改变自己对人生、对问题的看法,不断更新思维模型,才有可能在成长中不断实现产能和产出的平衡。
要坚持“以原则为中心”,原则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另一方面是自己形成的、不断更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原则为中心”即以原则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判断标准。世界不停变化,我们无法控制,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是改变自己,改变现状,而改变的根本是内心要有不变的原则,依靠不变的原则,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02/ 七个习惯概论
史蒂芬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知识是理论的范畴,指点“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我们想要做,这三者形成一种习惯,缺一不可。培养一个好的习惯,我们需要从这三方面去努力,而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突破多年思维定式的“伪保护”,使个人和人际关系效能更上一层楼。
改变习惯的过程很艰难,因为习以为常的事物比较能给人安全感,比如工作年限久了,我们很容易陷入自己固有的思维和工作习惯,出现一个工作经验用十年的情况,在日新月异又随时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深圳,这是非常危险的。
文中的七个习惯符合成长规律,提供了开发个人和人际关系渐进、连续和高度整合的方法,让我们一次经历“成熟模式”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由依靠别人来实现愿望的依赖期,到单枪匹马闯天下的独立期,再到群策群力实现最高成就的互赖期,不断进步。
七个习惯中,前面三个习惯着重讲如何自我约束,由依赖进步到独立,属于“个人领域的成功”,是培养品德的基础;而后第四、五、六个习惯表达的是团结、合作与沟通,则是“公众领域的成功”;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前面六个习惯,谈的是自我更新,在学习、坚持、实践、再学习、再坚持、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中不断全面提升和完善自己,这样才能持续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创造产出和产能的平衡。
/03/ 情感账户
情感账户是对于人际关系中相互信任的一种比喻。我们将人际关系中的相互作用,比喻为银行中的存款与取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彼此的认知和信任基础之上,我们每做一件与对方有关的事,就是在扩大或缩小这种认知与信任的范围,就相当于在银行账户存取金钱一样。
情感的账户也会随着我们的付出、关心而出现账户余额充足,随着伤害、索取而掏空账户,甚至会有枯竭,我们也可以投资情感账户——它就是开设在我们心里的“银行”。(文/蒸汽事业部 T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