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五的70后才知道,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区别很大

以下文章选自《布衣粗食》
 
奔五的70后才知道,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区别很大
 
00:00
 
08:45
 
0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到经过才知难。
 
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人,对于读书,一定有难忘的回忆。
 
那时候,大多数的人,都住在农村。家和学校之间,有很长一段路,并且没有公交车,连拖拉机都很难遇到。
 
上学放学,要翻过好几座山坳,也是常有的事情。
 
当年,我家住在罗霄山脉的腹地,需要背米带菜去上学。小学的时候,午饭是自家带的,学校也没有热饭的地方。到了冬天,打开饭盒子,饭团冷得像石头。从上五年级开始,就要住校了,一直延续到初中毕业。
 
上学的路,弯弯曲曲,还有些陡峭,但是我们仍旧相信,读书是人生中最好的出路。多读书,就能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这是最大的体会。
 
每到周末和寒暑假,拿着锄头去挖土,腰酸背痛的滋味,到现在想起来,都心有余悸。农忙的时候,割稻子、插秧的农活,落在了幼小的肩膀上。
 
那些年,特别羡慕考上中专和大学的人,因为他们跳出了农门,摇身一变就进入了体制内工作。可惜,大部分的人,也仅仅是羡慕,不能如愿以偿。
 
有一位名人说过:“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70后的我们,一晃就五十岁了,往事只能回味,不管如何拼命,都回不去了。只有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造就了不一样的人生。
 
02
 
一场同学聚会,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
 
作家凯勒说过:“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初中毕业后,我们班二十几个同学去了东莞打工,还有一部分同学去了浙江打工。刚开始,都是流水线上的工人。
 
班里有五六个人上了高中,其中有三个人考上了大学。本来,早几年的大学生,都是可以包分配工作的,但是后来政策发生了改变,大学生也要自己找工作。兜兜转转好几年,高中生和大学生,也选择了南下打工。
 
去年夏天,初中同学聚会,大部分的同学,都满怀期待起赶来了。
 
一群五十岁左右的人,聚集在一起,个个长吁短叹,这一生,谁都活得不容易啊。
 
虽然,同学相处没有三六九等,但是无形之中,按照地位和财富的多少,分出了等级,建立了不同的小圈子。
 
混得好的人,脸上更有神采,聊天的时候,内容更高雅一些;混得差的人,总是默默无闻,很担心有人问他从事什么工作,家庭情况如何。
 
拉开人与人差距的,表面上是地位、金钱、房子车子等,根源其实在“智慧”。
 
03
 
人到五十,才知道,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区别很大。
 
从现实生活以及我的同学来看,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坚持读书的人,越活越有劲,有大器晚成的潜质。
 
很多人,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放弃了职场上的一切,更多的是关注家庭,或者抱怨社会。只有那些读书很多,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才会再一次出发。
 
莫言在五十多岁的时候,拿到了诺贝尔奖,还着手写了一本新书。
 
在古代,五十多岁考取功名的人,并不少见。蒲松龄也是五六十岁的时候,读书、写书,终于成为后人敬佩的作家。
 
所谓大器晚成,其实是把上半生当成蓄能的时光,在后半生里,一跃而起。
 
五十岁的人,把经验当成了书,把财富当成了资本,那么他的人生就有了厚度,就会谋划下一步去做什么,而不是一直想着退休,过无所事事的生活。
 
其二,读书多的人,对孩子的培养更重视一些,方法也更靠谱。
 
农村有句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儿女的结局。五十岁的人,儿女也多半长大了,有没有上大学,有没有好的工作,也能够看明白了。
 
重视教育的家庭,儿女肯定多读了几年书,也在社会上,混得更加轻松一些。
 
只有那些享受到了读书成果的人,才会逼着自己的儿女拼命读书,因为他们一家人,乐在其中。
 
认为读书没有用的人,他是不会管儿女是否热爱读书的。
 
其三,善于读书的人,不仅在学校读书,还在社会上读书,针对性很强。
 
我的同学老李,初中毕业后,去东莞打工了。他在流水线上做了五年,然后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去了职业学校,拿到了大学文凭,还有一个电焊证。
 
深造一年多,他再一次加入打工的队伍,变成了某工厂的电焊师傅,现在混到了工程师的位置。
 
一直都没有停止学习的人,他的人生会迅速超越同龄人。
 
一个人到了社会上,弄清楚了自己想要做什么,再针对自己的想法,努力读书,那么成效会立竿见影。
 
其四,读书越多的人,加入的圈子越高级。
 
拿出手机,看看你在什么圈子里,你就是什么人。
 
吃吃喝喝的圈子里,难以找出一个大人物;儒雅的圈子里,都是文化人;管理人员的圈子里,都是有来头的人;商人的圈子里,都是狠狠赚钱的人。
 
喜欢读书的人,肯定会加入有共同志向和爱好的圈子。大家在一起谈论读书,也一起把书本知识,变成做人和创业的智慧。
 
其五,读书多的人,机遇更多,也能被人高看一眼。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很多的人,他在人群中,会很特别。言谈举止,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从而得到更多的机会。
 
当一个五六十岁的人,还能保持神采飞扬的样子,像年轻人一样活着,他的运气,一定不会太差。
 
老天,从来不会让一个读书人,走投无路。只有那些不学无术的人,才真正低人一等。
 
04
 
真正有头脑的人,是那些把读书当成终生事业的人。
 
有读者写了两句打油诗:“少年懵懂强说愁, 携手攀高楼;天命之年再说愁, 无余岁可偷。”
 
到了五十岁的年纪,再说忧愁,未免有些晚了,要么就是真正颓废了。
 
年轻的时候,大家都在干嘛?如果一个人没有真正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那么他连抱怨的资格都没有,以后也不能 摆脱困境。
 
混得好的人,都在做自己的伯乐,而不是等着好运的降临。
 
曾经有人问我:“五十岁开始创业,来得及吗?”
 
我想,任何年纪,任何时间,只要你有想法,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开始,前提是你要有“把握”,而不是盲目折腾。
 
事实上,五十岁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我命由己不由天。
 
大学老师靳佩芬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思想需要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活水有一大部分是来自读书。”
 
70后的人,五十岁就在眼前,不应该坐等变老,而是让生命开启第二春,努力增长智慧,和时代一起进步。
 
70后的人,好不容易在某个领域混出一点名堂,再想一想办法,再鞭策一下儿女们,家庭就会越来越兴旺。
 
70后的人,穷也好,富也好,读书就是富养自己。
 
作者:布衣粗食(微信公众号:buyicus),业余作家,一个用文字书写人生过往的人。
 
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微信,2215319732)。
 
布衣粗食
 
关注布衣粗食,陪你一起读书,一起成长,感悟美好生活。相信未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646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相关读后感推荐: