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2200字_彰显己德,庄严人生

以下文章选自《东方生命研究院》,标题为:学习心得|彰显己德,庄严人生
 
彰显己德,庄严人生
 
文/黄艳娇 
 
小时候,我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好好学习?”父母告诉我:“学习好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有好的工作就能赚钱,有钱才能吃饱饭。”我听后更困惑了:有好工作就能赚钱,赚钱后能吃饱饭,吃饱饭是为了活着,那人活着是为了啥?难道人活着就是为了赚钱吃饭吗?我再问父母,他们就有些不耐烦了,就告诉我:“好好学习肯定没坏处,没必要问那么多为什么!”
 
后来,央视十频道播放《百家讲坛》,我深受吸引。当时,听教授和学者们讲述历史发展或人物传记类的内容,我还可以听懂,但一涉及东方文化的深层部分,所讲内容就类似于心灵鸡汤的“劝善文”,因此我不理解东方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长大后,我总会不自觉地被执著、恐惧、贪婪、患得患失等心态所左右,与这个世界对抗、冲突、博弈,我不明白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现今,中国正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科技发展、物质繁荣的同时,国人也面临着精神的困顿。近几年,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似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提倡和普遍关注。随着阳明心学渐获国人青睐,不乏有出于追逐时尚或是附庸风雅的动机,而把阳明心学看待成一门廉价的成功学,或是把《传习录》稍加注释,翻译成了白话文的做法。但这样做就能接续传统文化的血脉吗?在新时代的国学热下,我们首先应该冷静地思考:中国文化到底是怎样的文化?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如何解决新时代的问题?带着问题,我走进了“阳明心要”课堂。
 
东方传统学术之盲点
 
内圣外王是儒家之纲骨。内圣之学属于生命科学,外王之学属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主要指社会科学,尤其是指社会科学里的政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生命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是三类性质迥然不同的学科体系和学思路向,断然不可相混。[1]
 
课程指出,因为没有辨示清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验智慧)与生命科学(先验智慧)之区别,所以在历史文化传承中出现了种种缴绕和质碍。不明白经验智慧(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和先验智慧(生命科学)之区别和它们各自不共之价值与意义,是东方传统学术最大之盲点。
 
中国三大主流文化儒释道的共同问题就在于轻外王(经验智慧)而重内圣(先验智慧),过于强调心性之学,淡化、轻视经验智慧,以致中国没能开发出西方近现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朱子力倡义理(致知[2])之学,意在成就外王之道,希望以致其义理之知,发明圣贤之道于天下。但朱子之失在于,他始终没有明白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三类性质不同的学科体系和学思路向,不可混为一谈。如若不能清晰地将此三者判开,必然于思维和言语上产生种种缴绕、窒碍、混乱和别扭,极易形成三类学科之间相互钳制、相互阻碍之势,致使此三类学科体系不能获得各自的高度独立与自觉发展。
 
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的陆王心学,直觉到朱子之学有问题,不对劲,可不知其支离、别扭之处,实出在不能清楚地认识到,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者之间不可相混,属于性格殊异之不同系统、不同架构和不同路向。[3]
 
潘麟先生说:我们站在现在这个时代,回看历史,每一个学说都有其历史局限性。回看宋明理学之局限,就缘于朱熹、陆九渊和王阳明等著名的儒家学者都没有辨示清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验智慧)与生命科学(先验智慧)之区别,以及三者各自不共之价值与意义。
 
儒家圣学成荒途
 
陆王心学本为孔孟之正宗、心性之学之嫡传正宗大本,因遭逢世人误会与忌惮,终不得更好之传继与正视,一直被朱子之学的光辉所遮盖。复因朱子之学很快被提升为官学,成为天下学人士子晋升与科考必读之书,于是陆王心学遂渐成荒途。[4]在朱熹之后的学者再难明彻圣贤之道、心性之理。中国儒家文化血脉沦落至此,我辈不知儒家生命文化久矣!
 
虽然在民国时期新儒家三圣(熊十力、马一浮和梁漱溟)再次复兴儒学,但遗憾的是,他们皆“务外(学术)而闲内”,没有做内圣(心性)工夫,故他们复兴的只是儒家之学统。
 
圣贤智慧照亮人生
 
潘麟先生认为,东方文化是人生实践之学,是心性实践之学,是圣贤实践之学(即“内圣之学”),是智慧实践之学,是生命实践之学,简称为“生命学”。复兴东方文化须首先认清东方学问之关键在何处。
 
人有三性:生物性(兽性)、人性和德性。三性对应着三类成长需求。目前,多数国人因缺失成长人性和彰显德性的教育而生活在生物性中,活得焦虑不安、无所适从。此时,仅用现代学术的概念之铲,“炒炒”儒家学统思想理论的“冷饭”,就能解决国人的这些问题吗?如果没有一位真正的儒者高举圣学的火把,一切为复兴中国文化而作出的努力都只是在漫漫长夜里的摸索。
 
今天,通过“阳明心要”课程,我们重新认识了儒家圣学,接续上了儒家道统,懂得了人这一生的终极使命是成圣,以圣贤智慧照亮人生,补上了人性成长和德性彰显这一课,实乃人生之幸!我会努力践行成德之教,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庄严人生。
 
注:
 
[1]参见潘麟:《〈大学〉广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第136页。
 
[2]《〈大学〉广义》解“致知”之“知”有两义:义理之知与良知之知。朱子所解“致知”之“知”,指的是义理之知。“义理”一词,此处取其广义,百家学问、各类知识、逻辑思辨、辞章考据、礼仪制度、人情事理、修证涵养、律法文教等皆是。参见潘麟:《〈大学〉广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第135页。
 
[3]同上书,第136—140页。
 
[4]同上书,第146页。

相关读后感推荐:

《沈石溪挚爱动物小说系列2:赤狐》读书有感_《沈石溪挚爱动物小说系列2:赤狐》读书有感500字-1000字

《少年心灵成长系列 神剪》读后感500字_《少年心灵成长系列 神剪》读后感

《写给青少年的党史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读后感_《写给青少年的党史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读后感500字-800字

培根的《论读书》(附阅读体验)

《教学工作漫谈》第八章读后感(41)

《车培晶-神秘的猎人》读后感_《车培晶-神秘的猎人》读后感500字-800字

百位妈妈亲身体验:为什么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 文末独家福利

《奇异事务所-青铜钥匙》读后感_《奇异事务所-青铜钥匙》读后感500字-800字

《家长一直很想要的作文指导经》读后感500字_《家长一直很想要的作文指导经》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