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心得_论语学习心得3000字

以下文章选自《商丘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标题为:论语学习心得 | 八佾第三(05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Confucious says:"At the great sacrifice, after the pouring out of the libation,(people lost the proper attitude) I have no wish to look on. "
 
论语学习心得——八佾第三(05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马: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论语》,八佾第三的第十章: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方同学,来给大家念一下翻译吧。
 
方:好。孔子说:禘祭(天子的礼仪)自第一次献酒之后,我就不想再看了。(因为鲁国来行这大祭是违礼了。)”
 
马:好。你这个翻译是一种解释,因为鲁国来行天子的大祭是违礼的,这是一种说法,从宋朝以来就很流行的。
 
我们先来看什么是禘?就是一个示字旁一个皇帝的帝,对吧?其实从它这个字上,就已经显示出来它的意思了。过去示字旁一般都跟神是有关的。为什么跟神有关?因为你看是这个字是怎么写的,上面一横,然后还有一长横,然后下面是衍生出来了很多东西,等于是上天垂相叫做示。等于是你天那里,从神那里,你从上面那里,形而上的东西那里,真理那里得到了很多启示、启发,这个叫示。衍生为经过一些仪式,然后获得启示。
 
然后皇帝的帝,过去代表着领袖、领导,其实也是引伸出来的,最早它代表的是从天来的,他跟示这个字是有共通的地方的。所以说,把示跟帝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禘礼,国家举办的禘礼,是最重大的一个皇帝代表全民的祭祀的一个大典。来祭天地、山川、鬼神、自己的祖先。然后在这个期间,皇帝要举行很多的仪式。既灌就是仪式中间的一部分,也可以算是代表仪式正式开始的第一步。
 
我们看电视剧,祭祀天地的时候,要拿一杯酒洒在地上,对吧?这个就叫既灌。灌,通过水来沟通,用酒水来沟通,把你的诚意献给天地,献给山川,献给自己的祖先。
 
既灌之后还有很多的仪式,这个仪式等于是刚刚开始,既灌了,等于是你的精神到位了,然后你开始祈祷,开始祷告,开始说你的祷词:风调雨顺啊,国泰民安啊。还有汇报工作,这一年做了什么,接下来一年怎么做?等于是向天地的一个交代。这个就是禘礼,非常重要,非常严肃的一个最重大的礼节,比天子的郊祭还要重要。郊祭天地,更多是献上一些祭品,但是禘礼等于帝王本身跟天地的一个沟通。
 
方:汇报。
 
马:对,汇报。等于年终总结,然后新年计划都在这里。
 
那为什么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把酒水浇到地上,再往下我就不想看了?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孔子是在看鲁公在做禘礼的。鲁公本身为什么可以行天子的礼?我们之前也有说过,因为鲁国是周公他的儿子封在了鲁国,他的后裔。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之后,成王为了表示对周公的尊敬,同时周公监国,成王表示你跟我没有差异、没有差别,所以就特许鲁国可以行天子的礼。同时他这样做还是为了让周朝的礼制,除了京畿之外,除了镐京之外,还有一个地方能够保存下来。所以成王是有他的苦心在的。
 
但是宋朝以来,大家一般都对成王的举动是表示反对的:你是一个天子,你把你自己的礼仪让别的人,不管周公跟你是什么关系,他是你亲叔叔,他帮你平定了叛乱,然后他把国政奉还给你,你再奖赏他,也不能拿你天子的礼去奖赏他。这是宋朝以来很强烈的一个儒家的观点,但是只能算是一家之言。孔子的时候,孔子是不是这样认为的?我们不确定。因为三家去行天子礼肯定是僭越的,因为三家并不是鲁公,鲁公去行天子的礼,孔子是什么看法?其实整个论语里面并没有体现出来,这里孔子为什么说鲁公作禘礼,从既灌之后我就不想看了?
 
如果孔子反对鲁公行天子礼的话,我的感觉他肯定既灌,他也不想看。因为既灌必定也是禘礼的一个部分。他为什么说既灌之后我不想看了?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因为既灌之前,眼前有这一杯酒,然后我要把酒献给山川大地,献给我的祖先。你管你的自心是散乱的也好,是不在乎的也好,你这个举动还是合礼的,你把酒洒到地上,这个动作不可能出错啊。就按规范来,就按规矩来。
 
但是这个事情做完了,很可能在鲁公看来,这个仪式已经进行完了,但实际上这个仪式刚刚开始。既灌以后,才需要他发自真心的跟天地默默的祷告跟沟通。这个时候臣子是在下面很静默看的,天子是自己在祭台上,他可能是跪着,然后也可能念念有词,也可能是一言不发,总之是很庄严肃穆的在进行禘礼。但是很可能,我们想象一下,可能鲁公就把酒浇完了就走了,或者说是他本身在那里,他也是心不在焉的。他的仪表肯定也是不庄重的,肯定是不合礼了,所以孔子说:我不想看了。你前面这还像这个样子。
 
比如你画画,你把画布已经展开了,颜料已经调好了,你开始下笔去画,既灌之后正是你刚要开始画的时候。等于孔子说,你把布已经展开,颜料调好,往后我就不想看了。为什么?你拿笔都拿错了,这个样子就不对,你画的就是瞎涂乱抹,我还看它干啥,根本就不想看。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总之,孔子表达的是这种礼仪已经失传了的这种悲凉的心情,大家已经不知道这个礼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了。你表面上可能还是斋戒沐浴,你搞得很隆重,但是你本质的心神,你的心情,你是不诚恳的。所以孔子表达反对。
 
这章其实跟接下来两章都是有很深的连接的,特别是过后的第12章,祭神如神在,我们就可以反过来来理解,肯定在这里孔子是看到这些主持祭祀的人,就不像那个样子,不是那回事,没有感觉如神在。都是吾不与祭,人在等于不在的。
 
这一章对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我们凡是做事一定还是要认真。不管我们是工作也好,我们还是学生也好,我们在学习也好,我们做事情一定要认认真真的,不要只是走一个形式。特别是不要这个事情还刚开始,我们就以为它已经完了。
 
就像我们有很多同学,马上高考了之后上了大学,然后进入大学就感觉我的任务已经完了,那就开始随便玩了,对吧?其实你正式的、严肃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有的人可能我考上了公务员,我有了铁饭碗,我就放松了。但其实这个是你刚刚为人民服务,刚开始,对吧?我们家长也是,我们孩子送上学了,其实他的人生,他的教育才刚刚开始,我们就觉得交给老师,我就不用管了。这些就是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甚至更严重的,我们有一些亲人去世了,我们本来是应该慎终追远,是刚刚开始来进行追忆,进行追念、进行哀悼的。但很可能,我们去参与葬礼仪式就是去交个钱,献个花,走了,完事了。
 
所以孔子的这一句感叹,放在我们今天也是非常的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我们做事一定要像那回事,要慎始敬终,要做一个君子。
 
好吧,我们今天就学到这里啊。
 
方:好。
 
篆书:禘
 
END
 
来源:和合文化屋
 
编辑:李君杰
 
初审:李秀玲
 
终审:刘瑞芳
 
邮箱:sqwenlian@163.com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