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学习圣学,回归本来
以下文章选自《东方生命研究院》
1
1
学习圣学,回归本来
文/钱珊珊
2022年春节期间,当大家在欢度春节喜团圆的时候,我走进了儒家课堂,参加了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的儒家经典视频课“王阳明传记”和“《传习录》”。这十一天学习,我接受着儒家经典的熏陶,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
我所在的城市有些地名以“阳明”来命名,如阳明路、阳明公园等等。虽然我从小就知道王阳明是一位圣人,但我从来不知道他的心学。通过本次学习,我了解了阳明先生跌宕起伏的一生。他年少时立志成圣,他悟道前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不忘初心,坚定地走在成圣之路上,可以说他是倾尽了半生才领悟良知,最终成为一代大儒,一生成就了立德、立言、立功之“三不朽”。
本次学习让我明白了人要先明志:想清楚我们要过一个怎样的人生,我们要当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最终要归到哪里去。明志后,我们就要立志。立志就是播种,儒家叫“文种”,这是人成就圣贤的开始。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孔子也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可见立志对一个人非常重要。
反观我自己,从小我就不知道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活着。很多时候我会想,难道人活着就是为了等待死亡降临吗?我活了半辈子,空虚感、焦虑感、无意义感和深深的恐惧感(它就像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会随时将我吞噬)也伴随了我半辈子。通过学习圣学我才知道,这些不好的感受缘于我们背离了心性,远离了良知。如今我明白了人活着的价值和意义:实现生命的觉醒(成圣,回归心性)。圣贤告诉我们:人生唯一的使命就是回归心性。自此我立成圣之志,发心学习圣学,践行圣学,传承圣学!
立志离不开明道心。“阳明心学”的“心”即指“道心”。《尚书·大禹谟》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字心传”就是诸圣心心相传的道统秘诀。“道心”是“惟微”(玄远、深奥)的,我们不能用普通的经验智慧揣度它。只有坚持做内圣工夫(“惟精惟一”),我们才能“允执厥中”。“十六字心传”释义为:经过长期而持续的身心修养与实践,“惟危”的“人心”被切实而有效地净化、升华而回归于“惟微”的“道心”之中,完成了由人向圣的升华,彻底而圆满地实现了人生的核心价值与意义——实现终极关怀,实现生命(“道”或曰“道心”)内含之真善美的全然彰显(或曰“觉醒”),完成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使命与责任。[1]
儒家教导我们在日常中做内圣工夫,借一切事调心、炼心、觉心,格除身心中所有的不良之物(如邪知邪见、五毒等),活出大我乃至无我之境,最终实现生命(道德)觉醒,回归心性。
儒家提倡“在事上磨”,下学而上达,最后学达性天(回归心性),这一切离不开“尽心”。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儒家教导我们在人伦日用间成就圣贤,亲子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一切只要做到尽心尽力,我们的心就能获得安定。我通过实践“尽心”改善了五伦关系。
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特别受家人宠爱,所以我比较任性,不爱学习,脾气也大。在工作上,由于平时工作量大,我的压力也大,人很浮躁,与同事沟通也缺少耐心,自己常常一个人生闷气,而后又带着负面情绪工作和生活。如此恶性循环,我陷入了各种纠结和拧巴中无法自拔,直至遭受了心灵重创。
学习圣学后,我心开意解,身心舒展了很多,遇事不再那么冲动,会主动换位思考,发觉情绪上来时,我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保持觉知,不要被情绪带走。以前我对家人有很重的抵触情绪,常用“我觉得”式思维对待家人,不愿意聆听家人的心声,与家人的关系我并没有处理好。现在家人与我沟通时,我很愿意接受他们的意见,并能站在家人的角度去体会和理解他们,关系也比之前融洽了许多。在工作上,我会耐心帮助同事们,处事也柔和了许多,渐渐地,同事们遇到困难也会主动来找我,我会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所在,并在解决问题时,推荐他们学习生命科学。现在我已成为同事们的“知心姐姐”。
儒家陆王心学与江西有着深厚的关联,这些学问使江西的文化底蕴更深厚。作为江西人,我对此感到非常自豪。陆象山先生是江西贵溪人,王阳明先生也多次与江西有交集,如在江西剿匪时,王阳明先生提出了“致良知”。我有种“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感,接下来我打算先去陆王心学的源头——金溪象山圣地拜访,再去实地拜访鹅湖之会的举办地——鹅湖书院。当年鹅湖之会辩论的实质是先验智慧和经验智慧之辩,但遗憾的是,在当时这两种智慧连辩论双方都没能分判清楚。潘麟先生结合传统文化,创造性地提出先验智慧和经验智慧,并作了详尽的阐述,认为这两种智慧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
如今,圣学的阳光已照进我的生命,我立志用余生来学习、践行、弘传圣学,践行“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将圣贤之美德活出来。
注:
[1]参见潘麟:《〈中庸〉心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21,第36页。
《〈中庸〉心要》简介及购买链接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关注“东方生命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底部菜单栏的“新国学”——“阳明心要公益课”中查询全国各地的阳明心要公益课。欢迎就近参加,欢迎推荐朋友参加!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图片版权归东方生命研究院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 点击“阅读原文”可在微店“文明在斯”购买新国学系列著作
1
1
学习圣学,回归本来
文/钱珊珊
2022年春节期间,当大家在欢度春节喜团圆的时候,我走进了儒家课堂,参加了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的儒家经典视频课“王阳明传记”和“《传习录》”。这十一天学习,我接受着儒家经典的熏陶,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
我所在的城市有些地名以“阳明”来命名,如阳明路、阳明公园等等。虽然我从小就知道王阳明是一位圣人,但我从来不知道他的心学。通过本次学习,我了解了阳明先生跌宕起伏的一生。他年少时立志成圣,他悟道前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不忘初心,坚定地走在成圣之路上,可以说他是倾尽了半生才领悟良知,最终成为一代大儒,一生成就了立德、立言、立功之“三不朽”。
本次学习让我明白了人要先明志:想清楚我们要过一个怎样的人生,我们要当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最终要归到哪里去。明志后,我们就要立志。立志就是播种,儒家叫“文种”,这是人成就圣贤的开始。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孔子也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可见立志对一个人非常重要。
反观我自己,从小我就不知道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活着。很多时候我会想,难道人活着就是为了等待死亡降临吗?我活了半辈子,空虚感、焦虑感、无意义感和深深的恐惧感(它就像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会随时将我吞噬)也伴随了我半辈子。通过学习圣学我才知道,这些不好的感受缘于我们背离了心性,远离了良知。如今我明白了人活着的价值和意义:实现生命的觉醒(成圣,回归心性)。圣贤告诉我们:人生唯一的使命就是回归心性。自此我立成圣之志,发心学习圣学,践行圣学,传承圣学!
立志离不开明道心。“阳明心学”的“心”即指“道心”。《尚书·大禹谟》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字心传”就是诸圣心心相传的道统秘诀。“道心”是“惟微”(玄远、深奥)的,我们不能用普通的经验智慧揣度它。只有坚持做内圣工夫(“惟精惟一”),我们才能“允执厥中”。“十六字心传”释义为:经过长期而持续的身心修养与实践,“惟危”的“人心”被切实而有效地净化、升华而回归于“惟微”的“道心”之中,完成了由人向圣的升华,彻底而圆满地实现了人生的核心价值与意义——实现终极关怀,实现生命(“道”或曰“道心”)内含之真善美的全然彰显(或曰“觉醒”),完成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使命与责任。[1]
儒家教导我们在日常中做内圣工夫,借一切事调心、炼心、觉心,格除身心中所有的不良之物(如邪知邪见、五毒等),活出大我乃至无我之境,最终实现生命(道德)觉醒,回归心性。
儒家提倡“在事上磨”,下学而上达,最后学达性天(回归心性),这一切离不开“尽心”。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儒家教导我们在人伦日用间成就圣贤,亲子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一切只要做到尽心尽力,我们的心就能获得安定。我通过实践“尽心”改善了五伦关系。
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特别受家人宠爱,所以我比较任性,不爱学习,脾气也大。在工作上,由于平时工作量大,我的压力也大,人很浮躁,与同事沟通也缺少耐心,自己常常一个人生闷气,而后又带着负面情绪工作和生活。如此恶性循环,我陷入了各种纠结和拧巴中无法自拔,直至遭受了心灵重创。
学习圣学后,我心开意解,身心舒展了很多,遇事不再那么冲动,会主动换位思考,发觉情绪上来时,我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保持觉知,不要被情绪带走。以前我对家人有很重的抵触情绪,常用“我觉得”式思维对待家人,不愿意聆听家人的心声,与家人的关系我并没有处理好。现在家人与我沟通时,我很愿意接受他们的意见,并能站在家人的角度去体会和理解他们,关系也比之前融洽了许多。在工作上,我会耐心帮助同事们,处事也柔和了许多,渐渐地,同事们遇到困难也会主动来找我,我会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所在,并在解决问题时,推荐他们学习生命科学。现在我已成为同事们的“知心姐姐”。
儒家陆王心学与江西有着深厚的关联,这些学问使江西的文化底蕴更深厚。作为江西人,我对此感到非常自豪。陆象山先生是江西贵溪人,王阳明先生也多次与江西有交集,如在江西剿匪时,王阳明先生提出了“致良知”。我有种“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感,接下来我打算先去陆王心学的源头——金溪象山圣地拜访,再去实地拜访鹅湖之会的举办地——鹅湖书院。当年鹅湖之会辩论的实质是先验智慧和经验智慧之辩,但遗憾的是,在当时这两种智慧连辩论双方都没能分判清楚。潘麟先生结合传统文化,创造性地提出先验智慧和经验智慧,并作了详尽的阐述,认为这两种智慧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
如今,圣学的阳光已照进我的生命,我立志用余生来学习、践行、弘传圣学,践行“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将圣贤之美德活出来。
注:
[1]参见潘麟:《〈中庸〉心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21,第36页。
《〈中庸〉心要》简介及购买链接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关注“东方生命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底部菜单栏的“新国学”——“阳明心要公益课”中查询全国各地的阳明心要公益课。欢迎就近参加,欢迎推荐朋友参加!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图片版权归东方生命研究院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 点击“阅读原文”可在微店“文明在斯”购买新国学系列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