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保院学子走进怒江峡谷,感受滇西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发展变化

以下文章选自《保山学院》
 
当代大学生心怀理想,有家国情怀,充满生机活力,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对社会问题、现实问题有很多思考,也有许多的困惑。近日,在中国共产党101岁生日之际,为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担当新时代”专题思政课活动中,组织带领部分学生走进滇西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地——怒江大峡谷,在行走中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见证祖国的发展变化,以青春之幸,见证百年峥嵘。
 
活动中,同学们深入城镇、社区和乡村,走进居民和农户家中参观、调研,深切感受到怒江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忘初心、勇毅前行,建好家乡,守好边疆的决心和信心。
 
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减贫交流中心、怒江傈僳族音乐小镇的“怒江记忆”展厅里,同学们了解到怒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怒江各族人民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深深地被怒江的发展变化、被“映照山河的人间奇迹”所震撼,亲眼看到了怒江从区域性整体贫困到区域性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
 
在怒江州最大的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泸水市和谐社区,同学们对当地居民的居住条件、日常生活、配套设施、社区管理等方面进行走访和体验,真切感受到怒江人民发自肺腑的“感恩共产党,感谢总书记”的深刻内涵。
 
走进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托坪村,同学们在村史馆了解了这个“直过民族”跨越“千年天堑”,踏上脱贫路的典型故事,目睹了怒族人民从刀耕火种到现代生活,从茅草房、木板房、石棉瓦房到搬迁进美丽楼房,从交通、就医、上学、就业等百年期盼到一朝圆梦……调研期间,同学们对怒族人民仿佛“在一夜之间换了人间背后的力量”进行了讨论,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力量。
 
在走进自然村落、农户家中的过程中,同学们结合专业知识通过访谈、调研、实证,对怒江乡村旅游文化、特色生态农业等产业的发展,从实现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互促双赢角度进行讨论、分析和思考,开启了一次次理论与实践的碰撞。
 
走进三河村,一个典型的高黎贡山腹地高山河谷,森林覆盖87%以上,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在这里,同学们通过激烈讨论,提出了“传统种植业+生态旅游业”的产业模式,将田园变景区,民房变民宿,在绿水青山之间打造康体养生度假生态廊道。老窝村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下,合作社“2422的集体经济利益分配模式”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同学们对该模式与所学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其激励机制,对乡村集体经济治理新模式的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在香料产业园,香料种植产业链延伸、提高附加值、特色农产品精加工、打造群众致富新产业,是同学们在真实场景中讨论得最多的问题。
 
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就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近社会生活,走进真实场景,让学生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言语去对话、用双手去触摸、用脚步去丈量,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和读懂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新中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与之“共情”“共鸣”,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真切感受这个广阔天地是大有可为的舞台,报效祖国是人生的出彩华章。
 
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为怒江的“千年跨越”的发展而感慨,为怒江大峡谷“天堑变通途”而震撼,为扶贫干部牺牲在扶贫一线的故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1045名生态护林员用双脚丈量青山、逐绿而行的行动心生敬意,也为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碰撞出的火花而激动。2019级财务管理班聂志欣说:“此行让我们对党的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真切地感受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国家繁荣强大背景下,才会有怒江人民的千年跨越,更充分地认识到只有将个人的人生抱负落到实际行动中,把自己的青春和成长融入祖国建设,才能真正抵达人生的诗和远方。”
 
 完
 
来源 | 学习强国 李继楼 聂志欣
 
排版 | 尹雪荷
 
校对 | 尹雪荷 李萧涵
 
初审 | 施春朝 顾绍蓉
 
终审 | 庞迪蓉
 
往期推荐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