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心得笔记之一

以下文章选自《流年鸿爪》
 
“其父攘羊,而其子证之。”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这是论语里一个简单的对话。
 
叶公:我们这个地方老子偷了东西儿子会告发。
 
孔子:我们那个地方儿子和父亲是互相隐瞒。
 
 有很多人就认为孔子这一句话违背了法律的公正,甚至导致了社会的腐败。 
 
“子为父隐,父为子隐”和“儿子告发父亲”哪个更为重要?一直都是争论不休的问题。 
 
假如儿子不去告发自己的父亲,这件事情所有的损失也就仅仅是一个人丢了一头羊,它的危害是有限的。但是如果鼓励儿子去告发父亲,一个儿子告发他的父亲的示范实际上在告诉这个世界上:儿子是可以告发父亲,妻子是可以告发老公的,兄弟之间都可以互相告发的。一旦有了这样的一种观念,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还能够感觉到温暖吗?我们觉得这个世界还有人可信吗?一个没有温暖没有信任的社会,比丢了一只羊的危害要恐怖的多。所以孔子站在了维护人伦血缘亲情的立场上,他实际上并不仅仅是维护这一个父亲和这一个儿子的关系,他维护的是人伦里面最原始的一种价值,就是父子之间的亲情。
 
 有时候做一个价值判断很困难,困难不是在于一个坏的价值和一个好的价值发生了冲突,困难在于两个都有正面的价值,然后我们去怎么做选择?
 
古希腊的悲剧里面也有一个类似的道德困境问题。
 
安提戈涅的哥哥违背了国家的法令,被国王判处死刑,曝尸大街。国君对于违反国家法令的人进行这样的惩罚是符合法律的,也是维护国家的利益。安提戈涅作为一个罪犯死者的妹妹,她要不要冒着违背国家法令的危险去给哥哥收尸? 一方面是严肃、威严国家的法令,一方面是兄妹之间的亲情,这两者都是有价值的。在两个价值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怎么选择?
 
说起来很难,但是还是有一个原则可以遵循。那就是价值和价值之间,是有位阶的不同,有的位阶稍微低一点,有的位阶稍微高一点。 人伦亲情,出自原始的血缘的关系,比起后来的所有的国家法令,要更加原始,位阶更高。安提戈涅作为妹妹去给哥哥收尸,她违背了国家的法令,但她背后有一个道德的支撑:为死者入土为安,这是天经地义的,这是神法,而国王发布的是人法。
 
 同样孔子和叶公之间讨论的也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儿子哪怕知道自己的父亲偷了羊,他也不能够去告发。虽然他的告发可以让法律的张扬,但是却导致了父子亲情的毁灭。‍至亲之间的互相检举似乎是大公无私,却是在冲击这对底层的道德逻辑。在这两者之间,儿子如果能够有比较高的价值判断力,他选择沉默,而我们的法律应该允许直系亲属在这样尴尬的时候有沉默的权利。 
 
从汉朝开始,就已经实行了亲情互隐制度。修订后的宪法就也有了这样的一条规定,证人在举证的时候,排除了直系的亲属,比如说父子、夫妻。这个实际上也是古代的亲情互隐制度的一种延伸。
 
圣人之所是圣人就是可以站到更高的维度。他维护的不是一个人的得失,而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
 
一个人丢了一只羊要比社会失去温暖失去信任的危害要小的多。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