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双语学习教育心得体会_孩子双语学习教育心得体会2700字

以下文章选自《Michael钱儿频道》,标题为:这些年的一点感悟:孩子双语学习天平的砝码,如何平衡
 
Michael钱儿频道
 
钱儿爸,两获金鹰奖,两获五个一工程奖,给孩子讲故事的语言艺术家。钱儿妈,专业英文翻译,从事英文教学15年,出版多部育儿类畅销书。这里有丰富的经典绘本推荐、高品质故事在线收听、前沿育儿理念分享给大家。
 
大家好,我是钱儿爸。今天的文章是我写的,我也录了音。
 
孩子双语学习天平的砝码,如何平衡。
 
上周写了那篇关于钱儿抄三国的文章(原文戳这里☞》),说到钱儿听我改编讲三国,开始自己抄《三国演义》原文,一晃快超过我讲的进度了,一部《三国演义》原文,他已经快抄完了。
 
有朋友留言问我,是什么初衷开始让钱儿抄三国呢?这样做意义何在?还有怎么说服孩子常年坚持?这里面还真有些故事值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了解我们的朋友都知道,钱儿从小上的双语国际学校,他小的时候看不出什么,稍微大一点儿,我跟钱儿妈就发现问题了,就是他中文有点儿拖后腿,语文水平跟同龄公立学校孩子比,有差距,说话交流当然没问题,读写能力就看出差别了,最重要是大语文范畴,相关的知识储备,比如历史文化等,底子就更薄了,原因就在于学校里是英文环境为主,中文课也是有的,但是两者比重不能比,最开始我倒也没太在意,毕竟他母语是中文,家里交流都是中文,沟通都很顺畅。
 
但是慢慢发现情况不对,因为日常交流跟语文学习,它是两码事。交流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它不需要太多底层逻辑和规则以及文化储备,真正的语言学习是需要从基础语法,到文化背景历史,需要反复打磨的一个过程,说白了一个被动一个主动。语言氛围跟语文学习是两码事,钱儿在学校里主要课程都是英文,他主动思考和琢磨研究也是英文为主,这个过程导致他英文慢慢强过中文,而且呈现越来越强的趋势。
 
虽然学校里也强调双语学习的重要性,但现实情况就是他中文大量读写的机会要比英文少的多得多,我也知道他的很多同学都是在校外补中文,但是我一直觉得这样效果不会太好,起码对钱儿这样的孩子不会太好。
 
因为我觉得人趋利避害的能力是天生的。孩子主观能动性不是太强的情况下,要他们自己完全平衡两种语言学习,两边都要好,是不太可能的。他们还是会以学校使用场景为主,因为很实际,你给他补他也知道哪个是主要用的。
 
比如,你同时给他中文书和英文书,他还是会拿英文书看,这事儿反过来放到咱公立学校孩子学英文上,也一样。就是孩子早期双语教育,要兼顾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没有安排他强补中文,还是希望保护他的兴趣为主,慢慢走着看,这也是我改编讲这么多名著的一个原因。
 
因为钱儿从小就听,再加上他上国际学校的实际情况,我希望通过这些故事,既保护他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保证他的文化属性还有语文底子,他必须得是个有中国根的孩子。
 
开始我觉得整体效果是可以的,后来,大概是他三四年级的时候,说起来有点儿搞笑,让我发觉这样还不行的是,有那么几次晚上我起床上厕所偶然听见钱儿说梦话,他所有梦里说的话全是英文,没有一句中文,这可让我着急了。
 
因为我是学语言出身的,播音员主持人,普通话标准是最低的要求,所以当年上课的时候,首先要改方言为标准普通话,不是你有意识说普通话,而是下意识出口就必须是标准普通话,不能带一点儿口音。当时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标准,让我们回去互相监督,看一个宿舍谁晚上说梦话,如果他梦话里说的是标准普通话,那么就说明他这口话,改过来了,如果他做梦说的还是方言,家乡话,哪怕普通话夹着方言,那即便他醒着的时候说的普通话,而且倍儿标准,也不行。
 
比如有同学河南的,上课时候一口标准普通话,但是晚上做梦了,梦里说的河南话,上课就让同宿舍跟老师说了,这同学也很聪明,说我当时做梦梦见跟我爸妈说话呢,他们跟我说河南话,我当然就跟他们说河南话了。老师说那也不行,梦里你跟你爸妈说话也得张嘴普通话才行。当然这是个笑话,但是道理是实实在在的。
 
所以钱儿这一做梦全说英文,我受不了了。这个强势母语怎么变英文了?!跟钱儿妈一商量,我俩再一细观察他的日常,感觉问题可能出在写上,别看他平时听我讲故事很多,中文书他也读,但是没有大量下手写的机会,听只能是个大概印象,不下手写,脑子就没有反刍的机会,心里就没有那个印刻感,始终是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从学校到家里,他书写中文的机会相对于英文,太少了。因此,这个双语学习的天平就倾斜的厉害,而我又不想强迫他为了写而写,也不想随便找点语文学习资料,比如阅读材料,没头没尾,让他目的性太强的去写。
 
正好那段时间我开始讲三国,我记得以前我不止一次写过,《三国演义》原著太强了,我仔细搜检了一遍,里面涉及到的成语典故,几乎涵盖了到小学到高中课标要求的绝大部分,更不必说其中文笔之精炼讲究,故事性之强,简直是大语文学习的典范。因此我萌生了让钱儿抄三国的想法,就让他绷住一部书,每天少量写,不提具体要求,慢慢来。
 
因为这部书已经远超他语文水平了,里面有不少半白话文,还有不少生僻字,他开始一定会畏难,但是一旦能坚持下去,我相信熟能生巧,有通的那一天,他会不知不觉获得提升。当我跟他沟通的时候,他其实是一口答应的,没有太困难。因为他想看看我改编的三国,原著是怎么写的。当然他也知道他的中文水平,也想着能提升自己。我跟他说了他做梦说英文的事,他也有担忧,所以就开始了,每天就抄一页,把生字弄懂,尽量记,一些典故和用法,不会的来问我,他抄完了,我或者钱儿妈挑问题考考他,其实我觉得就起到了个精读的作用。
 
开始确实他畏难,因为不会的不懂的太多了,字也写着费劲,但是好在他还是对故事情节感兴趣的,加上我鼓励督促着他,慢慢就成了习惯,每天风雨无阻,坚持着抄,一晃快两年了,终于快抄完了。
 
他的进步我不用多说了,跟他自己比,是非常明显的。后期我们基本不再考他,他也不再问我们,每天刷刷地写,有时抄得兴起,跟我热烈讨论故事情节。那些经常用到的词语,句式,他已经了然于胸,有些喜欢的段落,也能张口能来。有时我也惊讶,问他刻意背过吗?他说没有。光听或者读的时候没有这样的体会,只有每天写,才发现很多文字和用法是反复出现的,只不过换了个场景,有细微的差别而已,因此写着写着,就熟了。这是我很欣慰的,真的叫熟能生巧。
 
更让我欣慰的,是他对咱们国家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是充满了热情的。听我讲历史课跟我互动,分析历史事件,总结背后的因果有时很有见地。他对自己的语文水平,自信太多了。虽然相对于同龄公立学校的孩子来说,这都不算什么,但对他来说,已经很不易了。我觉得孩子双语学习的这座天平,通过这个方式,帮他稍微扳平了一点,这点儿心得,也跟大家分享下。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